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普遍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已有 2 0年 ,在学科建设上先后经历了课程体系结构的探索和内容体系及其核心的确立两大阶段。在内容体系及核心内容的确立上经历过“理论授受”、“知识授受”、“技能授受”、“修养授受”等四次较大的内容嬗变和确立  相似文献   

2.
高校普遍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已有20年,在学科建设上先后经历了课程体系结构的探索和内容体系及其核心的确立两大阶段。在内容体系及核心内容的确立上经历过“理论授受”、“知识授受”、“技能授受”、“修养授受”等四次较大的内容嬗变和确立。  相似文献   

3.
思想品德素质是人最重要的素质,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的内容,但思想品德教育需要有一定的载体才能实施。教育载体应符合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政策,符合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符合教育科学,适合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能满足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使之乐于接受教育。我校在2000-200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始实话以“六最”活动为载体的思想品德教育。“六最”即最美的教室、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 :“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纪律法制教育 ,校内校外 ,课内课外 ,都要抓紧 ,一点放松不得。”这一重要谈话为我们在新时期做好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指明了方向 ,为我们探索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开辟了广阔前景。芦溪县这几年在加强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一是开展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竞赛活动 ,形成学生思想道德良好品质。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最基本、最实际的要求 ,是学校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最好的教材。所以 ,我们把中小学生日常行…  相似文献   

5.
新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感,淡化了学科体系,降低了理论难度,但最显著的特征还是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把“学科”和“活动”两类相对独立的课程有机结合起来。由于活动课还是一门正在探索中的新型课程,因此,对于思想品德课教师来说,如何正确认识和实施“活动课”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对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2002年3月,我校“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家庭实际、贴近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实际”,坚持“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开展了既富有传统特点又具有时代气息的“十爱”教育活动: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学校、爱家乡、爱学习、爱劳动、爱助人、爱生命、爱环境。几年来,我校将“十爱”教育内容融于教育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使“十爱”与课程同行、“十爱”与生活互动、“十爱”与好习惯牵手,收到了明显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7.
我国思想品德课程:现状、问题、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德育课程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其优化问题已成为德育改革的重点。从我国思想品德课程的现状、课程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及其编排、教育活动、考核这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思想品德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思想品德课程的发展趋势是日益注重个体发展,趋于综合化,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其内容更具有开放性、弹性、选择性;教材呈现方式的丰富化、生动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关于学前教育课程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幼教改革的十年,从改革传统的“分科教学”入手,到实施“综合教育”、“主题教育”、“活动教育”,目前又出现了回归“分科教学”的倾向。这十分清楚地反映了课程改革始终处于幼教改革的热点,是幼教改革中最活跃最敏感的领域。然而,就过去十年的改革来看,课程改革往住局限于具体的课程组织形式的改革,是“综合”、“活动”还是“分科”等等。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无论名称怎样变换,教师改来改去,只是改活动的形式,改教材和教案,而不去或很少去考虑他们直接面对的幼儿,儿童发展始终没引起应有的重视,没有从根本上建立从儿童出发的学前课程方案。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对课程缺乏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隐性课程又称潜在课程、非正式课程、第三类课程等 ,是相对于显性课程、正式课程而言的 ,并且作为课程体系的两大部分而共同构成当代课程体系。显性课程一般指“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课程”。包括传统的“三大板块”———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 ,这些课程的教育教学是学校最经常、最主要的教育活动。思想政治课作为“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 ,是中学生德育的主要途径” ,也属于显性课。然而 ,这种正规德育课程往往只教给学生有关思想品德的知识 ,比如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公民课…  相似文献   

10.
一、现存小学课程的弊端通过分析研究 ,我们认为小学自然、社会、思品、劳动活动、健康教育几门课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教学内容及教育功能重复教学内容及教育功能多科重复是七门课程最突出的问题。如小学第七册活动课本共有15课 ,有7门课与自然课已学的内容相似 ;健康教育第一册第5、6课“我们的牙齿”、“刷牙”和自然第一册第12课“保护牙齿” ,无论从插图、还是内容几乎相同。在“环境保护知识”方面 ,自然、健康教育、社会等教材都有相似内容。《社会》第2册第11单元第1课“封建迷信害死人”与《思想品德》第八…  相似文献   

11.
“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是本次课程改革中各门课程的共同追求,它是在对传统教育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实效性差、针对性不强的反思与批判的基础上产生起来的,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回归生活”也是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它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基本思想:一、思想品德课程源于生活的需要,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规则,生活常识、社会知识等都是从生活之中来的,思想道德教育要以生活为本;二、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学生的生活服务的,课程的性质“是儿童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鲁洁:“回归生活”《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  相似文献   

12.
课程实施的形式及其类型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制约教师的日常教学方式及教学组织形式,更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策略。学科与活动、授受与探究两对课程类型是中小学课程设置中的基本类型,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不能为改变所谓“过于接受”的状况,就走向另一将活动、探究课程绝对或夸大化的极端,而应在改进的基础上一如既往地坚持学科、授受为主的课程设置类型。  相似文献   

13.
“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是本次课程改革中各门课程的共同追求,它是在对传统教育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实效性差、针对性不强的反思、批判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回归生活”也是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它包含着几个方面的基本思想:1.思想品德课程源于生活的需要,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规则、生活常识、社会知识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思想道德教育要以生活为本;2.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学生的生活而服务的,课程的性质“是儿童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是为了培养生活所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一、农村初中德育课程的现状 根据笔者的调查,农村初中的德育实施途径一般有三种:由专任的思想品德教师上课讲授思想品德内容:由文化课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由学校行政人员、班主任等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理论上讲,这二三类属于“知识性的德育课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课程、活动性的德育课程”^[1]。这些德育实施的途径、方式都指向一种德育课程.即“显性德育课程”。这也是目前初中首要推行的德育课程。  相似文献   

15.
我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素质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把社会实践活动课的研究为重要内容,总结出“十有”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校园文学活动应该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富有生气的部分。在校园文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我校在校园文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制定“活动章程”,明确品德标准。我校“小草文学社活动章程”中明确规定:“文学社社员应认真学好各门功课,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一切  相似文献   

17.
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已十余载,亲历该门学科几经重大改革,虽然每次课程改革内容变化极大,但就其德育功能来说,不但没有改变,反而更增强和发挥它的教育效能。特别是2005年我市开始统一使用思想品德新课改(教科版)教材,本人认为它是我国开设思想品德课以来改革最全面、最彻底、最深刻、最贴近实际生活的一次课改,  相似文献   

18.
课程是法定的教育知识。法定的课程在实施时会发生各种“形变”,课程授受过程中教师对课程文本的转化以及学生对课程文本的理解是课程文本发生“形变”的主要因素。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来看,课程发生“形变”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必要的。我们所要做的是一方面,对照各种课程文本来考察课程接受过程;另一方面,由课程授受过程来反思各种课程文本。  相似文献   

19.
地理是渗透“双碳”教育的重要学科,在地理课程中渗透“双碳”教育是发挥地理课程综合育人价值,丰富“双碳”教育实践经验的有效探索。文章解读了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双碳”教育内容的内涵,并以“何以为家”主题为例,以理解我国的“双碳”目标和参与“双碳”行动为教学内容,进行了在地理课堂中渗透“双碳”教育的尝试和探索,最后提出了高中地理课程渗透“双碳”教育的建议:拓展渗透“双碳”教育的空间,使课程活动落到实处;丰富渗透“双碳”教育的“影响源”,使课程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提升渗透“双碳”教育的视野,使课程情境完整连续。  相似文献   

20.
初中思想品德课上的反思想品德教育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品德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得到了较好发挥。但在实际教学中,有时却也会出现一些与思想品德教育背道而驰的现象(本文称之为“反思想品德教育现象”),笔者就此展开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一、反思想品德教育现象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