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图书馆的导读工作是传统读者工作的深化,是图书馆业务工作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仅就理工科院校图书馆的社科导读工作,结合本馆的实践,做些粗浅的探讨。一、社科导读工作的必要性 1、社科导读工作是实现理工科院校根本任务的育人大事理工科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政治坚定、业务精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专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理工科院校的视角,分析了图书馆在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方面的优势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对目前我国理工科院校图书馆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主要模式进行了归纳和提炼。  相似文献   

3.
理工科院校图书馆强化人文素质教育职能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但由于受传统办学模式的影响,忽视了人文学科在高教中的地位与作用.现已发出呼吁:理工科院校对大学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迫在眉睫.论述了理工科院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强化人文素质教育职能的必要性,并就如何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工作予以了重点思考,诸如教育形式与内容等.  相似文献   

4.
智慧图书馆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建设需要明确的总体目标与阶段目标,以指导我国智慧图书馆事业逐步、稳定地发展。文章在分析我国智慧图书馆现有实践与理论探索的基础上,结合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智慧城市和智慧社会等国家发展战略,提出了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的智慧图书馆体系”,并进一步依据智慧图书馆发展阶段论,提出从“数字图书馆—智能图书馆—智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体系”逐级演变的阶段目标。以目标为导向,文章提出了实现智慧图书馆建设目标的五大路径,包括明确智慧图书馆的战略规划、重视数字图书馆的基础支撑作用、以智能技术赋能图书馆事业发展、建设新一代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和深入开展新型智慧馆员培养工作,以期为我国智慧图书馆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正> 理工科高等教育是把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符合四化需要的各种合格人才的专业"加工厂",而高校图书馆是培养、造就专家和学者的肥沃土壤,高校图书馆为学生服务的重点应放在为他们打好基础上.一、为使学生对未来不断出现的新兴学科或专业转换能有较强的适应性,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必须做好基础理论(包括技术  相似文献   

6.
<正> 理工科院校图书馆为企业开展信息咨询服务,不仅能促进馆藏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而且能加速科技进步,积极推动经济、科技和教育密切结合,是一条为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的有效途径。根据我们几年来的实践,理工科院校图书馆有效地为企业开展信息咨询服务可归纳为三种途径和十种方法。第一种途径:请进来。1.文献检索法:企业确定开发某种新产品后,急需进一步掌握有关产品物化数据和生产工艺条件的文献资料,我们迅即组织人员检索有关国内外的文献,及时提供。  相似文献   

7.
由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成都科技大学图书馆合作编写的《高校理工科科技情报检索课程教材(初稿)》是为今年五月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的"全国高校图书馆科技文献检索讲习班"编写的教材,共分三编:情报检索基础知识;科技文献检索;数据与事实检索.本教材在编写时力求结合实例、注重实用,具体详细,可作理工科院校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参考书,也可作为理工科院校教师、科技工作者、图书情报人员的参考读物.本书的发行征订工作由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进行.这里先摘登其中的两节,以飨读者,欢迎读者提出意见,供作者进一步修改.  相似文献   

8.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素质与培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高科技现代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图书馆将不再仅仅是"知识宝库和知识喷泉",而是高智能的电子网络化资源系统,图书馆必须加强馆员素质和能力培养,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智慧图书馆正处于初始阶段,其在智能技术支持下能够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地实现书书相联、书人相联、人人相联。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智慧图书馆的信息技术基础,而以人为本、绿色发展、方便读者则是智慧图书馆的灵魂与精髓;其内在特征是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读者的信息需求。智慧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新模式,将使图书馆真正迈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对理工科院校图书馆资源利用状况调查分析发现,学历不同的理工科学生由于学习目的和任务不同,他们到图书馆的频次也不同,他们在借书的目的、种类、数量及途径等方面有所差异.纸质文献资源和电子文献资源都受本科生亲睐,但研究生更喜欢电子文献资源.高学历者对图书馆电子资源了解及使用熟练程度优于低学历者.尚有部分学生在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时会遇到各种困难.因此,加大对学生图书馆资源利用的培训和指导确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要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四个方面的教育,即配合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直接配合教学进行专业教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进行综合教育;对读者进行利用文献的教育.关于利用文献的教育另有专文研究,这里不再赘述.而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前三种教育,归根结底是通过传递图书文献来完成的.为了把握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情况,探讨发挥前三种教育的职能,我们查了五年来的流通记录,查了17个理工科系学生的借书状况,清查了人文社会科学借书处的28000多张借书卡;对7个理工科系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共发问卷452份,收回407份,回收率为90%,同时对个别学生进行了重点调查和面对面的交谈.现将调查结果及我们的初步分析整理出来,和大家一道探讨高等学校图书馆如何发挥教育职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照“工业4.0——智能制造”的内涵及四个工业时代的阶段划分,回顾近现代图书馆业发展史和技术进步史,提出“图书馆4.0”概念,将与其相关的四个时代分别命名为科学分类方法时代、机读目录时代、数字-网络化时代、智能图书馆时代,并探讨了“图书馆4.0——智能图书馆时代”的内涵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曹群 《云南档案》2007,(9):74-75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我国高校建设的热点.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主要有加强图书馆建设,提高馆藏量;利用网络资源,为大学生提供新的知识平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当前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知识缺乏,人文素质较差的现状,论述了人文精神的内涵,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以及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和文学艺术在人文科学中的地位,进而阐述了理工科院校图书馆加强文学艺术导读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及可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陈文娣 《兰台世界》2020,(2):115-117
伴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推动智慧图书馆转型发展成了时代发展的需要,能够实现用户需求转变与图书馆价值实现。由此我们需要面向用户需求,加强战略规划与业务布局;融入信息技术,增强智能技术的敏感性;提升对图书馆员技术能力培养,提高馆员素养;激发与用户的交流活力,增强对用户技术能力的培养。在推动过程中,还要注意图书馆自身功能与作用,充分考虑图书馆的技术转换等问题,从而更好地推动智慧图书馆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6.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是综合计算、网络和物理环境的多维复杂系统,对智能图书馆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针对未来智能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基于CPS的智能图书馆网络,设计了网络体系结构,在网络仿真软件NS-2中建立网络模型,并对该网络的性能进行初步的仿真评估.结果表明该网络性能良好,切实可行,对智能图书馆建设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改变图书馆传统观念与培养高等学校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高等学校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各种专门人才,培养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学与科学研究实践.教学与科研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教学与科研水平的高低则取决于学校的领导、教师、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的水平.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活动都离不开图书馆,教学、科研的进展与质量都和图书馆的工作密切相关,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二者的关系愈加密切.这种关系一方面表现在教学与科研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更多更高;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图书馆的作用愈来愈大,地位愈来愈高.这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广州图书馆的流动图书馆提供服务已有20多年。通过回顾其发展史,重点介绍了现行智能流动图书馆智能化、自动化等特点,以及取得的服务成果和专利情况。智能流动图书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进一步完善服务。  相似文献   

19.
基于普适计算的图书馆智能空间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普适计算的特征,提出一个建设图书馆智能空间的参考模型。同时,认为面向智能空间的软件平台是实现智能图书馆的核心;无线连接与全球网络系统的实现使智能图书馆成为可能;而自然高效的人机交互是智能图书馆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迅速发展,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范围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校图书馆必须制定科学的规划,培养未来图书馆发展需要的人才、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要以人为本;要知人善任、人尽其才;要建立员工竞争机制,激发其积极性与创造性;要把员工的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员工培训与再教育机制;要提高员工的角色意识,增强其使命感与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