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6月23日,是李先念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李先念主席的丰功伟绩,表达家乡人民的怀念,由中共红安县委、县人民政府主办,红安县档案局承办的<永远的怀念--纪念李先念同志诞辰100周年大型图片展>,6月22日在红安县天舒广场展出.6月23日,在省政府举办的李先念诞辰100周年纪念邮票首发式现场--红安广播电视中心展出.  相似文献   

2.
《湖北档案》2009,(7):F0002-F0002
6月27日,纪念李先念同志诞辰100周年暨李先念故居纪念园开园仪式在红安县高桥镇李先念故居纪念园隆重举行。出席开园仪式的有: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顾秀莲、国务院原副总理吴桂贤等中央领导,李先念同志的亲属林佳楣、李小林等,李先念同志的老战友、老部下及其身边工作人员代表,中央有关单位代表,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及有关省市研究会代表,学术研讨会外地论文作者代表,李小林邀请的客人,各地新四军研究会领导等。  相似文献   

3.
看了人民日报4月8日刊出的照片“李先念和两会记者在一起”,勾起了我对那忙忙碌碌的日子里一些温馨的瞬间回忆。照片记录的是3月31日的事。那天早晨,我和记者邹爱国来到中南海第四会议室,采访一个别开生面的座谈会。36名政协委员就国家大政方针等问题,同李先念等领导同志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从上午9时许直到11时半,共有8位委员发言。李先念同志在他们发言时不时插话,大家开诚布公,  相似文献   

4.
吴强 《云南档案》2011,(6):23-24
<正>2010年重阳节的前夜,大连的一位亲戚问我重阳节准备做什么?我答,重阳登高,明天去爬西山。我是有吸烟陋习的人,每逢在电脑前就会不由自主地点燃一支香烟,在青烟缭绕中开始一天的网虫的工作。但是这一天,当我再次顺手抽出一支香烟时,蓦然想起云南还有一种香烟叫做大重九,那是纪念云南辛亥革命重九起义而创的名牌。  相似文献   

5.
胡耿 《湖北档案》2009,(6):36-37
编者按:今年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李先念同志诞辰100周年.李先念同志在66年的革命岁月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本刊特刊发3篇纪念文章,以表达深切的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6.
刘定 《湖北档案》2013,(6):19-21
湖北省红安县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两百个开国将军的故乡,是中国著名的第一将军县。这个县出现了1位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董必武,两任国家主席——董必武、李先念。诞生了红四方面军,重建了红25军,改编了红28军。在这3支红军部队中每3个红军战士中有1位红安人,每4名烈士中有1名红安籍的英烈。在革命战争年代,  相似文献   

7.
<正>甘肃会宁,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纪念馆内,一张党员登记表静静地躺在陈列柜中。从这张泛黄的党员登记表上记载的信息可知,这张党员登记表的主人是李道存,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通讯连书记官、党小组组长,湖北黄安(今红安县)人,19岁,1930年入团,同年参加红军,后经徐宏先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8.
李清飞 《新闻记者》2003,(12):29-29
最近与某报朋友聊天,在谈到报纸运营的一些问题时,他强调"内容为王",而且不少传媒界人士都这么认为,但我不认同这个说法.  相似文献   

9.
今年七月一日是湖北日报创刊十周年纪念日。在这一天的湖北日报上,发表了董必武同志和李先念同志的题字以及王任重同志和张平化同志的纪念文章。现在,我们把他们的题字和文章转载在这里。  相似文献   

10.
田园 《今传媒》2006,(12):57
做了驻站记者后经常会想起六年前的一天,一位朋友告诉我,新华社招人你为什么不去考考呢?我当时对这朋友说新华社有什么好的,难道它比这神圣的教育职业还好吗?这位朋友注视着我说,以你的性格从事新闻职业是最好不过了,你知道吗?新闻记者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人们把记者都称做“无冕  相似文献   

11.
在众多的友人当中,我有一位“白条”朋友。 1989年阳春三月,我赴北京出席全国首届农民优秀通讯员表彰大会。与我同住的就是享誉全国写“白条新闻”的湖北专业作家胡士华同志。 晚上休息时,胡士华半倚躺在床上给我讲起他写“白条新闻”的故事,那是1988年9月,他到孝感市花西乡调查秋收秋播情况时,看见许多农民兄弟围在乡粮店门前吼叫着要把粮食挑回去,嘴里还骂乡粮店是“骗子”。  相似文献   

12.
人类学的"欲望"与古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多年前念研究生时,我就对人类学这门学科发生了兴趣。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我对这门20世纪春风得意的学科仍然不明就里。记得当时跑去听讲人类学的课,是在一个很小的教室,学生不到十个。讲者是位从中央民  相似文献   

13.
关于所谓"党报边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位从事新闻研究的朋友问我,有人认为,现在的党报正在“边缘化”,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回答他,我不赞同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14.
怎样写“会议新闻”?林钢同志说:“会议新闻,无论大小,完全应当避免按程序进行报道,而只报道有新闻价值的东西。”(见本刊今年第2期:《不拘一格写新闻》) 这个论断,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不妨先看看新华社播发的《中共中央隆重举行大会,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这则“会议新闻”。新闻的核心部份,当然是报道胡耀邦同志在大会上所作的长篇报告。但同时也作了“按程序”的报道。如:大会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主持。中共中央常委邓小平、李先念在主席台上就座。下午  相似文献   

15.
前些日子,有一位很有名的人去世了,我在网上看到帖子后,认为是值得“传播”一下的“新闻”。刚好一个朋友打来电话,我迫不及待地对他说:“你知道吗?某某去世了。”“谁?”朋友很认真地追问一句。我说“某某去世了!”“噢,与我没关系,我以为他早就不在了  相似文献   

16.
我当通讯员六年了。常听到有的编辑和农村听众朋友称赞我写的稿件“农村味浓”、“农民语言运用得生动、形象、幽默、亲切”。为什么能得到这种好的效果呢?我的体会是:在发稿前,先念给农民听听,让他们“品品味  相似文献   

17.
去年夏天,一位刚到出版社工作的朋友对我说:有一位作者写了一本社会科学方面的专著,在他们出版社出版了。作者拿到样书后,一看印数只有几万册,便要求出版社马上重印。出版社的同志认为印数已经不少了,不同意马上重印。作者便说:“你们不同意,我可以请××出版社另出一版。这本书是我个人写的,我享有版权。”出版社的同志说:“不行,这本书的版权是我们的,著作权才是你的。”作者说:  相似文献   

18.
有位研究经济学的朋友,打电话跟我说,他要找10个人,在10个地方做诚信实验,问我能不能帮忙。我说可以,但不知道怎么做实验。朋友说很简单,就是在不同的商店买10次东西,每次买东西都付两次钱,看有多少人拒绝第二次付款,然后把结果告诉他就行了。当然,买东西的钱是朋友给的。我先走进一家服装店,给孩子买了一件  相似文献   

19.
李菁 《出版参考》2009,(10):25-26
1949年初的李先念面临着一个选择:是继续留在军队,还是到地方去。“当时任中原局书记的邓小平曾征求过他的意见,问他是愿意到三兵团工作,还是等湖北解放后,回湖北做地方工作。”曾任李先念秘书的黄达介绍说,李先念选择了后者,他放弃的,是一个“兵团司令”的职务。  相似文献   

20.
先举一个例子: 党和国家领导人同首都各界五千多人欢聚一堂迎新春座上清茶依旧国家景象常新胡耀邦同志主持团拜会赵紫阳李先念华国锋彭真等同志出席李先念朱学范胡厥文许德珩董其武费孝通马海德马璧先后讲话这则新闻标题,刊登在今年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人民日报第一版。不用多加思索,就能看出它的形式完整,内容新颖,文字通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