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文《科利亚的木匣》(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采用对比的表现方法,讲述了科利亚埋木匣子、找到木匣子的故事,并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引导学生领悟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相似文献   

2.
《科利亚的木匣》一课,记叙了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区的故事.认识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这两点是教学的重点;科利亚经过思考后对小伙伴们说的那段话是教学的难点.训练重点是在分段的基础上归纳段落大意.如何突破重难点、归纳段意呢?  相似文献   

3.
《科利亚的木匣》是一篇反映儿童生活的故事 ,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并从中受到启示的事。课文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新颖的标题作为行文的线索以“科利亚的木匣”为题 ,既平实而又新颖 :一是交代了故事主人公的名字———科利亚 ;二是点明了故事是围绕“木匣”展开的 ,也就是以“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叙述的。这样 ,“木匣”这个具体事物就成为行文的线索 ,连缀着人物和事件并贯穿全文 ,使得叙述次第井然 ,条理清楚。二、以对比的写法形成叙述的波澜本文篇幅虽不长 ,但却写得有情有理有趣 ,主要是采用了对比的写…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本二上第六单元第22课。教材分析《窗前的气球》以科利亚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讲述了科利亚生病住院,米沙和同学用气球给科利亚带去问候的故事。文章语言动人、情节感人,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练习朗读,进行人文熏陶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5.
张西富 《山东教育》2005,(25):30-30
《科利亚的木匣》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和从中得到启示的故事,告诉人们: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变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示的,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可这样处理:  相似文献   

6.
在2012年11月22日举行的遵义市红花岗区"优化课堂教学"青年教师展示课活动中,我执教了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2课《窗前的气球》.这篇课文以科利亚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讲述了科利亚生病住院,米沙和同学用气球给科利亚带去问候的故事.文章语言动人、情节感人,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练习朗读,进行人文熏陶的好范文.  相似文献   

7.
《科利亚的木匣》讲的是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普通家庭的小孩科利亚在举家转移中“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一则有趣的故事。课文文字浅近,叙述精彩,条理清晰。但由于其故事有一定的思辨性,嚼味颇足,故学生要顺利读懂,深入理解,仍有一定难度。但故事所反映的内容与学生生活比较接近,童情童趣也与学生的情趣很相投。抓住这一特点,把学生引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50-51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过程: 1.谈话:课前老师给大家讲了科利亚的木匣的故事,科利亚4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往菜园方向走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8岁的时候从门口往菜园方向还是走了十步,却怎么也找不到木匣了,你帮他找到原因了吗?  相似文献   

9.
在2012年11月22日举行的遵义市红花岗区"优化课堂教学"青年教师展示课活交中,我执教了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2课《窗前的气球》。这篇课文以科利亚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讲述了科利亚生病住院,米沙和同学用气球给科利亚带去问候的故事。文章语言动人、情节感人,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练习朗读,进行人文熏陶的好范文。备课时,我的设计理念是摒弃繁琐分析,喧感悟体验。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童年的友谊是真挚的,是纯真的。《窗前的气球》正是通过一个红气球向孩子们传递着互相关心的温暖之情。文童虽然短小,但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这浓浓的友情。在教学中,我带着孩子们一起走进红气球的故事,去感受科利亚病中的孤独、苦闷,从而能更好地去分享红气球给科利亚带来的快乐、甜蜜,理解这红气球带来的友情。  相似文献   

11.
[教材简析及教法提示]: 《科利亚的木匣》是一篇阅读课文,讲的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故事,说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的道理。全文13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意义段。第一段(1—3自然段)讲科利亚在刚学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在离家门口十步远的地方。第二段(4—12自然段)讲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家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有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家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了木匣。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科利亚从挖木匣这件事中受到启发: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课文中有些地方表现了文章的前后联系,讲出了时间的变化和周围事物的变化,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理解。第二段的开头(第四自然段)是个过渡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分段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以免划错归属。第二段出现的“仍然”、“突然”、“果然”三个词,是对科利亚挖木匣过程的记录,要  相似文献   

12.
《科利亚的木匣》是小语第七册中的一篇讲读课,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故事。课告诉我们,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无论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而是要根据事物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教学这篇课,如何让学生在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的基础上。获得启示。培养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实现编意图,达到教学目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根据课特点,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可采取“自问自答,自悟道理”的方式来教学。  相似文献   

13.
《科利亚的木匣》是小语第七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故事。课文告诉我们,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无论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而是要根据事物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教学这篇课文,如何让学生在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的基础上,获得启示,培养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实现编者意图,达到教学目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根据课文特点,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可采取“自问自答,自悟道理”的方式来教学。一、感知道理,激发兴趣1.揭题,教学生字“匣”。接着让学生…  相似文献   

14.
《科利亚的小木匣》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读题,首先入眼的是人(科利亚)和物(木匣),在读文前形成的阅读期待是科利亚是谁?木匣是怎样的?木匣里可以装些什么?既然木匣属于科利亚,科利  相似文献   

15.
【阅读指向标】人教版第五册第七单元安排了《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亚的木匣》、《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4篇课文。这4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点:运用举例来说明道理的方式展开故事。本次,我们也将学习这种方法。比如《陶罐和铁罐》一文,讲的是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二者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  相似文献   

16.
【教材解读】《科利亚的木匣》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文本以“木匣”为叙述线索,讲了科利亚五岁时在家门口走十步埋下木匣。四年后,科利亚走了五步,挖出木匣,并悟到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的道理。  相似文献   

17.
【教材解读】《科利亚的木匣》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文本以“木匣”为叙述线索,讲了科利亚五岁时在家门口走十步埋下木匣。四年后,科利亚走了五步,挖出木匣,并悟到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的道理。  相似文献   

18.
【应用过程】  1.课文第一段 (第 1— 3自然段 )写的是埋木匣。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 ?学生边读边想。在组织学生议论答案时,教师随手先画出小科利亚,然后从科利亚的脚下画起,一步一段,十步十段,最后画上小木匣。 (图 1)  2.课文第二段 (第 4— 12自然段 )写的是挖木匣。按自然段指名接读全段后,让学生想想:科利亚从喀山回家后,为什么开始找不到他自己埋的木匣 ?后来为什么挖到了 ?通过读书、思考、议论,让学生明白:四年后,科利亚九岁了,个子长高了,步子变大了,所以原先的十步,现在成了五步。教师…  相似文献   

19.
《科利亚的木匣》以科利亚的木匣为线索,把怎样埋木匣、挖木匣以及得到什么启示叙述得很清楚。选编这篇课文,在于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  相似文献   

20.
《科利亚的木匣》以科利亚的木匣为线索,把怎样埋木匣、挖木匣以及得到什么启示叙述得很清楚。选编这篇课文,在于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热爱生活,同时对学生进行“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在具体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笔者有如下建议。一、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