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主体”这一概念大量存在于哲学和教育学论著中,两个不同领域的“主体”概念既有紧密联系,又有一定区别。本文对“主体”概念在不同语境中的内涵从三个方面作了分析。弄清教育学中的“主体”概念,对于确立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文化哲学视野中的主体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主体教育发展面临着合理性挑战。从文化哲学的视野看主体教育是回应这一挑战的前提。从文化哲学的视野看主体教育,主体教育是一种适应工业社会需要的新的文化形态;当前主体教育研究应坚持主体教育所体现的科学、民主和自由的价值取向;立足对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工具理性与学校制度文化、大众文化与学生文化的合理性批判和重建,可以找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哲学教育作为价值塑造的载体,它的任务是造就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主体。与人的生存发展阶段相适应,人的主体性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即群体主体、个体主体和类主体。群体主体已成为历史,个体主体在当前的发展中显示其优越性的同时,也暴露出大量矛盾,形成现代的生存危机和困境,类主体是全球背景下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类主体的建构要求哲学教育必须实现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等诸方面的变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由个体主体向类主体的转换,塑造当前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4.
哲学教育作为价值塑造的裁体,它的任务是造就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主体.与人的生存发展阶段相适应,人的主体性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即群体主体、个体主体和类主体.群体主体已成为历史,个体主体在当前的发展中显示其优越性的同时,也暴露出大量矛盾,形成现代的生存危机和困境,类主体是全球背景下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类主体的建构要求哲学教育必须实现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等诸方面的变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由个体主体向类主体的转换,塑造当前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5.
教育事件     
所谓事件,《新华词典》的解释是:历史上发生的不平常的大事情。《汉语大辞典》的解释是:(1)事项;事情。(2)指历史上或社会上已经发生的大事情。《辞海》的解释是:指历史上或社会所发生的大事。笔者  相似文献   

6.
夏剑 《教育学报》2023,(3):16-27
现代哲学的“身体转向”所确立的“身体主体”概念及其主体哲学思路,颠覆了奠基于笛卡尔意识哲学的“意识主体”概念及其主体哲学思路。由此,深受后者影响的现代主体教育理论必然需要基于新的主体哲学视域进行重新审视。基于“意识主体”概念的现代主体教育虽然对于解决特殊历史阶段我国教育“目中无人”的困境发挥了极大的理论效力,然而,由于它主要从作为“意识主体”的人出发来建构主体教育的基本思路,人的身体主体性是被忽视的。由此导致无论是在主体教育的理论还是实践中,身体相关因素的教育意义无法得到关注和发挥,身体相关的教育实践一直处在边缘化地位,人的完整性被割裂。因此,基于身体哲学视域,从身体主体理论出发,更新主体教育中的“主体”和“人”的概念,确立人是“身体主体”;基于身体主体重新发现和确立身体的教育意义;将主体教育的目的指向“完整的人”的培养,以取代“独立的人”的发展,或许是当前解决主体教育理论发展困境的可能出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教育改革需要教育哲学的引导;教育哲学是一种实践哲学,对教育实践起重要的指导作用,只有在教育哲学的引导下,我们才能作出正确的教育价值判断。而创新教育就是当代中国的教育哲学所涉及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传统教育哲学的沉思本性导致其既无法最终占有智慧也无法正确行动,且还有可能会对现实造成诸多潜在的伤害。这种形而上学式的教育哲学应该终结。一种新的教育哲学应去努力理解现实的生活和教育而不是天上的理念,并应通过参与介入行动使现世生活和教育变得更好、更健康。  相似文献   

9.
模式研究与教育的实践哲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模式研究具有独特的方法论性质,是教育理论实践化和教育实践理论化的中介形式,它以自己独特的知识形态区别于理论和知识和实践知识,没有教育的模式研究,教育科学的应用性就失去基本的知识依据,由此,教育的模式研究关乎教育科学的命运与使命。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主体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教育的哲学依据主要体现为 :人性———人是社会存在物 ;人的本质———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主体性———人是社会关系的主体 ;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然属性、社会本质、心理素质和综合作用基础上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终身教育法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并促进了其发展和完善。通过分析保证生命存在的尊严、保障获得生存技能和完善生活目标,并结合各国终身教育法的发展现状,来探析终身教育法的人本哲学基础,促进终身教育法的建设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在后现代社会转型时期,如何创新通识教育理念,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实现培养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高尚情操”的社会公民的核心目标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时代的转变呼唤着一种后现代的有机教育观,以一种基于过程教育哲学的后现代视角审视我国通识教育理念的嬗变与发展现状,对探索和创新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理念的新路径有着重要的启示。只有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构建核心课程体系、打造一流教师队伍和提升校园文化建设质量,才能促进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兼容并蓄、和谐并存,才能有效地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与创新,最终适应社会变革潮流,走向高等教育强国之路。  相似文献   

13.
试论职教哲学构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俊亮 《辽宁高职学报》2003,5(5):135-137,145
职教哲学是关于职教主体通过职教中介作用于职教本体形成职教行为实践的职教观和一般方法论的理论学说,它是以职教市场化和社会化、素质化和技能化的走势为现实基础,以职教要素内在矛盾和否定关系为动力,具有解析性,批判性,重构性,制导性和方法论等功能的新兴的学科。  相似文献   

14.
哲学是追求生活中的智慧。哲学教育的目的和功能在于使人学会思考、教人经得起痛苦和磨炼。在素质教育视域中,哲学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当前中国高校普遍存在以"非哲学"的方式进行所谓的哲学教育。哲学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以"哲学对话"的方式恢复哲学教育的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育的深入研究面临一些挑战,所涉及到的问题已超出了传统数学教育研究的范围.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改变数学教育研究的视角,需要对数学教育的问题做出哲学的分析与批判.数学教育哲学研究是一个开拓性的工作,开展数学教育哲学研究,有助于推动数学教育学科理论的纵向发展;有助于数学教育改革走出误区.  相似文献   

16.
人本哲学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走出"高等教育质量"观的社会本位论、社会适应论、社会满足论误区,必须站在人本哲学立场,探究高等教育与人的原生关系,重视人之为人的本质地位,充分考察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重新构建新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生命论高等教育质量观关注的是高等教育对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及其对个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良性发展需要的程度,它突出高等教育的生命教育本体意义,照顾各种层次、各种目的高等教育的特点,兼顾社会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7.
"教育哲学"有不同的用法,它可以指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可以指个人或教育机构对教育的基本看法。尽管多数专门的教育哲学工作者认为教育哲学是一般的,但其实他们所阐述的教育哲学也都是具体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教育哲学是无原则的相对主义,教育哲学的价值在于阐发和宣传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创新型城市建设也逐渐展开。提高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大部分城市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基于创新哲学基础上,城市自主创新能力考察的核心问题就是以城市内部创新基础、创新主体、创新环境为系统要素,促进创新系统的优化以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城市经济增长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哲学”是一门研究教学主体,通过教学中介,作用于教学本体,形成教学行为的内在要素、关系及其规律的高职教观和一般方法论的理论学说。“高职教哲学”主体论是高职教哲学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以教师主导行为与学生主体过程的矛盾为动力,以教师主导论、学生主体论、能力资本论的界定及其否定关系为内容而构建的逻辑体系,具有解析性、批判性、重构性和方法论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