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刘立云 《内江科技》2008,29(6):30-31
翻译活动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揭示了文化现象存在可译性。本文从杨宪益的《红楼梦》英译本对翻译中怎样处理文化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分析了《红楼梦》英译本部分章节中涉及文化因素的译文,讨论了文化翻译中所使用的方法,阐述了翻译中文化差异问题的处理要从词语上入手,在整体上把握,传递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2.
赖晓鹏 《科教文汇》2008,(4):165-165
异化是以原语文化为认同的翻译策略,而归化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策略。批评家们对跨文化翻译活动中的归化和异化原则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将从跨文化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视角,对《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做一些比较和分析。文章认为,两个译本在言语信息的传达上都可谓经典之作,但是在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上,则有很大区别:由于翻译的目的不同,杨宪益夫妇的译本主要采用异化原则,而Hawkes的译本主要采用归化原则。  相似文献   

3.
朱爱秀 《中国科技信息》2005,(7):217-217,216
本文从熟语在文化中的地位出发,从伟大著作《红搂梦》选例,探讨翻译中异化与归化两种策略的运用对熟语中文化内涵的体现的影响.以大量的蕴藏丰富文化底蕴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对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陈俊 《科教文汇》2008,(10):183-184
本文从多元系统理论的角度对《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力图在译本差异性的背后寻求影响翻译规范的因素,来批驳用静止眼光评判译本优劣的传统翻译批评理论,并说明多元系统理论对中国翻译批评方法的借鉴性。  相似文献   

5.
左辉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4):132+87-132,87
词汇衔接手段在语篇的构建中不仅赋予话语篇章性,同时还起着组织语篇结构的作用。语篇中的某些词汇成分可以通过他们之间的重述或搭配关系体现出自然的衔接。即以韩礼德的篇章衔接理论为主要依据,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及杨宪益、戴乃迭所译之英文本Adream of Red Mansions中使用的各种词汇衔接手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比较,旨在揭示英汉语篇在衔接现象上体现出的各自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文化图式理论的角度,探索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文化图式差异对翻译《红楼梦》中人名所造成的障碍,并考查译者如何调整译语读者的文化图式,再现原文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谢敏 《科教文汇》2012,(29):135-135,137
本文以《红楼梦》的两个不同译本为例,简要分析了翻译过程中中西文化差异的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8.
荆煜君 《科教文汇》2012,(26):62-64
文章从哲学与宗教、文学艺术、礼仪规范、婚姻制度、饮食与服饰、园林建筑六个方面分析了《红楼梦》中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风貌,指出《红楼梦》将传统文化以感性的形式传达给读者,能够唤起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9.
田明莉 《中国科技纵横》2010,(16):169-169,179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两个《红楼梦》的完整英译本先后在北京、伦敦出版,译者分别是中国的杨宪益先生及其夫人戴乃迭和英国的霍克斯先生。杨氏夫妇在翻译当中主要采用了异化的翻译方法,而霍氏则采用了归化的翻译方法。无论是《红楼梦》这三个字的翻译,还是对“红”字的处理,以及一些带有宗教色彩的词语的翻译,均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异化的翻译方法更有利于传播源语文化,而用归化的翻译方法翻译的译文则更容易被目的语的读者所接受。事实上,归化和异化并存于每一篇译文当中,没有绝对的归化和异化。所以我们应以客观,辨证的态度对待归化和异化,不应强调一个而忽视另一个。  相似文献   

10.
宋莹 《科教文汇》2012,(25):147-148
本文以杨宪益与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英译本为例,从互文性角度对《红楼梦》两译本进行文化翻译解读,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互文现象,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互文性在翻译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侯晓菊  乔颖 《科学大众》2016,(4):128-129
Toury是描述性翻译研究的代表人物,他的翻译准则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本文尝试以Toury的翻译准则为理论基础,通过对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木兰辞》两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了解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遵循的翻译准则,并解释两个英译本中存在的不同翻译现象。本文通过对两译本的翻译准则研究,试图说明初步准则、首要准则及操作准则在译者具体翻译中的指导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儒道佛三者合一既是中国的哲学思想,又是宗教信仰。本文运用翻译目的论,从《红楼梦》杨译和霍译不同的翻译目的出发,研究两者在宗教文化词语上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效果。  相似文献   

13.
格赖斯提出了会话含意理论,认为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谈话双方必须共同遵守合作原则;但在实际交际中,说话人常常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以产生某种会话含意。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必须理解原文中的会话含意,并把它传递给读者。通过分析《红楼梦》中一些对话的翻译,来解释译者是如何把原文中的会话含意传递给读者的。  相似文献   

14.
张广济 《现代情报》2002,22(7):170-170,172
本文从《红楼梦》的文化意蕴入手,解析了人文精神与神圣价值形态之于社会兴替的重要意义,提出以立德为核心,构建转型时期社会主义文化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余欢 《科教文汇》2010,(20):131-132
近年来文化翻译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的注意。在以文化为中心进行翻译的时代,翻译界出现了"异化"与"归化"两大翻译策略,即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和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这篇文章试图立足于"异化"和"归化"两种翻译策略,以蕴涵丰富多彩文化因素且具有"中国文化大百科全书"之称的文学巨著《红楼梦》及其两部最具影响力的英译本作为研究实体,从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做对比研究,对这一课题所进行的探讨,以期对翻译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被公认为中华文学著作中的瑰宝。其诗词揭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隐寓了人物的生活遭遇和结局,丰富和渲染了作品的主题。"红诗"的翻译是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拟从翻译美学、微观语言学角度,对戴维·霍克斯和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翻译的《咏月诗》其一的两种译文进行比较赏析,探讨《红楼梦》诗歌英译的美学价值,阐明在诗歌英译时要做到"音美"、"意美"和"形美"。  相似文献   

17.
杜雅靓  任亮娥 《科教文汇》2011,(13):126-128
以绍兴文理学院建立的基于网络试运行的《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为平台,利用检索工具,提取《红楼梦》中一定数量的俗语以及杨宪益译本和戴维·霍克斯(David Hawks)译本中对应的译文为例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两译本在俗语翻译过程中的共性特征与差异现象。  相似文献   

18.
功能对等在王熙凤人物翻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鹃  贾德江 《科教文汇》2009,(6):251-251
王熙凤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一位家喻户晓的小说人物,王熙凤的形象塑造包含了浓郁的中国文化。王熙凤形象描写的翻译就要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目的语读者眼中,让目的语读者了解、熟悉这位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国女性。此篇文章以奈达博士的功能对等理论来看王熙凤形象描写的翻译。  相似文献   

19.
模糊语翻译在《蒹葭》两英译本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海霞 《科教文汇》2009,(21):253-253
《蒹葭》以其优美明快的音韵,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诗经翻译的热点,译者的宠儿。原诗中的模糊语言更是要求译者在翻译时把握中国文化,深刻了解原诗意境。本文旨在比较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两名译者的《蒹葭》译本中的模糊语翻译,欣赏其优美的译文同时,探出中西思维差异乃是模糊语翻译的一大原因。  相似文献   

20.
《蒹葭》以其优美明快的音韵,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诗经翻译的热点,译者的宠儿。原诗中的模糊语言更是要求译者在翻译时把握中国文化,深刻了解原诗意境。本文旨在比较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两名译者的《蒹葭》译本中的模糊语翻译,欣赏其优美的译文同时,探出中西思维差异乃是模糊语翻译的一大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