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周慰 《上海教育》2002,(24):26-29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如水银泻地般的态势,迅速影响着这个国际大都市里每一个人的生活与工作; 市民都已清楚地认识到,21世纪的新文盲将是缺乏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人,而不再仅仅是不会识字断句的人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城市现代化,政府在宏观地思考着这一关系城市发展大局的命题时代的发展,政府与社会形成的合力,迫使上海教育大胆而努力地思考着、实践着,大力推进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于是,不必等到2005年,甚至不必等到2003年,上海市的“校校通”工程就将全面开通了。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重要举措,此番开通涉及范围之广、影响人口之众、引起的变化之大,将在上海教育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之笔。如何才能“校校通”? 怎样才是真正的“校校通”? “校校通”为何而通? 变革就是探索,前进伴随着思考,上海教育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上海教育还将描绘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4.
5.
作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的无锡市,近几年来,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在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着力建网、建库、建队伍。本文主要介绍无锡市在建设城域教育网、实施“校校通”工程、普及中小学信息教育方面的实践与思考,与各位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6.
张岩 《湖北教育》2003,(10):44-45
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教育信息化,同时,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教育信息化是重要手段之一。“校校通”工程正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2002年,武汉市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精神,武汉市政府实施了“宽带校园校  相似文献   

7.
8.
9.
10.
教育部“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已时过一年,在这一年中全国各地校园网、数字化的卫星宽带网、宽带互联网及教育城域网争奇斗艳,似乎都在为“校校通”工程增添特别的景致,尤其是校园网工程的建设更是热火朝天。校园网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教师的全员培训也被提升到学校整体规划的重要地位。然而,“校校通”工程到底进展得怎样,实际应用又如何?为此,记者特地采访了福建省部分市县的领导及一线教师,了解到一些福建省“校校通”工程进展的情况,也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某些点或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自教育部2000年10月提出“校校通”工程以来,全国中小学校掀起了一场校园网络建设的高潮。据统计,全国目前拥有校园网的中小学已达6000多所。建设校园网,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传统教育,意义重大且势在必行。但纷纷上马的“校校通”、校园网工程还存有很多问题,或是“有硬少软”、“重硬轻软”,或是硬件设备投资过于高档,教学软件数据库建设、师生信息技术培训跟不上。这使“校校通”、校园网在建成后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指导中小学校的“校校通”、校园网建设工作向着良性方向发展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中小学电教》2006,(4):77-77
目前,南京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校校通”工程已全面、高质量地完成,全市完小以上的中小学100%地配置了计算机网络,100%地实现了ADSL接入或宽带接入,100%地开设了教育技术信息课。南京市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漾的教学环境、计算机设备,包括课程教学,都已跟城里学校“并肩齐走”。  相似文献   

15.
2000年11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其中重要的一点:“全面启动中小学“校校通”工程,为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校校通”工程的目标: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与互联网或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通,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全体教师能普遍接受旨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16.
17.
2002年12月19日,“虹口区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暨虹口区‘校校通’工程开通仪式”会议在虹口区教育学院召开。虹口区“校校通”工程共由80多所中小学和相关职能部门组成,全区中小学校拥有计算机的总数达8574台,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91个,已达到市府要求的生机比,能确保全区中小学信息科技课开设。在此基础上,全区三年来有47000余人次的学生参加了计算机等级考试,平均合格率为  相似文献   

18.
吕凤英 《天中学刊》2002,17(2):102-103
实施校校通工程后,学校德育工作在意识形态、舆论导向、道德价值、异质文化等方面遇到了挑战,应在技术方面控制网络的传播内容,创建健康的校园网络氛围,并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社会网络氛围。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