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雁 《山东教育》2000,(13):26-28
【教学目标】一、语文训练方面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想像句子描绘的景象,从而体会五彩池的美丽神奇,感受大自然的美。2.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主要讲什么。3.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出现的生词,理解“漫山遍野、险峻、矗立”等词语的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四自然段。5.体会运用比喻句的好处。二、思想教育方面通过体会五彩池的美丽神奇,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三、方法、习惯方面1.使学生自觉地按要求预习课文,逐步形成能力,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2.继续引导学生自觉地…  相似文献   

2.
人们干什么都有一个习惯,生活有生活的习惯,学习有学习的习惯。我们学生在读书学习的时候,应养成以下几种读书习惯。1、“预读”习惯在老师讲授新课之前,我们学生要根据老师布置的预习题“预读”课文,首先要读几遍课文,划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借助工具书(字典和词典)掌握生字的读音、弄懂生字新词在课文句子中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一、课前谈话 ,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伞花》。 (投影出示 )课文是怎样描写美丽的伞花的呢 ?请同学们读课文 ,划出描写伞花的句子。二、阅读课文 ,理解词句1.找到描写伞花的句子了吗 ?读一读。(投影出示A.一会儿 ,校园里开出了一朵朵伞花 ,红的 ,黄的 ,蓝的……B.回家的路上 ,又开出了一朵朵伞花 ,红的 ,黄的 ,蓝的…… )(1)说说这两个句子的相同点与不同点。(2)“一会儿”是什么意思 ?“又”呢 ?它们在文中还有什么作用 ?阅读课文后再讨论。(3)用赞美的语气朗读句子。2.校园里为什么会开出这么多伞花呢 ?朗读第二句。3…  相似文献   

4.
养成预习习惯十分重要。预习是指在老师讲授新的课程内容之前,学生根据需要自主展开学习的过程,实际是学生的一种自学行为。预习的目的是在老师授课前,学生对将要讲授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学习和理解,了解下一阶段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了解自己在什么地方有疑难和问题,从而在听课时更有针对性,更好地掌握该阶段的学习内容。预习是课堂学习的“起跳板”,有了它,学生在课堂上将会跳得更高、跳得更远。  相似文献   

5.
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在知识理解的难易程度和对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要求都存在着质的飞跃,多数高一学生感到难以适应.本文就如何解决高中物理难学的问题谈几点初步意见.1 培养学生阅读课文的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课文的习惯,提高阅读课文的能力是掌握书本知识,发展智力是“教人以渔”,使学生受益终生的大事.阅读课文首先有个习惯的问题.只有养成阅读课文的习惯,才会有阅读能力的提高.为此,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课前的预习阅读.高一年级的第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有益处。通过预习,学生不但可以缩短学习差距,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通过思考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会进一步思索;预习的时候不会没有困惑,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追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指出,要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在学习新课文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消化新内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从三年级开始,我着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引导学生全方位预习课文,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初中学生不但要学会大纲所规定的物理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逐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培养学生正确阅读课文的习惯和方法初中物理教材既有现象的描述,又有定量的计算;有数学“语言”(公式、图像),还有图画“语言”(插图、照片)。因此一开始就要要求学生从头到尾认真地看课文,必要时,教师在课堂上需对学生边读边讲,重要的句子、结论,要让学生用笔划出来,进行分析解释。使他们阅读一节内容后,对这一节的概念、定义、定理和定律有一个轮廓,对实验中的实验目的、仪器、装置、步骤有所了解,对一般…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即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鉴于以上认识,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课前放手预读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预习中,要使学生养成遇到困难时主动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这就要求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标明自己不理解的语句和字词,可…  相似文献   

10.
知识好比浩瀚的大海,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人一生中不可能总有老师陪伴,只有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在离开学校后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取更多、更新、更有用的知识。新课程的理念就是要实现由教师教知识到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转变。而预习无疑是培养自主学习的好方法。但调查表明,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学生处于“老师要求预习才预习”的占总数的40%;还有“老师要求预习也不预习”的,占总数的30%;  相似文献   

11.
指导学生预习是搞好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阅读课文,教师只要指导学生怎样阅读,不必费很多时间去讲……要逐步养成自学习惯.按照各年级的教学要求,要着重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预习工作抓好了,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探求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目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不少人只强调课外预习,而且主要是预习生字(当然这种预习是必要的),或读课文.我认为这样的预习方法存在着一些弊病.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 :一、语文训练方面1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 ,想象句子描绘的景象 ,从而体会五彩池的美丽神奇 ,感受大自然的美。2 .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 ,想想每段主要讲什么。3.学会本课 1 1个生字及出现的新词 ,理解“漫山遍野”、“险峻”、“矗立”等词语的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二、四自然段。5.体会运用比喻句的好处。二、思想教育方面通过体会五彩池的美丽神奇 ,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三、方法、习惯方面1 .使学生自觉地按要求预习课文 ,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2 .继续引…  相似文献   

13.
学生年代.老师常挂在嘴边一句话:“预习要比复习更重要”。然而,一直以来,对于“预习”的理解无非是将未学的新知先进行学习,学习的形式主要以读为主——读例题、读习题。好学者则更进一步尝试完成习题。而我校尝试以文本的形式帮助、指导孩子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在同年段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预习方案”孕育而生.孩子们的“预习”之路由此展开.一路上有新奇,有倦怠,有困惑,有喜悦.有收获……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语言———结合看图 ,品味“挨挨挤挤”“冒”“展开”“露出”“饱胀”等描写荷花美态的词语和“有的……有的……有的……”“……一大幅活的画”等句子的内涵。2.审美———在创设情境中欣赏荷叶茂盛和荷花绽开的美态。3.情感———能展开丰富想像 ,以各种形式的朗读抒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并能背诵。教学难点理解荷花开放的种种美态 ,体会荷花的美。教具准备荷叶图、荷塘美景录像、荷花的各种姿态图 ,习题投影。教学过程一、导语上一节课我们观察了图画 ,并通过学习第一自然段 ,仿佛闻到了荷花的清香 ,这一节课我们来到…  相似文献   

15.
16周总理的睡衣 [题旨说明] 1、第1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继第一单元“看图学文”之后,本文继续学习按一定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的方法。学习本课,要图文结合,看懂图意,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回答问题。 2.第2题,学习词语的运用。题中要求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示动作的词。 3.第3题,培养朗读能力。本文紧紧围绕“艰苦朴素”这一思想内容而写,朗读时要表现出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比崇敬的感情。 [自主性练习设计] 一、看图,读课文,填空。 1、这篇课文的观察顺序是从()到(…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应坚持以读为主,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式的“读”,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培养读书看报的能力。教学中我采用“四读”进行阅读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一、尝试读,感知内容尝试读,指学生进行预习性、尝试性的阅读,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开始。课前可引导学生按“预习”提示,从课题入手尝试阅读课文。如《倔强的小红军》一文,根据课前“预习”提示,让学生读课文,思考:1.“倔强”是什么意思?课文写的是倔强的小红军的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2.哪些句子描写小红军的外貌?哪…  相似文献   

17.
教学要求:1.通过仔细观察图画,认识桃花、梨花、苹果花;认识桃、梨和苹果,并知道果树一般都是春天开花,秋天结果的常识。2.学习10个新词,学会6个生字,用“也”练习说话,写句子。3.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并从中体会热爱家乡的思想感...  相似文献   

18.
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分别要求:“提高阅读写作和口头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这充分说明了培养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应培养中学生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一、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是学习新课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叶圣陶先生说:“上课前,学生要切实预习。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叫他们预习不可。”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通过明确预习要求、编写预习提纲、书写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效果等环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为了确…  相似文献   

19.
陆晓莉 《考试周刊》2009,(37):78-78
充分的预习可以方便进入新课,可以方便理解课文.可以使学生交流之前有一个准备,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有预习的习惯,主要是学习观念上的养成:首先,依据学生们的实际水平.确定预习的目标:其次.需要占有一定的资料;第三,对学生们的预习方法给予一定的指导。笔者的“预习五步法”简称为“一读二查三思四批五记”。  相似文献   

20.
周印红 《湖南教育》2002,(10):45-46
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习怎样把一段话说清楚。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教学重点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用老师讲的道理分析生活中的例子。2、理解老师讲的五句话的意思及句与句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上课之前先完成一项有趣的任务,请你们将准备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