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梅馆记》的作者龚自珍(1792—1841),字瑟人,号定庵,又名易简,字伯定,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是我国十九世纪上半纪的进步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活动的年代,正是中国社会趋于急剧变化的时期,也就是清王朝日趋衰落、封建社会濒于瓦解的时代。作者目赌清王朝的昏庸腐朽,感到“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能可以支日月”。也就是清王朝  相似文献   

2.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近代思想家龚自珍的著名的《己亥杂诗》之一。龚自珍生活的时代正是清王朝危机四伏的时  相似文献   

3.
龚自珍的名实观,集中表现在《壬癸之际胎观第八》的一段话中,这段话是这样的: 万物不自名,名之而如其名。是故名之与其合离,谓之生死;名之于其生死,谓之人鬼;名之于其离散,谓之物变;名之于其虚实,谓之形神;名于于其久暂,谓之客主。有些学者依据这段话中的“名之而如其名”,认为龚自珍是只要求名与名相符,而将“实”抛在一边不顾,从而认定龚自珍颠倒了正确的认识的关系,并将其认识论规定为重名不顾实的唯心主义认识论。笔者认为,此论颇难服人。龚自珍的“名之与其合离,谓之生死”,是说名与实结合与分离是由实的生与  相似文献   

4.
龚自珍是我国封建社会急剧解体、近代历史初启帷幕这一转折时期的进步思想家和著名文学家。他留给后世的文学作品是丰富的,其中最能体现他思想情感、最有战斗力的是他的诗歌和讽刺性小品,即他自称的“寓言”。(《又忏心一首》) 《病梅馆记》就是他“寓言”小品中的力作。文章通过梅的遭遇,揭露和控诉清王朝压抑和摧残人材的罪恶行径。 龚自珍反对思想束缚,反对摧残人材的思想是一贯的。早在二十二岁那年,血气方刚的  相似文献   

5.
在一八四○年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夕,清王朝的政治经济已逐渐走上崩溃的边缘。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魔爪,已伸进中国的大门。大清帝国外强中干的情势已充分暴露,而广大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群众,在长期被奴役的悲惨生活之下,忍无可忍,已在图谋揭竿而起。这是暴风雨的前夜,是历史将出现大变革大转折的前夜。当时,对这一将变未变、终将要变的形势,有着深刻的预感,并用瑰丽而含蓄的语言发出由衷的响亮之音的,就是开中国近代文学新局面的先驱者,诗人龚自珍。  相似文献   

6.
本文谈谈对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几点思考。 一、什么是美,美的哪里? 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中说:“或日‘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龚自珍在这里批评的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实在是文人画士对梅的审美观。他们认为梅这欹之疏之曲才是美。而龚自珍却以此为丑“誓疗之:纵之顺之……”必复之全之”,恢复梅的自然生态才是美。这是龚自珍的审美观。 大自然的绿色该是人见人爱的了吧。然而朱自清却在《绿》中写到:“我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扬。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  相似文献   

7.
历代诗人歌咏“落花”的诗句无以计数,但真正对“落花”情有独钟的恐怕惟有龚自珍。龚自珍(1792--1841),浙江杭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相似文献   

8.
龚自珍在其编年诗《猛忆》中写道:“猛忆儿时心力异,一灯红接混茫前”。“心力”即心之力,指个人素质的几个方面,主要包括:精神、意志、智慧、胆识、情感、性格。另外,心力与志向和气骨亦有相通之处。龚自珍之所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是和他的心力之异分不开的。龚自珍超常的心力是通过诗文传达出来的。其诗文极具特色,其中对心力的描写是构成他个人特色的重要方面,有多方面内蕴,有独特的浪漫主义色彩与审美特征,出乎常人又异于常人,堪称一奇。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龚自珍“尊情”的思想内涵及其对中国近代文学史、文化史的贡献。从生理心理层面、社会政治层面,哲学文化层面这三个层面进行剖析,认为龚自珍的“尊情”乃是中国古代主情思想的一个终结,同时开启了近现代主情思想的先河。  相似文献   

10.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辞官出京后的诗作。其中不少正面咏佛或引用佛学术语的诗作。从诗中看来 ,龚自珍确实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龚自珍的佛学思想是一种“外佛内儒”的思想。其儒家和佛家思想是交融在一起的。他认为“佛教济世之方”可“与世间法相辅而行” ,佛学可以有助于社会的变革 ,国民道德的改造和革命者无私无畏精神的培养。他在《己亥杂诗》中 ,将早年积极入世的情怀升华到一个更为深沉、廓然的境界 ,从中既可看到儒家超然的宇宙观 ,又可见到儒家奋世救世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1.
龚自珍的性灵理论主要包括“尊情说”和“童心说”两方面内容,虽然继承了李贽、公安“三袁”和袁枚等人的思想传统,却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鼓吹个性解放、开启思想启蒙、倡导匡时济世,从而体现出性灵理论之新变。龚自珍把性灵思想落实到诗歌创作实践中,在诗歌中抒发与国事相关的忧患之情,扩展了情感的广度与深度;在作品中展现出叛逆精神,追求个性解放。龚自珍的性灵思想及其创作对梁启超、黄遵宪、柳亚子及鲁迅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性灵文学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12.
刘峰 《语文知识》2005,(9):29-29
“侧目而视”是个容易用错的成语。《语文知识》2005年1期《龚自珍轶事六则》一文中说:“龚自珍性格傲慢,对一般人都侧目而视,遭到很多人的嫉恨。”该句将“侧目而视”理解为“不正眼看人,看不起一般人”,这是不对的。查成语词典,“侧目而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历史上,无论在王朝国家组织及其政治统治思想,还是道德伦理意识,乃至哲学思想认知方面,都可见到与之相符的史学精神内涵,这些成为以史为鉴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心理结构要素的历史文化背景。从历史上的“国可灭,史不可灭”,至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说”、龚自珍的“尊史论”以及可由此推演而出的“史外无学论”,皆可证史学影响于中国古代文化之深,乃至可以说,史学乃中国文化托命之本。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论述清代文坛从袁枚到龚自珍个性思想的发展和推进。二人都重视“人”、“我” ,袁枚主张以人为本 ,带有古代民本思想 ,而龚自珍则提出“众人之宰 ,自名曰我”的命题 ,标志着近代人文思想的开端。都追求个性解放 ,重“情” ,而袁枚所作的是一种个体实践 ,可以说是“自立者” ,龚自珍在此基础上疾呼变革束缚人的专制制度 ,并立志“疗梅” ,为众人解缚。他们都可称的上“狂” ,都带有一定程度的叛逆色彩 ,并且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对才气的自信与自负。但二人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袁枚的狂仍可被统治阶级接纳和包容 ,最终走向了逸 ,可算是“狂处士” ;龚自珍却成为让朝廷上下无不心惊胆战的变革者、启蒙思想家 ,可算是近代的狂者。  相似文献   

15.
龚自珍,清代中叶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也是近代首开新诗诗风的杰出诗人”,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当时诗人张维屏评论说:“近数十年来,士大夫诵史鉴,考掌故,慷慨论天下事,其风气实定公开之。”近代学者梁启超评价龚自珍云:“自珍性装宕,不检细行,颇似法之卢骚;喜为要眇之思,其文辞孙诡连傲,当时之人弗善也。……  相似文献   

16.
从《己亥杂诗》看龚自珍的佛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辞官出京后的诗作。其中不少正面咏佛或引用佛学术语的诗作。从诗中看来,龚自珍确实是一个虔读的佛教徒。龚自珍的佛学思想是一种“外佛内儒”的思想。其儒家和佛家思想是交融在一起的。他认为“佛教济世之方、可“与世间法相辅而行”,佛学可以有助于社会的变革,国民道德的改造和革命无私无畏精神的培养。他在《己亥杂诗》中,将早年积极入世的情怀升华到一个更为深沉、廓然的境界,从中既可看到儒家超然的宇宙观,又可见到儒家奋世救世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7.
清嘉庆年间,清王朝开始走向衰落。针对国内西北动荡的局势,爱国学者龚自珍致力于西北史地研究,在家学、朋友及国家时局的影响之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西北边防思想。虽然他的西北边防思想最终未能得到朝廷的采纳,但他的西北边防思想却成为日后新疆建省的滥觞。本文旨在发掘龚自珍的西北边防思想的渊源、内容及意义。  相似文献   

18.
龚自珍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和程朱理学对人性的束缚和扭曲 ,提出“尊心”“尊情”追求精神自由的审美理念 ,“豪杰之士”是他个性自由的人格理想。由于找不到现实的出路 ,孤寂的先醒者转而寄望于弘扬“心力”和“自我”的主体精神。这些思想特征开创了中国有近代特色的思想解放与价值观变革的先河  相似文献   

19.
龚自珍(1792—1841)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他博学深思,能诗善文,旁及掌故、史地、金石各个方面,尤好经世之学”,生平很有抱负,但仕途迍邅。他自称“一生”“困厄下僚”,不得志于“宦海”。 龚自珍的有生之年,历经乾、嘉、道三朝。此时,所谓“康乾盛世”已成过去,清统治已开始进入它的衰落时期。龚自珍指陈时弊,呼吁社会改革,把人才的振兴视为国家盛衰的先决条件。“自珍少读历代史书及国朝掌故,”从而认为“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及,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所持者,人材必不绝于世而  相似文献   

20.
一、政治考察之历史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清王朝,在迭遭内忧外患的重重打击之后,已是风雨飘摇、四面楚歌。那拉氏集团作困兽犹斗之态,竟冒天下之大不韪,绞杀了戊戌维新变法运动,但维新运动所代表的“立宪法、开国会”的时代潮流和已经形成的“变亦变,不变亦变”之势,却是不可绞杀的,也是不可抗拒的。清廷的倒行逆施,迅疾便遭报应,1900年的辛丑之乱,不仅使中国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也使清王朝险遭灭顶之灾,八国联军进北京并强迫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外患益甚;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