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它叙述的是女英雄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经过浴血奋战,立下赫赫战功,最终辞官还乡与家人团聚的故事。整首叙事诗主要写了木兰替父从军的背景与准备过程,艰辛的征战生活和凯旋回家三个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故事的三个阶段中,都有一个互文修辞句。分析这些互文句,有利于理解木兰的形象。木兰在“点兵”“军书”“卷卷有爷名”而“阿爷无大儿”的情况下,“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从小的方面说,木兰是孝女,能够体贴年迈的“阿爷”,主动承担起“从军”的责任;从大的方面说,…  相似文献   

2.
(称谓、名称部分) 耶婆爷孃 都是“父母”之称,单称时有时加词头“阿”字。 (1) 欢来不徐徐,阳窗都铳户。耶婆尚未眠,肝心如推橹。(欢闻变歌) (2) 且辞爷孃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孃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声溅溅。(木兰辞) (3)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辞) (4) 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折杨柳枝歌) 按:据《增韵》:“俗谓父曰耶。”《玉篇》:“爷,俗为父爷也。”可见“耶”、“爷”都是“父”的俗称,二字音同,故写时混用。但《称谓录》却说:“古人称父为爷,只用耶字,不用爷字。”并谓《木兰辞》之“爷”,“本当作耶字,俗本改作爷字”。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诗文,以其高超的技巧,深邃的内涵,辉煌的成就,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但仔细揣摩,觉得某些地方存有疑点,值得推敲。之一:“从此替爷征”?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这位巾帼英雄确实为封建时代的女性争了一口气。但我认为她的从军值得怀疑。从“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这四句诗可知晓,当时木兰家里至少要有一个男丁去应征,且官府已知木兰父亲没有适龄儿子参军,所以才选定由他亲自去服役。而他家里突然冒出一个年轻的“男子”(木兰),哪来的?掌管征兵的官吏拿着“军帖”不会起疑心吗?不会进行盘问吗?须知,在…  相似文献   

4.
对于《木兰诗》的思想主题,历来传统的观点认为,通过记叙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赞颂了木兰勇敢、机智、坚韧不拔的精神。然而笔者以为,与其说它是一首英雄的赞歌,还不如说它是一曲凄凉的战争悲歌。透过明朗欢快的笔调,我分明听到了一种愁苦的悲音,“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在军情十万火急、战云笼罩的情况下,一个弱女子的声音谁愿意去聆听?于是英雄的豪迈气概,掩盖了脉脉的儿女情怀。除了匆匆地替父出征,木兰别无选择!因为“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战争是残酷的。借助“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描述,我们可以想见杀声震天、尸横遍野、…  相似文献   

5.
学习《木兰辞》,大家都说木兰是“爱国精神”的典范。我却不这样认为,理由如下:木兰在叹息声中出场,因为“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正是由于“可汗”的无理征兵才使得孝敬父母的木兰为解父难,无奈之下,被迫从军。“东市买……西市买……”,很多人认为这几句表现了木兰从军的积极性。记得古诗中有“鱼戏莲叶中,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的诗句。这只是一种铺排手法,怎么就能体现木兰从军的积极性呢?当出生入死的木兰得以幸存回家时,家人欢迎她的场面是多么热闹,木兰对还女儿…  相似文献   

6.
名词前缀“阿”和“老”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和“老”是汉语中历史悠久而又比较典型的名词前缀。它们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我们还研究得很不够。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一、“阿”的形成和发展“阿”是一个称人名词的前缀,一般很少加在别的名词之前。关于它的形成问题,语言学界的看法并不一致。王力先生说:“词头‘阿’字最初用于疑问代词‘谁,的词头(阿谁)。而‘阿谁’可能是从‘伊谁’变来的。”“从此以后,‘阿’的用途也扩大了。它不但可以做人名和亲属称呼的词头,也可以做人称代词的词头。”(《汉语史  相似文献   

7.
[a(r)] 阿 a名词头(前缀,二563~#):(a)成特名,如「阿多」(粘在名前),「阿三」(排行前)、「阿李」(姓前),都带亲昵意。(中古语就这样,如三国吴志。吕蒙传『(鲁)肃扶蒙背曰……非复吴下「阿蒙」』当时人的小名常冠以‘阿’,如世说·豪爽「卿语‘阿’黑(王敦的小字)何敢不逊」南朝宋书·谢弘徽传「‘阿’客(谢灵运的小名)情而无检,……‘阿’多(谢曜的小字)标独解。」)  相似文献   

8.
二、课堂实录师:同学们,我们学习的《木兰诗》与另一首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乐府双璧”。《木兰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鲜明的人物形象给历代的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木兰诗》这块美玉那璀璨的光芒。首先,我们来结合诗的内容分析一下诗中的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学生快速阅读后思索片刻,举手。)生1:我觉得木兰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女孩,她能体谅家中的困难:“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决定“从此替爷征”。生2:木兰不看重高官厚禄,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在荣誉和地位面前能从容地放弃,选择一种“愿驰千里足…  相似文献   

9.
一、经常用错的称谓词是:家父。如在问候别人时说:“家父最近身体好吗?”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家父”属于谦辞,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称呼别人的父亲,习惯上用敬辞“令尊”。  相似文献   

10.
超级模仿秀     
超级模仿秀 蝶恋花·学业有多久莫问学业有多久,每逢考试,烦恼仍依旧。日日笑里藏刀,哪还管考场情仇。提笔停停又想走,怎奈无休,坐到铃响后,怯怯交卷总现丑,又把欢乐上心头。★文宇云南省昆明发电厂新木兰辞沙沙复沙沙,木兰题灯下。不闻写题声,惟闻女哀泣。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成绩,阿爷大发威。试题共六卷,卷卷有红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望女成凤梦,看来要搞丢,为圆大…  相似文献   

11.
郁芳 《今日中学生》2004,(34):24-25
在英语学习中或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称呼。英语中很多称呼是约定俗成的,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讲究。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遵循习惯表达,应避免使用不合英语习惯的称呼。一、家庭成员中的称呼“母亲”和“父亲”的称呼在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中表达有些差异。对Mother(母亲)的称呼:英国英语为Mum(妈妈)、Mummy(妈咪,妈妈,多用作儿语);美国英语为Mom(妈妈)、Mommy(妈咪,妈妈,多用作儿语)。对Father(父亲)的称呼:英国英语为Dad(爸爸)、Daddy(爸爸,尤用作儿语);美国英语为Pa(爸)、Papa(爸爸,现少用,多用作儿语)、…  相似文献   

12.
闲暇无事,习惯爱向同村的学生们借本书看,自然又看一遍现行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诗词七首」中编选的《木兰诗》,猛然对「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两句生出点疑窦。按诗中「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两句,推出木兰应该是长女,因为古时候对姊有称兄的,长兄不特专指男性,亦包含女性;木兰有弟妹各一人,诗中的「阿姊闻妹来」应改为「阿妹闻姊还」。否则的话,按百战未死的  相似文献   

13.
正快高考了,这不,各位名人也闲不住,非得来凑下热闹!他们抱着娱乐的精神,为你的高考之路轻松减压。学而时考之,不亦说乎?有通知书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别人不录取我,我也不怨恨,不亦君子乎?昨夜见通知,录取在北方。学费六千整,外加吃住行。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家庭收入少,学费很头痛!  相似文献   

14.
近日,笔者遇见一个剐迈入职场,正在实习的职校毕业生,她小名叫菲菲。她说她遇到了一个难题。进公司实习前,父母给她上了一堂课。母亲告诉她,刚进单位资历浅,对同事要客气、尊重地称呼为“老师”;父亲.一副过来人的样子:“当年我在工厂当学徒,我对师傅是非常恭敬的!”可是,在这家公司已经呆了三年的一位师姐,她的说法恰好相反——最好直呼其名。师姐说她当初刚来试用时,  相似文献   

15.
以下各词,或不见辞书,或见而解释有误,或见而语焉不详。总之,未能尽如人意。特为之考释,希望得到专家的指正。阿哥亚哥《延安府》二,白:“阿哥,唤我做什么?”《张协状元》五[犯樱桃花]白:“亚哥,亚哥!狗胆子千万买归,头须千万买归,亚哥!”阿哥,对“兄”的称呼。加“阿”字于称呼上,用作词头,表示亲热或尊敬。《辞源》、《辞海》皆收有此词,但俱不见“亚哥”.实则,亚、阿一声之转,用法相同。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二“景宁寺”条:“吴俗有呼‘亚侬’,语则‘阿傍’。”明·姜准《歧海琐谈》卷八:“吾温  相似文献   

16.
王定芳 《学语文》2002,(2):44-44
古汉语中,“然”用作动词,作“燃烧”解,许慎的《说文解字》:“然,烧也。从火(目犬)声……如延切。”这个意义后来通作“燃”。如: ①若火之始然。(《孟子·公孙丑上》) ——象火开始燃烧。 “然”用作指示代词,作“这样”、“那样”、“如此”解。如: ②子无然。(《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您不要这样。  相似文献   

17.
四、heart“心,心脏”。其引申意义有“内心;心肠”、“热心,热情”、“心情,心境”等,如Shehasakindheart.(她心肠好),withalightheart(心情轻松愉快地)。还可用作亲昵的称呼,如dearheart(心肝宝贝儿)。相关的一些习语有:  相似文献   

18.
"苕"的民俗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 ,在某些偏远的城镇乡村 ,有这么个民俗 :刚出生的小孩起个难听的名字容易养活。小名越丑 ,吆喝起来就越容易吓走鬼怪 ,趋吉避凶。“苕货”是常见的一个小名 (乳名 ) ,意思是“傻东西、笨蛋”。其实它是一种昵称。在方言中来骂人或开玩笑。“苕”上古指凌霄花 ,读作“ti偄o” ,《尔雅·释草》 :“苕 ,陵苕 ,黄花  ,白华茇。”“苕”指番薯 ,读作“sh偄o” ,是一种植物。十六世纪末 ,“番薯”被引进福建、广东等地 ,进而在黄河流域、台湾等地推广开来。“番”有外来的、外族的之意。“番薯”在各地落户 ,有自己的地方称呼 ,如山芋…  相似文献   

19.
《木兰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一块不可多得的美玉。千年以来,传颂不衰。这种永久的魅力固然是因其塑造的那个令人喜欢的女英雄,以及这种塑造之中张扬的那种对男尊女卑观念的强大冲击力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但这首诗中所蕴含的浓郁的伦理意义也是使其魅力非凡的重要原因。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加上“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一下了便把木兰推到了战争的巨大背景之下,并且使之陷入无法回避的家庭责任与国家义务、侍养父母与报效国家,个人幸福与社会稷安全的矛盾冲突中,而这种复杂的生活层面的冲突折射于伦理层面,便表现为忠与孝、齐与平、义与情等伦理价值与道德观念之间的冲突,如此激烈的冲突让一个柔弱的农家女子去承担,未免太有些悲壮了。“不闻机抒声,唯闻女叹息”这种叹息、沉思正反映了木兰那痛苦决择的心理过程。但她最终作出了选择:“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种选择既是尽孝的意愿,更是尽忠的宣言。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礼仪文化中称谓词语很多,如(“家大舍小令外人”的七字诀:“家”,是自称长辈和平辈家人的谦称,如“家父”、“家母”或“家兄”等等;“舍”,则完全是谦卑的自称,即当着别人称呼比自己辈份小或年龄小的家人,如“舍弟”、“舍妹”等等;“令”,美好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