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张养浩政治家、文学家,焦裕禄式好干部不到二十岁就成为公务员,却偏偏向往诗与远方积极推动恢复科举,并获得成功辞官归隐后七聘不出,却因关中大旱而"出山",散尽家财而赴任,终因劳累过度卒于任上梦想"世界和平"不是玩笑天历二年正月,陕西大旱,饿殍遍野。张养浩一反过往"老子就是不想上班,你能把我咋地"的姿态,接受了陕西行台中丞之职,启程赴任。此前,他已经拒绝了朝廷七次"表白"。兴许是受了"诗仙"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启发,出发前,张养浩硬是把家产都分给了村里的穷人,轻装上路。途中,他见到饥饿的灾民就给钱粮,饿死的就帮忙埋葬,一路奔忙。  相似文献   

2.
张养浩(1270-1329)是一位中国文学史上颇负盛名的元代曲作家。他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今流传于世的仅有一部《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便奠定了他在我国古代曲坛的地位。他虽担任高官(曾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要职)却勤政忧民。他极为崇拜孔孟之道,追慕孟子,其名"养浩"取《孟子》"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之意。其字  相似文献   

3.
张养浩是元代著名的散曲作家,又是二位同情人民疾苦的官吏。《元史·张养浩传》:“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他赴任后,致力于治旱救灾,勤劳公事,仅四月就卒于任所。《山坡羊·潼关怀古》这支小令,大概就是他途经潼关,到长安赴任时写的。当时他面对着  相似文献   

4.
演习·演练     
阅读张养浩的《普天乐·大明湖泛舟》,然后回答问题。 普天乐·大明湖泛舟 元·张养浩 画船开,红尘外。人从天上,载得春来。烟水闲,乾坤大。四面云山无遮碍,影摇动城郭楼台。杯斟的全波滟滟,诗吟的青霄惨惨,人惊的白鸟喈喈。  相似文献   

5.
《山坡羊·潼关怀占》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的作品。张养浩一生宦海沉浮,曾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职,遭过不少风险,于是弃职归隐。“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元史·张养浩传》)他赴任后,致力于治旱救灾,积劳成疾,到官仅四个月就卒于任所。《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他途经潼关,凭吊历史遗迹,感慨民生多艰所写。在诗中,他以古喻今,从而赋予了这首怀古之作无可比拟的现实意义。潼关雄居秦、晋、豫三省要冲,位于黄河、渭河汇合处的南岸,是古都咸阳和长安的屏障。它的北面是浊浪滔天的黄河,南面是一片崇山峻岭。这里谷深崖绝,人行其间,仰视悬崖,俯察洪流,无不心惊  相似文献   

6.
《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张养浩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一生宦海沉浮,曾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职,遭过不少风险,于是弃职归隐。天历二年,关中大早,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他赴任后,致力于治旱救灾,积劳成疾,到官仅四个月就卒于任所。《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他途经潼关,凭吊历史遗迹,感慨民生多艰之作。他以古喻今,赋于这首怀古之作以现实意义。潼关雄居秦,晋、豫三省要冲,位于黄河、渭河汇合处的南岸,是古都咸阳和长安的屏障。  相似文献   

7.
华章溢彩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0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品读 张养浩(1270-1329),元朝官吏,曾做到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官位颇高.他任职期间,体恤百姓疾苦,赈济灾民,整顿吏治,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  相似文献   

8.
张养浩通过《三事忠告》为不同层次的官员提出行为规范,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古今官员做出了榜样。本文探本寻源,揭示了待人以恕、律己以严是他从小到老的一贯作风,并一直贯彻于官场生活的始终。以此为基础,他才最好地做到了廉洁奉公,仁者爱人,做到了为人民利益而死。并以诸葛亮的为人风范相对照,倍显出张养浩作风的可贵和以身殉职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曲沉郁苍凉的历史悲歌──张养浩《潼关怀古》的主题及其它张丛林峰恋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元曲作家张养浩的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支思想进步内容丰富的小令。作品通过...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张养浩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仍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及为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竞居之。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  相似文献   

11.
教学设想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曲五首”中的小令,《山坡羊·丽山怀古》则是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小令。张养浩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到陕西救济灾民,留下了一系列怀古小令。  相似文献   

12.
一、《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是元代著名散曲作家,曾在朝中任礼部尚书、监察御史等要职,后退隐故土。天历二年(1329),陕西大旱,他应朝廷征召,出任陕西行台中丞,赈济灾民,因身心交瘁,四个月后卒于任所。他在陕西任上用“山坡羊”曲调,写了九首怀古小令,《潼关怀古》是其中的一首。这首散曲写了作者亲眼看到的陕西大旱时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的凄惨景象,发出由衷的感慨,读来十分感人。  相似文献   

13.
人教社高语第六册《屈原列传》中:“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教材下注“夺”为“强取”;“不与”是“不给”的意思。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翻译为“怀王派屈平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平起草还没有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强取,屈平不给。”  相似文献   

14.
张养浩是元代后期著名作家,他的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为不可多得的名曲。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一三二九年)关中大旱,作者调任陕西行台中丞。外出赈济灾荒,途经潼关有感而作此曲。全曲共九首,下面讲析第七首。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  相似文献   

15.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云:“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以下凡引自该篇均不注)他死在哪一年呢?他是在梁怀王“堕马而死”,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后死的。梁怀王又死在何时?《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说是汉文帝十一年(前169)。《汉书·文章纪》说得更具体,是这年“夏六月”。将这个时间推进“岁余”,如果“岁余”是一年零三个月,就到了汉文帝十  相似文献   

16.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张养浩就任陕西行台中丞,路过潼关时,看到关中的旱饥,吏治的黑暗,人民的苦痛,引起怀古之思,写下这首哀叹黎庶的壮歌。  相似文献   

17.
《屈原列传》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对该句中的“夺”字,课本注释为:“〔夺〕强取。下文的‘不与’是不给的意思。”《教师教学用书》所提供的参考译文对该句作了如下翻译:“怀王派屈平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平起草还没有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夺取,屈平不给。”显然,在对“夺”和“与”的理解上,两本书是彼此呼应并保持一致的,都是按照这两个字今天最常见的意思来理解,即分别解释为“强取”、“夺取”和“给”。如此解释,似乎能大致疏通句意。其实,只要仔细研究一下,我们就…  相似文献   

18.
原文荐读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飞镜又重磨。把酒问 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 山河。 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 清光更多。双调·折桂令 中秋张养浩张养浩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 无波, 比常夜清光更多, 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难点注解】 泠泠:清凉的样子。 恹恹:安静的样子。【比较赏读】 中秋咏月,古代文人曾留下不少佳作,其中以苏轼《水调歌头》 最为著名。每逢中秋佳节,很多文人会情不自禁的对月抒怀,他 们的作品各具不同的时代…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第二册《屈原列传(节选)》中:"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教材下注"夺"为"强取";而《语文教学参考书》则翻译为"怀王派屈平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平起草还没有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改动,屈平不赞同"。笔者认为此处的"夺"、"与"二字并非如课本注释所说,而应按《语文教学参考书》所解。  相似文献   

20.
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金光灿烂的丰碑。历来对它的研究争论很多,即以它的创作时间而论,就有作于被怀王初疏时,怀王二十五年“黄棘之盟”时,怀王末年,顷襄王初年,顷襄王七年、十一年、二十一年和三十年等不同说法。我以为要弄清《离骚》的写作年代,首先要研究《离骚》本文,再研究《屈原列传》。通过对《离骚》和《屈原列传》的探究,可以得出结论:《离骚》作于怀王入秦(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