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与教书     
<正>教书的人不读书怎么教书?但确实有一些教师不读书却在教书。"书"有两种,形而下意义的书是有形的书、有字的书;形而上意义的书则是无形的书、无字的书。对师生而言,有字的书即指教材,也包括一切课外读物;无字的书则是社会现实、宇宙人生。"教书"不仅要教学生读第一种书,更要教学生读第二种书。也就是说,不仅要教会学习的方法、考试做题的技巧,更要让学生有求知热情,能够主动探索未  相似文献   

2.
读书:读有字的书,也读无字的书读有字的书,可以使人博学而睿智。然而,如果只读手中的小书,而不读生活这部无字的大书,那“阅读”就会受到很大的局限。沈睫、严金秋这两位同学,就从有字的小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走了出来,深入到生活的大书中去。当他们对生活这部无字书有所理解、有所感悟的时候,那部有字的书就变得浅显易懂了。  相似文献   

3.
著名作家肖复兴曾经说过“读书可以寻找一块洁净的宿营地,能安置我们的灵魂;可以寻找一方明亮清澈的夜空,让我们的梦能毫无顾忌地尽情飞翔。”可见,读书是生活的一部分,学会了读书,就学会了阅读人生。读书可以使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启迪思维,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习作素材,使读书为己所用,为习作所用。要写好作文,就要好好读“书”,指导学生学会读有字书和读无字书。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读书贵思,不要为书所拘。如果拜倒在书的脚下,视其为“雷池”、“准绳”,不敢有自己的创见,等于作茧自缚。因此,占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书籍对于人类原有很重大的意义。但书籍不仅对那些不会读书的人毫无用处.就...  相似文献   

5.
书是我们的朋友 ,谁拥有多少本好书 ,谁就拥有多少个好朋友。读书能使人聪明 ,读书能提高人的品位 ,读书能改变人的命运 ,创造亮丽的人生。记得小时候 ,爷爷常把我抱在怀里 ,教我说 ,这是吃饭的“吃”字 ,那是衣服的“衣”字 ,渐渐地 ,使我尝到了读书的滋味。每当路上 ,看到有字迹的纸片 ,爷爷就捡起来 ,轻轻放到小河里 ,让水慢慢漂走 ,他不许用有字的纸擦东西 ,默默中 ,使我知道了书的神圣。当我在书桌旁吃东西时 ,爷爷就叫我离开书桌 ,亲切地告诉我 ,不能边看书边吃东西 ,润物细无声 ,使我知道了读书要有一个好习惯。那时 ,我常听大人们讲…  相似文献   

6.
学书偶记     
学书与读书古人云:"无学不足以言书。"我们要把字写好,还要多读一点书。苏东坡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多读书,使人登高望远,视野开阔。丰富的文化修养,可以直接提高书法的气质和风度,用笔开张,不拘一格,潇洒自如。胸中有书,下笔自然不俗。鲁迅不是书法家,但是他书读得多,所以写出来的字很有书卷气,自成一体,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7.
书,是一口掏不完的井,是一座掘不尽的矿,走进书里,你就会觉得有一位高尚的人在和你娓娓交谈。书,会使人胸襟开阔,眼光远大;书,能够活跃思维,陶冶性情……把书读薄,把人读厚;把书读旧,把人读新。读书,就如同给自己的心灵披上一件件美丽的衣裳,爱读书的人会是世界上最美的人!  相似文献   

8.
微言选粹     
《陕西教育》2014,(4):40-40
思想聚焦:不读书的人,认知的范围只局限在自己的思维里;只读一点书的人,对世界的认识也只是一知半解;习惯读书的人,会看到一个更宽广、更复杂的世界。书可以让软弱的人变得坚强,让人学会独立思考,但切忌形成自我思维,不要读得太高,忘记了怎么下来。读书的最终目的,是寻找内心的光明,遇见最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9.
源来书香     
乔中茂 《辅导员》2009,(9):57-57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子的《观书有感》把读书之感说的是妙不可言。什么是源头活水?就是那悠悠的书香。人常说老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这四个字里有两个字是核心,一个是“书”,一个是“人”,可见读书与人的成长发展是多么的紧密。书于为人师者是事业立足、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书于学生是探索真知、学业有成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0.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张抗抗曾提出:“要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此前,报纸也报道了,通过改革开放提前富起来的深圳人,读书已成为新时尚。他们的假日多数人是买书、看书,甚至送礼也是送书。深圳市政府正在开展“读书月”活动,以推动向“学习型城市”大步迈进。然而与不少参加成人教育的同志谈及此事,他们总是慨叹书价昂贵买不起书,因竞争加剧无时间读书,有的还认为有了电脑、上了网,没必要再去读有字图书……书价高低业外人员难以评断,不好发言。至于有没有时间读书、上网了就不再去读有字之书,倒可以提出来…  相似文献   

11.
为帮助小读者提高阅读效率,特集纳一些中外名人的读书方法,供同学们参考。朱熹的“循序渐进”法读书要有个先后顺序,读通一书,再读一书。就读一书而言,则要逐字逐句逐段按顺序读,先读的未弄懂,就不能读后面的。这样才不会生吞活剥或杂乱无章。读书要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从近到远,急不得,也慢不得。而且要进度适当,方能见效。朱熹认为有些人读书收效不大,是由于在“熟”和“精”二字上下功夫不够。“读书不可贪多,且要精熟”。郑板桥的“攻探学问”法郑板桥说:“善读书者曰攻,曰扫。”“攻则直透重围”——只有层层剥进,才能抓住要领。这样就…  相似文献   

12.
杨斌  宋涛 《现代语文》2007,(1):51-51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读书而不疑,则只为“书蠹”。我们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做到闻一知十、举一反三,“激疑”是有效方法之一,是更高层次的教学艺术。所以凡学问上有所造诣者,总是从书中生疑,然后解疑,才有所成就。古人读书,就善于从字缝中生疑。杜甫的《古柏行》中有“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的诗句,沈括说它“四十围  相似文献   

13.
读书"十说"     
如何学会读书,古今中外名家读书有"十说"。 一本说 历史学家郑天挺指出,在同一时间内精读一本最好的书。一个字、一个词、一个人、一处地、一件事,都要弄清原委。从头到尾,反复对照。  相似文献   

14.
读书与思考     
读书与思考读书的本意就是念书,只要识得字,能理解“书”的含义就行了。而思考则不光要理解,还要在理解基础上生发出新东西来。现在能读书的人或许不少,可真正能思考、会思考的人肯定不多。这从有人哪怕伫立街头仰望天空就会招来一大群驻足翘首者这一生活实例就能找到...  相似文献   

15.
我爱书。对书的那份挚爱缘于阅读带给我的那份享受。不读书的人难以理解读书的快乐。从试探着、磕磕绊绊扳倒一个个生字到“宁可三日不吃,不可一日无书”、读书读到这般境界,可以称得上是书呆子了。  相似文献   

16.
书史浅谈     
在现代社会中,书籍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信息载体。凡识字的人,几乎都读书,但书是怎样发生和发展的,古代的书又是什么样子的,却不甚了然了。书籍发生的主要条件是文字,没有文字就不可能有书。我们用来代表图书的“书”字,也正是用来代表书写的“书”字。这正说明书和文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我是读书狂     
如果有人问我最喜欢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我最喜欢读书。书是我忠实的伙伴,它能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是的,有了书,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从一年级认识字开始,我就畅游在书的海洋里……  相似文献   

18.
正一书法,是一种高尚美术,要从篆、隶、楷书入手,然后进入行草用笔,才有神韵。二抄书,可增人文思,而尤多习于实用之字。书法无他巧,多写便工。三关于方法的问题,前代书家都只讲理论,而不讲方法,所以我答复书法朋友们的询问,只讲"无死笔"三字。就是说,写字无死笔,不管你怎样组织,它都是好字;一有死笔,就不可医治了。现在我再补充四点:其一、多读。写字本来是读书人的事,书读得好,而字写不好的人有之,但绝没有不读书而能把字写好的。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第六册第十三课《散文重要》有这样一条注:[诗有别材]见宋朝严羽《沧浪诗话》。原句:“诗有别材非关书也”意思是作诗要有特殊的才能,跟读书没有关系。我认为这样解释“诗有别材,非关书也”是望文生义。这样的解释使人会产生误解,以为作诗只要有特殊的才能,而丝毫不需要多读书。殊不知这样解释与严羽的本意是大相径庭的。我们知道宋诗的弊病在于用典多议论多。及至黄庭坚更是强调“无一字无来处”  相似文献   

20.
1978年的金秋,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一年里,我背起书包,走进了校园,成了父亲眼中的读书人。斗大的字不识一筐的父亲单纯地认为只有“会读书”的人,才是有知识的人。我上学了,已经有了知识,就应该会读书。于是,在我刚读完小学一年级后,父亲就开始或借或买地给我找来了或薄或厚的各种书籍,让我在油灯下苦读。在当时的情况下,我连书上的字还认不全,只能半猜半会、磕磕巴巴地“读”书。至于书的内容,我也只好一知半解、囫囵吞枣地塞进脑袋里。实际上,那时候与其说是“读书”,还不如说是“猜书”。尽管如此,但是在父亲的心目中我已经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