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口译与笔译不同,译员通常需要马上进入双语语码切换状态,进行现时现场的口译操作。由于英汉语言和文化存在巨大差异,口译策略的选择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讨论口译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2.
就英汉语言基拳结构的相似性进行了探讨。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比较可以看出不同语言间确实在语法结构上存在着相似性。揭示、研究英汉语言基本结构相似性的特征,对学生学习语言、掌握语言很有必要、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安雪  张凌 《现代语文》2014,(3):130-133
以许余龙提出的"对比基础类型"为理论依据,结合朱镕基答中外记者问的汉译英笔译文本和口译文本的具体实例,对比同一源文本的笔译文本和口译文本在语言风格、字词选择、句法结构和篇章层面上的异同,进而总结口笔译文本在翻译结果中产生的差别,旨在深化对口笔译的认识,为口笔译的对比研究提供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4.
要讨论英汉语言之间的翻译问题,就不能不涉及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就不能不涉及语言的功能问题。交际是语言的功能,英汉两种语言的功能概莫属外,这两种语言之间的交际便是翻译。“翻译既是艺术,又是科学。之所以是艺术,是由于它以译文之妙传原文之美,是一个精心再创作的过程;说它是科学,是由于它将存在于两种语言中的思维与表达融会贯通,体现了人类创造语言、使用语言的共性。”①换言之,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与单种语言的交际相比,是更复杂、更困难、也是更高层次的交际。翻译绝非易事,笔译不易,口译更难。  相似文献   

5.
英汉语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从词汇选用、句式结构以及语篇构建等方面分析英汉语言的差异,探讨了语言差异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同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克服母语干扰的途径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笔译是一种翻译手段,它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感情、风格等忠实地重新表现出来的。其目的是实现不同语言的民族思想交流和进行交往。本文通过汉英语言句式结构的差异总结出笔译中的技巧,希望加深大家对汉英两种语言的理解并进一步学习。  相似文献   

7.
口译是用一种语言即席地表达另一种语言,是说不同语言人们之间的重要交流方式。口译帮助人们穿越语言障碍,在国际事物甚至在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过去人们在笔译上做了很多研究,而对于口译的研究则相对较少。系统性地研究口译学起于20世纪40年代,特别是二战之后。口译在许多方面都不同于笔译,如原文字材料的形式,速度及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的国际交流不断深入,人们对于翻译的需求有了极大地提升。基于此,针对英语笔译过程中的英汉语言差异及其翻译对策展开探讨,介绍了英语笔译的特点和原则,并从文化、词汇以及语句结构三个方面对英语语言差异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英语笔译翻译应对措施,以期能够为相关行业工作者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的语言都有着各自的文化背景;在学习英语时,我们往往会因为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而难以掌握英语这门语言。认识和学习英汉语言文化差异是帮助英语学习的有效方法。通过学习英语词汇、语法句式习惯用法及口语交际中的注意事项等不同方面的语言文化背景,来更加牢固地掌握英语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0.
英汉语言中都有一种十分重要的,用以表达两个事物之间致动关系的语言结构,即致动结构。它使得我们表达客观世界的致动事件的方式非常丰富,而且通过对致动结构的分析可以提高英汉语言学习者对另外一种语言灵活性的了解。当然,英汉语言在致动结构上有类似的或者相同的表达方式和句型,但也各有其语言独特性。  相似文献   

11.
候娟妮 《海外英语》2022,(11):17-18+23
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为了能够进一步增进跨文化、跨民族的沟通与交流,最重要的就是通过语言翻译来实现彼此之间的良好合作。翻译作为全世界最普遍的一种活动,会对人们产生直接影响。在英语笔译中受到英汉语言特征差异的影响,很容易出现翻译错误。为了进一步分析两者之间的具体差异,为国际交流做出重大的贡献,要积极研究笔译过程的词汇、句子结构等相关特点,明确英语笔译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2.
口译管窥     
一无论笔译还是口译,毫无例外都要涉及两种语言:而两种语言修养的高低跟译文质量的优劣息息相关。(当然也跟所译内容直接相联,此文暂不论及。)很难设想,一个虽在外国语上有一定造诣,但本国语程度平平的人在口译工作中能做到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翻译界过去闹过一阵笑话,现在仍然免不了常出纰漏,笔译的例子屡见不鲜,口译的例子恐怕俯拾皆是。举一个人所共知的笑柄。一位译员由于不理解“胸有成竹”这一典故的来龙去  相似文献   

13.
英汉两种语言中均存在动词的名词化现象,两者存在相似之处,但差异更为明显.通过对英汉语的动词名词化在构成方式与句式功能进行初步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英汉语言系统本身的差别与英汉两种民族之间的思维差异是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姜怡 《海外英语》2014,(13):124-125
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比语言结构之间的差异给英语口译者带来的困扰更多、更复杂。英语和汉语是建立在不同文化基础上的两种语言,文化差异将会给英语口译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口译译员只有了解英、汉两种语言风格的异同和不同的民族心理状态,处理好在口译中出现的不同文化背景知识,才能起到桥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工具主语句是英汉语言中常见的一种句式,传统意义上人们对工具主语句的研究大都局限于语言本身,未能反映人们在语言使用时的认知过程。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分析英汉语工具主语句,以揭示英汉语工具主语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6.
工具主语句是英汉语言中常见的一种句式,传统意义上人们对工具主语句的研究大都局限于语言本身,未能反映人们在语言使用时的认知过程。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分析英汉语工具主语句,以揭示英汉语工具主语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比较中西主、客体思维方式的差异,探究英、汉语言在句式、情感隐喻及文体三方面的不同形态特征,旨在揭示英、汉民族的语言与其特有的思维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从而达到更好地理解与使用英、汉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英汉语言中差比结构的形式和语义构成,得出两种结构都存在比较主体、比较基准、比较标记、比较结果四个语序类型参项,并推论出差比结构的概念基础:人们在对一对事物或动作在认知比较时心理上存在一个量的梯度(精确或是模糊)。印证了认知语言学关于“语言不是一个自主的系统,其描写必须参照认知过程”的论断。  相似文献   

19.
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尤其是英汉语言交际问题,英汉语言结构特点、使用方式、历史背景的不同,在实际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语用失误问题.基于此,从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着手,分析了这两种语言的差别以及出现语用失误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能帮助交际者提高跨文化交际英汉语言使用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对英汉语言中回文的看法,探讨两种语言的使用者在语言表现力方面相似的审美情趣和相似的语言审美心理结构的深层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