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把握教材1.教材简析:《秋魂》这篇散文采用拟人写法描绘了7幅画面,道出了“秋的内涵”魂,即对生命无私奉献的精神。2.地位作用:《秋魂》是本单元的一篇课内自读课文,对初一学生有很多难点,例如:用词的丰富性、人格化的写景、蕴涵哲理的语句、作者独特的艺术感受等等。此地位就决定了它的作用。采取因材施教的办法,让学生去掌握或他们能够掌握的某一点借用发挥于他们的分析、写作乃至生活中就达到目的了。3.教学目标:根据新大纲教学目的内容要求及本课在该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拟定目标如下:A.了解大意,体会“秋魂”…  相似文献   

2.
《秋魂》不仅仅是对秋天景物的赞美,它更多的是寄寓作者对人类的歌颂和赞美。作者在开篇的“题记”中,开宗明义,揭示“秋魂”的含义:“人们啊,你可知秋天为何有一个丰厚的收获?因为它有一个成熟的头脑。”他运用拟人的手法赞美了秋天的成熟完美,也象  相似文献   

3.
袁鹰散文《枫叶如丹》,是一首秋的颂歌.作者以大自然“色彩的变化、更替、转换以至循环”起笔,昭示“自然与人世,处处相通”的深刻哲理.在回忆访问澳大利亚时拍摄照片“生命之秋”的经过后,联想北京香山红叶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细读《秋魂》,文中那优美的画面吸引了我:缤纷的色彩,慈祥的风儿,飘落的秋叶,无不把人带入一个美妙的意境之中。从宋玉的《九辨》起,写秋的诗文,如满地黄叶,堆积在文坛的每一个角落。“悲秋”一直是这些诗文的主题,如:宋玉的《九辨》中:“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欧阳修的《秋声赋》中:“悲哉,此秋声也。”杜甫的《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直至现代诗中,都有无数悲秋的画面。这些景物是黯淡的、萧条的,其构建起来的艺术氛围无疑是沉郁而又苍凉的。而刘增山的《秋魂》却一改常态,…  相似文献   

5.
《多留一点空间》(原载《高中生·青春励志》2012年第8期)这篇文章,是我在闲暇时从《高中生·青春励志》上看到的,字数不多,故事不长,却很有哲理。文章说的是,作者的一位朋友送了5斤蜂蜜给作者,作者用5个能装一斤的玻璃瓶子来装蜂蜜,5个瓶子刚好装得满满的。由于作者急着看《新闻联播》,他就把装蜂蜜的瓶子放在茶几上,没去收拾。结果看完《新闻联播》后却发现蜂蜜溢了出来,把茶几和地毯都弄脏了,弄得作者得不偿失。后来作者才知道蜂蜜  相似文献   

6.
《秋魂》教学实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刘增山的一篇很著名的散文《秋魂》。(板书课题)请大家各自放声朗读,朗读的过程中,把表现秋的词语划出来。 (学生各自朗读,教师巡视) 师:刚才读了一遍,现在大家要完成两个任务,整体把握一下这篇课文的内容。1.文章题为“秋魂”,  相似文献   

7.
法国当代作家图尔尼埃小说的突出特点是深刻的哲理寓意性。他的第一部小说《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在主人公鲁滨孙的精神探索过程中深刻阐释了返回自然的哲理寓意。这一哲理寓意不仅仅是个人的,更是人类精神探索的必然结果,因此它在客观上也起到了警示人们改造现实创造更高程度文明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秋"这一诗句正揭示了透过事物的表象来看清其本质的深刻哲理。计算教学始终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  相似文献   

9.
《蝉》是一篇很耐人寻味的文章。文字虽然不多,但蕴含的哲理却很深刻。  相似文献   

10.
徐志摩短暂的一生令后人十分惋惜,他追求完美爱情的意念令后人心醉神迷,他独特的诗歌魅力让后人津津乐道。其中徐志摩的诗歌《偶然》是他众多诗歌中不多见形式完美、哲理深刻的作品。《偶然》是一首情诗,但是这首诗的意境又超越了它本身,因此也可以看作是诗人人生路上的感叹曲。从诗歌的文本、结构、情感和意象分析,都可以感受到这首诗内涵丰富、意象精美、韵味隽永,表现了作者对唯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米歇尔·图尼埃是法国当代“新寓言派”的一位重要代表,是个典型的哲人作家,他的小说具有鲜明的象征色彩和深刻的哲理寓意。主要探析了图尼埃前期小说所具有的“回归本原”这种哲理寓意,认为图尼埃在他的《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桤木王》等小说中都描写了“回归本原”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的《声声慢》透过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运景入情,以放纵之笔写悲怆情怀,满纸呜咽,万斛仇恨,表现作者孤寂、凄凉、哀愁之心境及离乱的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全词用笔直率真挚,层层铺写,景景含愁,情情是愁,极力渲染烘托,层层推进,营造出一种立体的愁情美。一.妙用叠词,彰显愁情音乐美  相似文献   

13.
《橡皮》是新小说派代表作品之一。它触及到法国政治舞台上不同势力之间的激烈斗争,在“新小说”中是少见的。《橡皮》运用了侦探小说的框架,却又不象侦探小说那样注意故事的完整与统一。它实际上是一部内涵深刻的哲理小说。作者意在表明:作家在观察和描写时,不应动真情,而刻意去表现物对人的“中立性”和“陌生性”  相似文献   

14.
沈鸿 《文学教育(上)》2008,(21):104-106
走进中国古代文学的殿堂,我们总会被作者那浓浓的秋愁情结浸染。愁是秋天的灵魂,一个愁字,折腾着一代代文人,成为一种抹不去的文化情结。在众多的秋愁意象中,鸿雁则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米歇尔·图尼埃是法国当代"新寓言派"的一位重要代表,是个典型的哲人作家,他的小说具有鲜明的象征色彩和深刻的哲理寓意.主要探析了图尼埃前期小说所具有的"回归本原"这种哲理寓意,认为图尼埃在他的《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桤木王》等小说中都描写了"回归本原"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6.
走进中国古代文学的殿堂,我们总会被作者那浓浓的秋愁情结浸染。愁是秋天的灵魂,一个愁字,折腾着一代代文人,成为一种抹不去的文化情结。在众多的秋愁意象中,鸿雁则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泰戈尔的《飞鸟集》是一部富有深刻哲理的英文格言诗集,其中短小精悍的诗句使用了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承载着深刻的哲理意蕴。泰戈尔诗集中对于大自然的描写,不单是对自然美好景色的展现,还通过自然事物揭示出深刻的哲理,本文将简要分析泰戈尔《飞鸟集》中的哲理蕴含及修辞手法。通过本文对泰戈尔《飞鸟集》的哲理内涵及修辞方法的研究,旨在深入掌握《飞鸟集》的学术价值及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翻阅以往参考书对于《故都的秋》一文的解析,多将其主旨定为了"悲秋"。但我通过反复阅读文章,分析作者的情感,在作者细腻的文笔下认为他其实更想要表达的是对北平"秋"之偏爱。我认为本篇课文,很好的诠释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一诗句。文章看似像一篇悲秋之作,实则是一篇喜秋之作,非悲却喜。本文分别从他笔下北平独特的"秋"味、惬意的"秋"意、奇特的"秋"景三处,看出他心中对北国的秋的"偏爱",以及笔者从文章中获得了乐观的人生启示。  相似文献   

19.
咏秋诗话     
残暑消退,伴着凉风,和着虫鸣,新秋来临。“天凉好个秋”是一种秋,“秋风萧萧愁煞人”又是一种秋。秋景、秋色、秋意、秋声、喜秋、悲秋,从楚国屈原的《离骚》到近代诗词,从晋代潘岳《秋兴赋》、宋代欧阳修《秋声赋》到现代峻青的《秋色赋》,抒写秋感几乎成了中国文学的一种传统。  相似文献   

20.
深秋书简     
自古以来,秋往往与愁相连,是悲伤的象征,寄托了文人骚客的种种愁绪。屈原说:“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宋玉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但唐朝诗人刘禹锡却唱响了嘹亮的秋的赞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杨万里也从另一个角度领略了秋天的别样美景,他的《秋凉晚步》云:“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那么,秋,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通过《深秋书简》和《秋颂》两篇文章来感受一下,领悟一下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