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梦游天姥吟留别》以大胆奇特的想象,为我们铺开了一幅天姥奇梦的画卷。一、色彩之奇。天姥之梦的梦境,主色是明朗的,而梦境中闪耀的是缤纷的色彩。这里有荡漾的“渌水”,彩霞托出的红色?“海日”,多色的山花,青色的长天,水面的淡淡薄雾,飘曳的七色霓衣,耀  相似文献   

2.
顷读某刊所载《阴幼遇的〈韵府群玉〉》一文,一开头即引《辞源》“阴韵”条记云:“宋淳祐间平水人刘渊增修《礼部韵略》,归并同用各韵为一百七部;元初阴时夫撰《韵府群玉》,又并为一百六部。元以来诗韵多沿用之,通称为平水韵,也称阴韵”。其实,《辞源》的这种说法大有值得商榷之处,并不足为据。即以“平水韵”的“平水”作何解来说,  相似文献   

3.
《叔向贺贫》中“而离桓之罪”的“离”字,课本注“同”‘(忄羅)’,遭到。”这个注释把“离”的通假字“罹”与“(忄羅)”混为一谈。“(忄羅)”的读音为luǒ。《辞海》未收此字。《辞源》收入此字,未作具体注释。可见它在古代汉语里,极其少见单独使用。“罹”的读音为lí。它是“离”的通假字,在古代汉语里,其义之一是遭遇,作为动词使用于诗文中。如《诗经·王风·兔爰》:“有兔爰爰,雉离于罗”和张衡《思玄赋》:“循法度而离殃”中的“离”,都是遭遇的意思。又如《尚书·洪范》:“不罹于咎”和《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河北罹袁氏之难”中的“罹”,也都是遭遇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关于梦的记载,西方可以上溯到希腊神话时代,我国也可以上溯到夏商之世。荷马史诗《奥德修记》即载有一系列的梦幻,而据《周礼》郑玄注,夏代有《致梦》,商代有《觭梦》,皆记梦之书。但是,梦的本质是什么?这在古代却是一个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斯芬克斯之谜”。史载西晋之时,卫玠曾请乐广释梦,乐广说:“梦即是想。”卫玠大惑不解:“神形所不接而梦,岂能是想?”乐广又答:“因也。”卫玠更加莫名其妙,于是终日闭门苦思,遂以成疾(《晋书》卷四十三)。梦本来只是人在睡眠时产生的一种自然的心理(佛洛伊德说)或生理(巴甫洛夫说)现象,而在科学尚未发达的古代,人类只能凭直观印象以及玄学式的思  相似文献   

5.
《聊斋志异》《梦狼》篇里有一句话“乃知其梦”。句中“其梦”的结构,有深入分析的必要。这句话的上下文是: 白翁,直隶人。长子甲,筮仕南服,二年无耗。适有瓜葛丁姓造谒,翁款之。丁索走无常。……从之去,入一城阙。……丁曳之出,曰:“公子衙署,去此不远,  相似文献   

6.
释“南亩”     
杜牧《阿房宫赋》:“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南亩”泛指农田。为什么农田可以用“南亩”泛指呢?《辞源》的解释是:  相似文献   

7.
谈到散文写作,人们常用“散文贵有眼”这样的话以概括散文写作的特点和规律。“文眼”一词,查《中华大字典》《康熙字典》《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中文大辞典》以及《佩文韵府》等书,均未见收此条目。人们的通说,是以晋人陆机语“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作解。  相似文献   

8.
《一个时髦的语病——简析“圆梦”误用》(见《语文知识》1996年第5期)一文根据《辞源》的解释,认为报刊标题像“百余芭蕾演员圆梦今宵”、“奋斗方有圆梦日——评中国男队重新夺回斯伟思林杯”、“金庸难圆外交官之梦”等,都是误用了“圆梦”一词。对此我不敢苟同。随着时代的变迁,词汇也在不断发展,词义的改变就是词汇发展的一种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第一册《劝学》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课本对“参”的解释是:“参,验、检查。”这一注释值得商榷。《辞源》:“参(san),通‘三’。《左传·隐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  相似文献   

10.
明朝人魏学的《核舟记》中,有这样两句话:“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对其中的“黍”字,不少书刊都解释为“黄米”或“黄米子”、而且似乎这种解释还成了一种比较通行的说法。比如: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把“高可二黍许”解释为“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辞源》在释“黍”字时也说:“禾属而黏者也……今北人通呼为黄米子”。我认为“黍”和“黄米”固然有联系,但是两者是不同的,不应该把它们混为一谈。 (一)从历史上来看。黍在我国是一种很古老的粮食作物,被列力“五谷”之一。这说明,从先秦直到明,清,“黍”的概念是清楚的,那  相似文献   

11.
但是,课本没有对这个词作注。笔者查阅了《辞海》《辞源》等工具书,《辞海》只收有“无数”词条,《辞源》则收有“无量”“无数”词条,但均无“无量数”一词。无怪乎学生疑惑不解,不少教师也为之困惑。“无量数”是什么意思?上海师大语言研究所所长张斌先生认为:“‘无量数’是一个古语词,意思是多。无量即不可估量。如:《吕氏春  相似文献   

12.
“吻”是一个多音多义字,义与呼吸有关时,历代注家都认为是“呼气”义,比如:《玉篇》:“(?),嘘,吹之也。”《汉书·王褒传》:“(?)嘘呼吸如侨松。”注:颜师古曰,(?)嘘,皆张口出气也。”《辞源》:“(?),吐出。”《中文大辞典》:“张口出气也。”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第12册《古诗三首》中杜甫的《前出塞》有一句“列国自有疆”。对这句诗历来看法不一样。我也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教学参考书把这一句译为“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边界”,而把“列国”译为“建立国家”,这显然欠妥。因为:1.在《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词典》、《文言字典》等工具书中,“列”也不通“立”,把“列”解释为“建立”,显然不妥;2.许多杜诗版本都是“立国自有疆”。如清代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新蕾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14.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新编初中语文第五册《孟子二章》) 其中“拂士”,课本注释为:“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辅弼。”此注欠妥。 杨伯峻《孟子译注》、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辞海》皆训“拂士”之“拂”通“弼”,义为辅佐、辅弼。而《辞源》“拂土”条注云:“能够直谏矫正君主过失的人。拂通弼。”并以此句为书证。比较以上二说,愚以为《辞源》的解释更为妥帖。其理由如次:  相似文献   

15.
在有的报刊上常出现“昨日黄花”这个词组。其实,中国成语、典故中没有“昨日黄花”之说,只有“明日黄花”之语。宋朝苏东坡词《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辞源》对“明日黄花”的解释是:“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古人多于重阳节赏菊,明日黄花兼寓迟暮不遇之意。后人因用来比喻已过时的事物。”《辞海》亦谓“后常借以比喻过时的事物”。显然“昨日黄花”乃是“明日黄花”之误。把“明日黄花”写成“昨日黄花”,可能有个“心理状态”在作怪。那就是:既然是“过时的事物”,一定是“昨日…  相似文献   

16.
“圆梦”并不是我们现代人创造出的新词,这有《辞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许多古汉语工具书为证。在古汉语中,“圆梦”的意义为“解释梦的吉凶(迷信)”,“圆”通“原”,“推究、推详”之意。唐代李德裕《次柳氏旧闻》中有“黄幡绰在贼中,与大逆圆梦”之句,其中“圆梦”即为此义。那么,古义是否仍能解释现已进入现代汉语词汇的“圆梦”呢?我们不妨来看看“圆梦”的现代用例:例1.UBA:大学生圆梦的地方(中央电视台为2002年第四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打出的主题词)例2.同唱一首歌,共圆足球梦(中央电视台“同唱一首歌”曾打出的标题语)例3.结…  相似文献   

17.
新版《辞源》“夹沶”条注:“山名,在福建莆田县西北,一名东山,旁有西岩,为宋郑樵读书处,故世称为夹沶先生。见《嘉庆一统志》四二七〈兴化府〉》”。 按以上解释乃沿用旧《辞源》说法。查《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说法基本相同。然夹沶山并无“东山”之别名。东山与夹沶山实为二山。而莆田以“东山”命名的山见于县志者有三处,这里(《辞源》)的东山应是指新县公社的东山。1945年编定的《莆田县志》卷五:  相似文献   

18.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第一册《原君》一课中有“摄缄滕,固(?)鐍”之句。其中“缄”字教材注释为:“缄,封固。”笔者以为欠妥。 (一)此注与《辞源》、《辞海》的注释相抵牾。查《辞源》246页,“缄”的第一个义项即“用以结束器物的绳”,举例是《庄子·胠箧》中”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滕,固(?)(?),此世俗之所谓知也。”再查同页“缄滕”,其第一义项为“绳索”,举例句出自唐人柳宗元《柳先生集》中《牛赋》:“皮角见用,肩尻英保;或穿缄滕,或实俎豆。”  相似文献   

19.
《西厢记》与《牡丹亭》中的两梦——“草桥惊梦”和“游园惊梦”分别借剧中人物张生和丽娘之梦表达出创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和思想境界。“草桥惊梦”,张生之情起于梦而止于梦;“游园惊梦”,丽娘之情发乎梦却超越梦。一梦见出历史的无奈与真实,一梦见出理想的追索与光芒。  相似文献   

20.
据学者统计,《红楼梦》一书中有大大小小直接间接的梦的描写三十余处,更有人不厌其烦的将其中的梦分为奇梦怪梦、长梦美梦、似梦非梦、痴梦惊梦等十多类,但不论所写梦有多少,分类方法如何,小说第五回中贾宝玉游太虚幻境之梦绝对是梦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