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戴梅分 《青年记者》2006,(10):85-86
1998年5月举行的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互联网这一新型媒体——网络媒体被正式冠以第四媒体的称号。在网络传播中,网络聊天作为网络人际传播的主要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QQ、E-mail、BBS是网络交流的主要工具,任何一种传播方式都必然要求有一种与之相对应的传播工具,作为远距离交流与传播的网络传播来说,这些不受地域、年龄、性别、时间等要素控制的传播工具是最理想不过的网络聊天工具。网络传播的各种特点,使随之产生的网络聊天语言也呈现出与传统语言不同的构造和特色。  相似文献   

3.
彭远方  陈冲 《新闻界》2008,(1):19-21
本文从传播学和社会学的视角,以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网名、聊天形式、聊天对象、聊天内容、聊天语言等方面对青少年使用QQ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谈网络传播的主体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以计算机为标志的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以信息为核心的高科技蓬勃发展的新时代,科技和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发达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活力的源泉。尤其是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突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使信息传播的速度及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资讯时代,即网络时代。网络创造了一个全球性的虚拟空间和虚拟生存方式,使人类能够在数字化、信息化的虚拟社会里感验生活、实现自我,捕捉社会动态以及与他人交往沟通。 网络传播的首要特征是交互性,其次是个性化。网络中的每个人在…  相似文献   

5.
Refexpress——网络聊天参考咨询的一个实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利用Refexpress开展的网络聊天参考咨询服务,指出我国图书 馆界开展这种新型的参考咨询服务形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即时信息与美国网络聊天参考咨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在网络即时信息发展的大背景下,介绍了美国几所高校图书馆开展的基于即时信息的网络参考咨询服务组织形式、使用界面、相关软件、服务评价等情况。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后期,网络传播的出现对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发起了挑战,对社会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这种影响也波及语言,尤其是语言中的词汇。本文没有选取所有的网络语言作为研究对象,只选择网络聊天中使用的语言及表达作为研究对象,并从网络聊天人际传播的特性所造成的口语体的书面化表达的视角出发,分析由此产生的一些新词语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北京市农民工子女和城市青少年群体的网络聊天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发现:网络聊天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农民工子女对认识新朋友的期待,也较明显地反映出其孤独感;互联网起到了扩展农民工子女交往圈以及不明显的增进其与本地城市青少年交流的作用,但更突出的是,互联网加强着农民工子女的群体区隔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似乎成为其融入城市生活的一个阻碍。  相似文献   

9.
本文例述了虚拟参考咨询中聊天式咨询服务的是与非,便于图书馆人积极思考如何在数字时代做好咨询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0.
程涓 《新闻爱好者》2008,(11):63-64
人类社会是人的主体性不断增强的过程,正如麦克卢汉所说“任何技术都将倾向于创造一个新的人类环境”,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仅形成了人的第二生存空间——网络社会,而且推动了社会交往手段的升级和交往方式的改变,从而影响着人的主体性的发展。数字化时代的交往正在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行为方式,而大学生群体是目前网络媒体的一个很大的受众群体。  相似文献   

11.
网络自制视频节目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电视节目的影视形式。网络自制视频节目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和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对于激发受众的主体性具有关键作用。本文选取了腾讯视频的自制节目《你正常吗》为研究案例,采用文本分析和问卷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该节目的受众主体性、自我认同以及对节目的认同等问题展开研究,揭示了该节目的受众收看特点,从而论证了网络自制视频节目的文本与受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网络技术以其无可比拟的快捷性、互动性、即时性等特征,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同时也产生了显著的负面效应,导致人的网络异化。本文基于马克思人学的视角,对人的网络异化进行主体性审视。  相似文献   

13.
网络话语产生的暴力效果普遍称作网络暴力。网络暴力引发的各种后果的关注,不仅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国家采取法律手段予以禁止和制裁。关于网络暴力研究结果颇多,已有的研究,或以效果为依据探讨如何有效制止网络暴力,或针对青少年群体发生的网络暴力的心理原因进行分析,或探讨网络暴力的文化成因。文章将运用福柯的话语理论,从话语层面解读网络暴力生成过程,包括考察网络话语在特定的地方、特定的语境被配置的方式,揭示网络话语暴力的运作方式及其后果。  相似文献   

14.
海燕 《网络传播》2005,(2):88-89
我是听着《很受伤》的歌在情人节的那个晚上“认识”他的,那晚寝室里的女孩们都收到了玫瑰花,带着巧克力高高兴兴地赴浪漫之约去了,我无聊地坐到电脑前,准备无聊地度过了这个无聊的晚上,不过这注定是个不该无聊的晚上——正当我准备下线时,有人来“叩门”了:“情人节一个人在网上一定很受伤。”  相似文献   

15.
赖晓娜 《青年记者》2022,(18):101-103
聊天截图作为图像时代新型的媒介实践,已逐渐演化成社会舆论事件中的佐证工具。本文分析截图公开传播的时代背景,探讨聊天截图在截图者、被截图者与围观者所形成场域中的关系网络及权力结构,以窥见截图意义生成的语境与意义流变的路径。聊天截图公开传播具有双面性:一方面,因其便捷性、证据化的特性成为维权者的武器;另一方面可能会造成举报的泛滥,引发液态监控,甚至因此产生自我监视的社交困境。  相似文献   

16.
17.
刘顺强 《大观周刊》2012,(6):275-275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对人进行塑造的动态的教育活动,主体性是它的显著鲜明的特征。这使得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尊重、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这篇文章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主体原则下.阐述了主体性的内涵及实施,以对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6,(6):59-64
作为价值场域,网络空间内在的结构性力量与组织化模式无形中形塑着青年的主体性价值与行为。通过利用新媒体技术,青年一方面重新界定并获得自身的可见性,但另一方面又生成出以青年亚文化为标识的网络狂欢景象,难以建立稳固的身份认同与价值归属。网络空间中主体性价值的失落是现实压抑的折射,重建青年主体性价值根源上应以破解社会结构性压抑为基点,以社会支持网络建设为辅助,通过柔性治理方式与网络文化涵化激发青年内在的价值潜力与创造性,实现青年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赢。  相似文献   

19.
网络受众是网络世界中交往活动的发起者和参与者.他们是网络传播主体和受众二者的统一。当前学界中对于网络受众的存在问题的研究一直缺失。本文从网络传播的本体问题——网络受众是一种存在出发.通过考察网络受众的抽象概念和具体现象.对网络受众的存在做出认知和定义。  相似文献   

20.
学术期刊编辑审稿行为的主体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赵文义  王磊  杨琦 《编辑学报》2008,20(5):382-383
审稿专家对学术论文价值的评审不可避免地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从而决定了审稿行为的有限性.基于对审稿行为局限性及国际名刊审稿行为实践的分析,认为必须充分发挥学术期刊编辑的主体性及其对学术论文的选择作用.学术期刊编辑对学术论文的选择应结合审稿意见、办刊宗旨及编辑标准来做出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