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明湖居听书》,请两位同学上来编写课文结构提纲。我们刚学习了诗歌单元,同学们练习写了一些诗歌,趁上面两位同学在编提纲,我们请同学来朗诵自己写的诗。卢志南同学,有请——  相似文献   

2.
李冬梅 《语文知识》2000,(11):71-73
声音没有实体形象,又一发即逝,难以捕捉,怎样描绘才能使之形象、可感呢?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与清代刘鹗的《老残游记》中的《明湖居听书》,虽前者是诗歌,后者是小说,前者描绘的是琵琶声,后者描绘的是说书声,但两者在对声音的描写上却有相通相似之处、异曲同工之妙。试比较分析如下:二者对声音的描写都可分为  相似文献   

3.
《琵琶行》与《明湖居听书》都是历史上脍炙人口的名篇,又都是以对音乐的出色描写而著称,二者在对声音的描绘时,都不约而同地运用了生动贴切且独具匠心的比喻修辞,状无形之物如在眼前,可触可感。  相似文献   

4.
《琵琶行》与《明湖居听书》是两篇以描写声音见长的章。声音没有实体形象,又一发即逝,难以捕捉,而这一诗一却能曲尽其妙,令人美不胜收。虽前描绘的是琵琶声,后描绘的是说书声,但两在对声音的描写手法上却有相通相似之处,有很强的可比性。在这方面前人之述备矣。在此我想另辟一径,仅从音乐与心境的关系角度来对二进行比较重赏。  相似文献   

5.
刘春 《现代语文》2011,(2):60-61
《明湖居听书》是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必读课文,本文节选自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刘鹗的《老残游记》第二回。课文记叙了老残游历济南时听大鼓书的情景,重点描绘了女艺人白妞精湛的演唱技艺和艺惊四座的表演效果。为了描写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作者运用了烘托映衬、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产生了引人入胜的效果。尤其是文中运用“比喻”手法对人物和演唱的描绘,特别是通过整段的多种不同的“比喻”来描摹声音,使音乐形象更加丰富,描写得精彩传神、新颖独到。  相似文献   

6.
7.
刘鹗的《明湖居听书》,是中学语文教材中不朽的经典之作。它和白居易的诗篇《琵琶行》一样,凭借作者文艺修养的扎实功底、对音乐的精微体察以及娴熟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为广大读者创造了一个具有丰富审美内涵的艺术空间,令人耳目俱新,称赏留连不已。在集体备课时,我发现大家一律将目光聚焦在直接表现王小玉说书过程和精湛技艺的七、八两段,也能充分认识琴师和黑妞对主角的陪衬作用,以及五、  相似文献   

8.
《明湖居听书》写了白妞、黑妞、听众、琴师等人。如果说白妞是红花的话,那么,黑妞、琴师、听众等就是陪衬红花的绿叶。课堂上,处理非重点部分,我主要是通过抓关键、妙点化的方法去完成的。比如作者竭尽笔墨之能事,着力渲染了说书前明湖居人多。从哪些描写中足见人多?老残只能在人缝里坐下;卖烧饼油条的顶着篮子。特别是一个顶字,用得颇为传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是高中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内容。以下我们从设计意图、媒体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谈谈本课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0.
一、质疑“绝唱”《明湖居听书》一文经过编者一番包装,删去了第二自然段,删改了五个注释,更换了文题,并由高二“下嫁”到了初一。我们很欣赏这个大胆的调整,不过也怀疑新拟文题“绝唱”的准确性。绝唱,亦作“绝倡”,一般指诗文创作上的最高造诣。举几个例子。宋王十朋《蓬莱阁赋·序》:“昔元微之作《州宅》诗,世称绝  相似文献   

11.
一、导入新课   学生多喜爱唱歌,可由此导入本课。板书课题并略作说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明湖居听书》。文中所描写的“梨花大鼓书”,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说唱艺术。 二、教学目标   说唱是一种“听觉艺术”,抽象无形,转瞬即逝,极难描摹。刘鹗将其转化为语言文字的“视觉艺术”,却能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需要极高的文字功力和音乐修养,更需要丰富的想像和情感。而阅读、学习《明湖居听书》,要将语言文字的“视觉艺术”再还原成“听觉艺术”,同样需要丰富的情感和想像。语文课,语言的魅力和意趣就在于阅读…  相似文献   

12.
在学生心目中,语文教师应该是魅力无限、光芒四射的,这种魅力,就像清代刘鹗《明湖居听书》中描绘的说艺人王小玉一样,往台上一站,眼睛向台下一盼,"满园子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响!"那么,这种魅力是如何打造出来的呢?笔者认为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启功先生曾说:"唐以前诗是长出来的,唐人诗是嚷出来的,宋人诗是想出来的,宋以后诗是仿出来的."(<启功韵语>)话虽诙谐,语诚允当.古诗"长"到陶渊明,已然根深叶茂,而郁葱之中又自有其复杂.南宋<蔡宽夫诗话>云:"<渊明集>世既多本,校之不胜其异,有一字而数十字不同者,不可概举."尤其是陶诗的语言看似冲淡自然,实则意深旨远.有些语词蕴涵哲理,倘若仅按一般意义理解,必然失之肤浅.人教版教材对<归园田居>的注释,可议之处即不少.  相似文献   

14.
课文赏析:陶诗素面朝天,平和本色,如诗中太极,《归园田居》即是明证。纷乱的世道,幻灭的理想,困厄的家境。自由的本性,躬耕南亩之苦,逃离重负之乐,一切藏而不露,点到即止,深沉含蓄;方宅草屋,鸡鸣狗吠,桃李竞艳,袅袅炊烟。  相似文献   

15.
1、突出悲剧美质。以“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为教学主线,真正把《祝福》作为悲剧来教。悲剧,只有悲剧人物的价值表现得越充分,悲剧人物的毁灭给人的痛感才越强烈,欣赏的认识和情感才能在更高层次上获得肯定和再生,悲剧产生的社会意义才更大。悲剧教学的要义就在于把这一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和悲剧人物一起欢欣,一起痛苦,在痛苦中思考,在痛苦中奋发,在痛苦中升华。因此,《祝福》教学的中心就在于揭示祥林嫂的“价值”和“毁灭”的根源。探寻“价值”,经过二个阶段:感悟价值——祥林嫂的健康、能干、勤劳、善良而又坚强。突出其作为一个劳动妇女的价值;深化价值——封建势力对祥林嫂的不公待遇,祥林嫂对不平命运的强烈反抗。探寻“毁灭”,重在突出其“无主名”、“无意识”,似乎没有人存心要害她.要她死,但似乎每个人都在她的“死”上出了一把力。从而使学生深悟其悲剧的悖反性,使祥林嫂悲剧的美质不言而自明、无言而深入学生的内心,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18.
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在正确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选择最好的教学方法,组织最优的课堂教学程序,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据此,我根据《陋室铭》的特点做以下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9.
把握情节和人物要点,从语言角度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语言艺术。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从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快速阅读及概括信息的能力。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能抓住事物的特点。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快速阅读,概括课文要点和特色;2.学习观察的方法。难点: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双体互促教学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猜谜。(课件展示)谜一:“小小诸葛亮,稳坐中军帐。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