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时光匆匆,一转眼从教已经18年了,也度过了18个教师节。有印象不深的,也有令人难忘的。  相似文献   

2.
兰道祥 《教育文汇》2010,(11):35-35
前一段时间下基层学校,在一所中心小学听了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教师执教《景阳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3.
伍明  张小琼 《师道》2007,(3):46-47
前不久,我给小学高年级某班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写自己的老师,要求写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感受,200字以上,可以不署名,三天后交给我。共收到34篇,除1篇写原来的班主任以外,  相似文献   

4.
这个问题,引来的是学生不知所措,听课教师哄堂大笑,授课老师冷汗涔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尴尬的场面呢?  相似文献   

5.
有一年的时间了,一个女孩的声音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回响:"您这不是打击我们成绩好的人吗?"她为什么这么说,事情还得从头说起——2007年11月3日上午,《人民教育》主办的"张兴华和他的弟子们"研讨活动在江苏省"您这不是打击我们成绩好的人吗?"  相似文献   

6.
刘美 《班主任》2009,(2):48-48
“老师,一年级学生从我们教室搬走了!”班长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我。事情是这样的,因为教室装修,一年级学生暂时借用我们教室,我们搬到了语音室。现在装修完了,学生们要搬回自己原来的教室。  相似文献   

7.
谁也不会怀疑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习”这句话的正确性,谁都明白这两句话中的“教”具有不同的内涵,前者是指教书,教知识,后者是指教方法。细想起来,无论是“教书”还是“教方法”,总存在能教不能教,会教不会教的问题。只知知识灌输,不讲学习方法,不算会教;没有教学技巧,只有机械“运动”,不算会教;不讲课堂教学效益,只是无为的消耗,不算会教。如果说会教是属于方法策略层面的话,那么能教就属于功底层面了。想会教,首先必须能教。只有能教,才有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才有可能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能教的老师,必然有把握以下关键因素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在报刊上,经常见有人引用爱因斯坦这样一句话:“当一个人把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之后,剩下来的才是素质。”不知这句话出自何处,也不知翻译得是否准确,  相似文献   

9.
乔伟 《天津教育》2009,(7):22-22
语文课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除了听说读写、字词句篇等知识经验和观察想象、探究思索等心理能力外,语文课一定要在语文素养方面给学生足够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孙中平 《山东教育》2007,(11):23-24
语文教育是我们的母语教育,它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它兼容并蓄而又自成一家,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那么,我们的语文教育应给学生留下些什么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12.
小学生怕写作文,语文教师怕教作文,这是不争的普遍事实。小学生对写作文,不敢、不爱、不懂作为。实际上与语文教师的“无所作为”有极大关系。作为语文教师。你可曾问过自己:学生作文,教师做什么?  相似文献   

13.
王兴全 《班主任》2012,(4):66-66
阿平是学校有名的调皮大王,提起他全校教师都深感头痛。这天,他又犯错了,我终于忍不住气愤的心情,将他狠狠地臭骂了一顿。正当我激愤之际,竞听到他嘴里轻轻吐出一句话:“老师,别忘了你也曾是学生!” 听到这句话,我如遭雷击一般,全身不禁一震,一下子想起了那梦魇般的中学生活。  相似文献   

14.
15.
语文课:拒绝无谓的玄乎 潘文彬:时常听到一些老师慨叹:“语文到底怎样了?怎么越教越不会教了!”的确,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可谓学说繁多,流派纷呈,让人应接不暇;语文课堂可谓花样百出,热闹非凡,让人眼花缭乱。  相似文献   

16.
一几年来,素质教育已成为一个迫切而实在的问题。毫无疑问,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关键在于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在于教师自身的深厚文化积淀。那么,实施素质教育中语文教师的素质又如何呢?早在1978年,吕淑湘先生就指出“语文教师的队伍很庞杂”,“很多不适宜做语文教师的勉强在那里教了”。20多年过去了,这一局面虽有所改观,但总体情况仍然不容乐观。语文教师的队伍是比较纯了,教师大多是师范院校毕业的,但语文教师的素质还是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中,最令人担忧的就是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读写能力的低下。二一个语文教师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中必然捉…  相似文献   

17.
董新霞 《山东教育》2004,(28):14-15
在三尺讲台上摸爬滚打六年了。这六年磨练了我,我读了不少书,学了不少知识。但我从孩子们身上学到了更多。有时候不起眼的一句话,我都会细细咀嚼,直到品味出其中的滋味。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渡的生命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实现师生共同的提高。这种提高也许是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升,也许是情感的升华,习惯的养成。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注重的往往是知识和能力,而忽略了习惯和情感。今天听了刘永胜校长的讲座《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其中提到很多例子,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已司空见惯。当学生质疑提出的问题刁钻古怪时,教师能否尊重学生质疑的权利?当学生因热情过于高涨而喜形于色时,教师能否允许学生有越轨的表现?刘校长列举的两个例子令我深思:  相似文献   

19.
漆昌琼 《教书育人》2009,(12):75-75
从教二十二年,听惯了稚嫩的童声向我说“老师好”,也时刻记着自己的身份是老师。回望来时路,学生时代的记忆已是渐行渐远,惟有中学时代的两位恩师形象仍鲜活地留存在我的记忆里。  相似文献   

20.
一次,听完一节公开课《昼夜交替现象》之后,我问学生:这节课中,你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大部分学生回答说是模拟实验,也有学生说是自己上台展示。我追问:老师讲过什么还记得吗?好多学生居然说不记得了。这让我大吃一惊:是教师讲得不好还是学生开小差了?在一节公开课中,这两个原因都不能成立。那么是否教师在课堂上讲得越多,学生就获得越多呢?在科学课堂上恐怕不是这样简单的正比例关系吧。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后来我又做了多次调查,问了学生类似的问题,结果学生的回答大同小异。我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