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语言选择既是个体行为也是群体行为。语言选择行为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简要回顾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研究范式基础上,浅析个体与群体语言选择在社会活动中所体现的言语实践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和建构关系并阐释个体与群体语言选择对个体、群体、社团和国家语言使用和规划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背景下,人们在多语环境下选择使用某种语言,表明了人们对该语言背后所展现的文化认同心理。这种语言选择促进了某些语言的扩张,也使一些弱势语言走向衰亡。从文化认同的角度研究人们在多语环境下对语言的选择,以及文化认同和语言的传播与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帮助人们在多语环境下建立语言的平衡,防止强势语言的过度扩张和弱势语言的衰亡。  相似文献   

3.
语言选择与语码转换,从表面看是指同一个语言问题,但实际上属于不同的范畴,语言选择属于心理,而语码转换属于社会。语码转换是语言选择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受语言选择结果的影响。所以将语言选择和语码转换进行分段分析,将更清晰的展现语码转换现象的始末。  相似文献   

4.
张速 《四川教育》2004,(10):43-44
体悟式阅读是最有效的人文教育方式之一,阅读的重心应放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研读、互动体悟和人文分享。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和学生一起建构课堂阅读共生共荣的生态环境,让阅读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成为培育人文精神、创新精神的沃土,成为课程资源的一个源泉,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请看下面的案例:2003年3月15日,上《“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我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把分析船长的形象确立为教学重点之一。我先让学生小组交流预习的体悟和问题,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船长的形象。前部分进行顺利,学生从不同角度,结…  相似文献   

5.
跨民族交际中语码选择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有时可能是某一种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另一种因素起着辅助作用,有时可能又是另一种情况,这就需要我们根据言语交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的具体的分析。文章主要阐述了心理因素对新疆跨民族交际中语码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提高市民素质和改善社区人文生态环境,均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的迫切需要,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从改善社区人文生态环境来提高市民各方面的素质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也有其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性与民族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外语学习离不开母语的依托,语言学习必然涉及文化学习。语言学习必须依靠人文精神的指引。学习外来文化决不是民族虚无主义,相反必须增强民族精神。东西语言文化的融会贯通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文化品位的加强必将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英美文学可以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学的这种人文性和民族性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民族意识,以探索和开拓大学英语教学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所谓人文思想,就是对如何使人类达到身心和谐发展的思考。那么,人文教育就是将这些思考运用于教学的过程。人文教育直指人心,旨在把人类培养成身心和谐发展的健全的人。它以人类自身为学术研究中心,以人的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作为精神探索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通过知识的积累与传播、理论的创新与阐释、情感的体验与升华,为人类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存在意义、人生目的而进行相应的思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以费穆为代表的人文电影创作者明确追求个性,注重电影本身艺术特性的追求,强调电影的中国化民族风格。本文通过对《小城之春》批评历程上的三个时期的梳理来探讨以《小城之春》为代表的中国人文电影的独特品格及其对当代电影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微光世界的继承人》《大披肩》和《普特梅瑟档案》中,辛西娅·欧芝克通过美国犹太人面临的英语、德语、波兰语、意第绪语、希伯来语等诸多语言选择来洗涤人们的身份意识,勾勒了20世纪美国犹太人的生存史。欧芝克采用语言身份政治,以语言共同体的实施想象民族共同体,强调语言意识在能动的文化表演中产生自我信仰的身份。欧芝克在共享民族语言、文化、历史、情感的疆域中进行美国犹太共同体的想象,这些想象满足了散居美国犹太人的认同感,并且规划了一个希伯来语言景观,以实现民族共同体的现代构筑。  相似文献   

11.
语言环境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母语的习得充分说明了语言环境对二语习得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语言环境有自然语言环境和课堂语言环境之分,它们对二语习得有着不同的影响.文章还论述了创设语言环境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语言通过不断的变化来适应不断变化的语言生态环境。语言的变异与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语言与语言生态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语言生态环境中的多样化因素导致了语言变异的产生。在语言变异与语言生态环境的互动中,语言变异不仅能维护语言生态,保持语言的活力,同时也能促进语言生态环境的生态化。但是某些语言变体的广泛传播也会造成语言生态环境的污染,影响语言生态环境的健康。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少数民族外语教育的文化生态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主要表现在宗教文化、民族思维方式和民族心理,民族价值观和教育观以及民族语言文字方面。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体系导致文化生态环境的失调问题,在少数民族外语教育方面表现在中国少数民族外语基础教育文化生态失调,学校生态内部的不平衡和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和英美文化之间的文化冲突等方面。在少数民族外语教育的发展中解决文化生态失调问题的途径主要在于文化导入方法的选择、课程的设计和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多语言环境下少数民族儿童及其家庭语言选择行为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民族地区多语言环境下,儿童及其家庭存在语言的选择行为,而这种行为受到语言教育政策、语言市场价值、语言文化传承功能等因素的影响。在少数民族地区首先应尊重儿童及其家长对语言的选择;在此基础上还应该提高学生学习本民族文化的意识,同时向他们介绍多元文化的理念,创设多语言、多文化学习的环境;提升教师实施双语教学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语言文化适宜的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理念,这为我国当前和未来发展模式与前进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生态文明理念丰富了宏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它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为此,正确、客观地理解生态文明理念是理论和实践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刘文义 《保定师专学报》2001,14(3):75-77,81
语言环境是产生语言的土壤、空气和水。人们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语言往往是受综合环境制约的。这个问题值得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7.
王葳 《青海师专学报》2004,24(4):121-123
本文通过对英国地理环境,民族环境及宗教环境的分析,认为环境对英语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语境给予当代普通民众更强烈的自我意识,更浓重的批判意味,网络传播对于现代汉语语言张力的增强在更广层面上与更深层次上反映了民众情绪。网络传播中语言的全民性更深程度地激发了网民对语言张力的极大期待与实践,而这种对于语言张力的实践从内部对现代汉语的发展产生了社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其管理生态环境间存在着相互推动与制约的关系,母体高校、投资者和政府构成独立学院独特的外部管理生态环境,如何处理好独立学院与管理生态环境中这三者的关系,关系到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服务业的产值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增加,服务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点。本文通过分析优化语言环境过程中大庆市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大庆市服务业形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