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读书获得思想,思想形成信仰,信仰生成力量。能静下心来读书,不失为一种从容,能坚持不懈的读书,是大智慧.也是一种平和心境,更是一种人生的幸福。一.无人企及的哲学殿堂一位隐士,面对礼制废弛,纲纪混乱,世道崩坏的剧烈的社会动荡,  相似文献   

2.
旨在揭示历代读老、解老者误读和错解《道德经》的原因。《道德经》是讲生命本体的书,思维方式的特点是整体、不可分割的,不能用西方的主客二分法来解释。《道德经》的断句和分章与思维方式紧密相连,若用主客二分法进行断句和分章,结果只能是乱上加乱。庄子才是《道德经》的真正的解释者,生命有“体”有“用”,《道德经》是描绘“体”的典范,《庄子》是描绘“用”的楷模;“体用一如”,《老》《庄》一体,方可避免许多对《道德经》的误读和错解。  相似文献   

3.
对外国人来说,读这么长的长篇小说是需要很长时间,并且很吃力的。特别是《古炉》里所用的语言非常土俗,更增加了阅读的难度。我第一次接触了陕西方言,一开始读小说的时候,觉得很难,连人名也认不出来,可是越读越觉得我被小说的内容所吸引。我认为每一部文学作品都需要普遍性和个性。读者读作品的时候如果没产生同感、没有表达赞同的话,便很难读下去。  相似文献   

4.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之首,是人们十分熟悉的一篇文章,也是决定人们对庄周思想的认识与评价作用很大的一篇文章。然而,对《逍遥游》主题的归结,历来认识不一,在教学上是个很难处理的问题。这里所写的,不是什么研究,只是个人试图对《逍遥游》的主旨,作到自圆其说,以方便教学,同时也将阅读时的感受,随笔录之,因此说是教学笔记。  相似文献   

5.
正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道德经》第九章《道德经》第九章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意思是说:水碗已盛满,不如停止下来。捶打金属使它尖利,难保长久,必遭挫败。金玉满堂,没有守得住的。富贵而骄傲,自己招灾。功成业就,退位收敛,是合于自然规律的。  相似文献   

6.
无为之治也可以用到教育管理上。教育只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儿童成长的规律(即是道),教育局长应该放权给学校,局长的无为而让校长有所为;校长要放手让老师改革创新,校长的无为酝酿出老师的新鲜经验。家庭教育也是这样,父母事事都包办代替,孩子的能力就难以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第八章《道德经》第八章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它总是处于人们所厌恶的低下地方,所以最接近"道"。"上善",最好的善、第一流的善;"若水",像水一样。老子的话,似乎与我们接受到的教育不一样。我们受到的教育往往是叫人要坚韧,要刚强,要宁折不弯,  相似文献   

8.
一座座遗迹,一片片废墟,在它们所处的位置静静地伫立了百年,甚或千年,只为等待一个人的到访。终于,有一天,这个人不远千里万里地来了,风尘仆仆的他,顾不上拍一拍衣间灰土,也顾不上呷一口茶、喘一口气,就在  相似文献   

9.
留憺出自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一句,取于《九歌》中的《山鬼》篇。笔者在分析之后得出留为为……而留等待之义,憺应理解为怅更佳。  相似文献   

10.
读黑格尔《美学》笔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 黑格尔于1817年第一次讲授美学。他的这部著作像他的其他许多著作一样,并不是他本人出版的,而是在他逝世以后,由他的门生霍托、拉森等根据他授课的讲义编纂而成。 黑格尔讲授美学时期正是他创作力最充沛时期,这不仅由于他的哲学思想已渐臻成熟,  相似文献   

11.
《老学庵笔记》是陆放翁晚年退居故乡山阴镜湖畔的老学庵时期结集成书的。《宋史》本传说他“才气超逸,尤长于诗。”但我觉得他的诗和词都算不得一流,惟这《老学庵笔记》,在宋代的笔记小说中,的是上乘之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老学庵笔记》十卷,《续笔记》...  相似文献   

12.
作为《山居笔记》的话语核心,《一个王朝的背影》被放在了全书之首。这是作者在有意暗示它的引领作用。这篇“散文”试图向读者表达这样一种观点:尽管满族的康熙皇帝曾经以大兴“文字狱”而“臭名昭著”,但他“竟然比明代历朝皇帝更热爱和精通汉族文化”。由于这个缘故,作者惊喜地发现,就连中国当时“最有抵触的汉族知识分子也开始与康熙和解了”。这一戏剧性的“和解”,以与清廷“不共戴天”的黄宗羲的“软  相似文献   

13.
正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道德经》第三章《道德经》第三章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意思是:不推崇有才干的人,使人民不争功名利禄;不看重稀有商品,使人民不去偷盗;不显耀那些能诱发人贪欲的东西,使人民的心性不被搅乱。  相似文献   

14.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道德经》第十五章《道德经》第十五章说:"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意思是说:保持这种"道"的人,他不要求圆满。正因为他不自求圆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王弼本此句为"蔽不新成",帛书乙本为"蔽而不成",司马光本是"蔽而复成"。很多专家研究认为,此句应为"蔽而复成"或"蔽而新成"。今据北京大学李中华教授讲解的通行本:"蔽而新成"。  相似文献   

15.
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道德经》第五章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意思是说:天地无所私爱,任凭万物自然生灭;"圣人"无所偏爱,听任百姓自然天地之间。此处的"圣人"不是儒家意义上的圣人,是指"得‘道’的人"。"仁",指的是偏爱的意思。"刍  相似文献   

16.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马克思在论述人具有自由自觉的物种特性时,把人的生产和动物的生产加以比较,提出了“美的规律”问题: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  相似文献   

17.
<正>由意大利人德·亚米契斯所著,夏丏尊先生翻译的《爱的教育》在中国出版已有80多年[1],它的影响力经久不衰。表现之一就是夏先生短短的《译者序言》现今  相似文献   

18.
1 前言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一语来源于《老子》第四十一章,其全文为:“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颡;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蝓,质真芳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两句《老子》中论道命题所包蕴的重要美学原理,运用当代学人据《周易》创造的“易象”、“象素”美学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分析了《雨帆集》之“立象以尽意”、“立象之过程”和“大象之形声”,对《雨帆集》借助事物塑造形象所表达的情感、观念和义理,及其艺术成就,作出了肯定评价,并充分肯定了其中所表达的正确人人关系和天人关系。作者认为:“人的本质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这‘三观’的核心内容,就是人人关系和天人关系。因此,正确地解决这两个关系是解决‘三观’问题的关键,也是提升人的本质的根本所在。《雨帆集》的大象的意义或价值。从义理的角度讲,主要就在于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这两个关系上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20.
正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道德经》第十章《道德经》第十章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意思是说:精神和身体合一,能不分离吗?结聚精气,致力柔和,能像无欲的婴儿吗?"能如婴儿乎",王弼本、帛书本皆作"能婴儿乎",今从傅奕本。婴儿、水、女性,这是老子常用的意象,正可以代表老子的无为、柔软、低下、谦和、素朴、不争等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