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文化理性与文化育人之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学文化理性之重要1936年哈佛中国同学会在哈佛大学建校300周年的一块纪念碑文中写道:文化为国家之命脉,国家之所以兴由于文化。国家如此,以文化为灵魂的大学尤其是。国学大师王国维沉湖而去后,陈寅恪先生分析其自溺原因道:"凡一种文化值衰弱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文化可以让其熏陶者、追随者、传播者为之殉道献身,足见文化对人的教育之深、影响之甚。大学文化亦然,其在大学的办学治  相似文献   

2.
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 鸦片烟愈禁愈严 ,流弊愈大 ,应亟请变通办理……若宽内地人民栽种罂粟之禁 ,则烟性平淡 ,既无大害 ,且内地之种日多 ,夷人之利日减 ,迨至无利可牟 ,外洋之来者不禁而绝。许乃济折 ( 1 83 6年 6月 1 0日 )材料 2 鸦片之害 ,其终不能禁乎 ?臣谓非不能禁 ,实未知其所以禁也。夫耗银之多 ,由于贩烟之盛 ;贩烟之盛 ,乃食烟之众也。无吸食 ,自无兴贩 ;自无兴贩 ,则外夷之烟自不来关。今欲加重罪名 ,必先重治吸食。黄爵滋疏 ( 1 83 8年 6月 2日 )材料 3 吸食者果论死 ,则开馆与兴贩即加至斩决枭示 ,亦不为过……迨流毒于…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他“学无专师,自辟户牖,生平治经史、古文字、古器物之学,兼及文学史、文学批评,均有深诣创获,而能开新风气,诗词骈散文亦无不精工”(语见缪钺先生《王静安与叔本华》)。静安并未专注精力填词,其词作数量亦不甚多。计《观堂集林》(卷24)所录长短句二十二阕,以及《苕华词》所录九十二阕,总共不过一百十五首。然而,静安自视其词甚高,他说:“近年嗜好之移于文学,亦有由焉,则填词之成功是也。余之于词,虽所作尚不及百阕,然自南宋以后,  相似文献   

4.
辛弃疾南归之后,虽怀忠义之心、负报国之志,然而却屡次受到朝廷言官的弹劾,以至起而复废,两度近二十年投闲置散。后人常把这些弹劾一概视为因稼轩主战而受投降派的攻击与诬陷,实则并非如此简单。稼轩无疑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英雄,但英雄未必即是完人。辛弃疾豪杰之士,亦自不免小疵。因小疵而忽其大醇,是其屡遭弹劾的主要因素,因大醇而略其小疵,是造成上述诬陷之说的根本原因。本文拟就此略作讨论。  相似文献   

5.
《四川教育》2010,(2):F0003-F0004
成都市天涯石小学位于灿烂的蜀文化发祥地成都。成都,三千余年城址不变.二千年余载城名不改。得成都城市之精髓.天涯石小学自创建以来百余载.文脉不息。与家乡发展同轨迹共命运。学校始建于1904年.应运”废科举。兴学校“的清廷“新政”而诞生。在追求革新的民国初年.总府街殷实铺家的绅商人士共同携手.“总府街两等小学堂”逐渐发展。在百年的政权交替、  相似文献   

6.
巴族的缘起与山峡地区丰富的鱼盐之资有着密切联系。以盐立国的廪君部巴人因盐而兴、继而走强达盛,亦因巴盐而长期陷入战争漩涡。伴着盐场的丧失,巴族走向衰落,川东巴国亦终为秦所灭。在巴的这段历史中。巴盐无疑就是系其兴衰的重要命脉。  相似文献   

7.
圣女兴谶是西汉后期影响较大的一条谶言。元城建公所言圣女兴谶不可信,此谶当为王莽所编造。西汉后期盛行西王母信仰,于是王莽将西王母与圣女合为一体,附会于王太后,使之成为这一集合体的化身。圣女兴天下谶言为王莽篡位提供了合法传承依据,故其篡位后不断提升“文母”的地位,使之神圣化。  相似文献   

8.
汉唐关中东府学者传略郑易半坡陶器之刻符,其为文字否,固幽渺难究。周原甲骨之契书,亦义蕴隐奥,尚待考索。此二者可暂置弗论。惟当殷周废兴之际,西伯昌在缧绁之中①,忧愁深思,推演伏牺八卦,定为六十四象,更系各卦,爻以繇辞,勒成《周易》之典;其子叔旦佐兄灭纣...  相似文献   

9.
一、基本情况考述 贵州学校之兴,教育发展,人才渐盛,当在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置省以后,及至嘉靖的近百年间,全省各府、州、县、卫几均设学。但因贵州地处边鄙,民族关系复杂,经济文化基础薄弱,较之内地落后,加之兵燹不断,学校时有毁废,明朝中央政府亦无力顾及,大有鞭长莫及之势。由是,贵州教育能得以顺利的发展,在毁废后能较快地恢复,必须通过多种  相似文献   

10.
君王治国平天下,不外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有为,或清静自然垂手而治的无为。“有为”与“无为”都是有效的管理方式,不能一概而论、生搬硬套,要据实而定。天下如此,学校亦如此。  相似文献   

11.
文武之道     
夏启建制,废公立私。天下为家,王位世袭。商王成汤,求贤用士。革命反正,拨乱兴治。纣王无道,多行不义。酒池肉林,骄奢淫逸。  相似文献   

12.
原文: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崤、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 也。天下常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俱亡,无余处矣。予故尝曰: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废兴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意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矣。  相似文献   

13.
偶读北大学报所载孟繁清同志《元代学田》一文,得益非浅。但亦有令人不敢苟同之处。孟文称:“学田之设,始于北宋”。窃以为不然。孟文宣称,学田自宋仁宗乾兴元年所赐之兖州州学田始。据考证,早于乾兴元年(公元一○二二年)之前八十二年,即南唐升元四年(公元九四○年),庐山国学已置有田亩,“以给诸生”。陈舜俞《庐山记》称:“白鹿洞……南唐升元中,因洞建学置田,亦以给诸生,学者大集”。朱熹《申修白鹿洞书院状》称:“南唐之时因建书院,买田以给生徒,立师以掌教导,号为国学。”  相似文献   

14.
大鼠     
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  相似文献   

15.
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山如此,看课亦如此。一堂课仿佛一面多棱镜,因观赏者不同,观赏的角度不同,亦会呈现出千姿百态。笔者认为,能让学生快乐、惬意,能让学生展现自我、塑造自  相似文献   

16.
清代新疆因地处"极边",自乾隆朝为清廷统一后,曾接收过为数众多的因罪因过、不忍刑杀之"废员"。为了更好地实现对谪戍废员的管理,时新疆当地主事官员会于废员抵戍、谪戍期满等多种情形下,代为其"循例具奏",请旨清帝如何处理。根据大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可以总结和归纳"循例具奏"奏折的基本格式及其中所涉各类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道家的道治世界里,"无为"乃一个关系范畴,表征着"圣人"、"百姓"相与为治的本真状态。在"无为—自化"的道治模式中,民并非"我"的对象性存在,而是与"我"的"共在"。"圣人"与"百姓"之间体现为一种"我—你"型的主体间性。故道治本质上是"共治",其理论模型展现为君主虚位、以民为本、不治之治与自主自为的有机统一,并构建于"原初状态的正义"假设之上。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向来喜欢两极思维:一千多年来,大兴科举,一门国语治天下,到最后落得个闭关自守、丧权辱国的局面;于是,国人怕了,废科举,办新学,科学兴  相似文献   

19.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这是《召南·行露》里的两个兴句。对于第一个兴句,毛传云:“不思物变而推其类,雀之穿屋似有屋者。”郑笺说同。对于第二个兴句,毛传亦云:“视墙之穿,可谓鼠有牙。” 这个说法,自明清以来引起了许多人的怀疑。怀疑者可以俞樾为代表。他说:“传、笺之意,皆谓雀实无角,故其说如此。然下章云:‘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鼠之穿  相似文献   

20.
郭橐驼者,种树之能手也;张老师者,带班之精英也. 昔者,丰乐乡有一奇人,能顺木之天性,而致其硕茂且其实早而藩之也.环视四郡,未有不慕之也.遂使柳河东为其作传,得以名传百世也. 今亦有一狂人居于分宁城中,好以诗书育人,以道理度人,以明令治人.吾尝从而学之久矣,故作此篇,以叙其山谷之遗风.望诸君见之,亦能有感而发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