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们班的孩子很喜欢管"闲事":在午睡时,虽然自己也没睡着,但看见其他孩子没睡着,就会大声检举,结果将几个熟睡的孩子吵醒;在吃点心时,如果发现哪个孩子打不开包装袋,就会有好几个孩子跑过去,抢着拆,导致吵架;厕所里我班孩子和邻班孩子发生冲突,我班的其他孩子就会去帮……而每次发生此类事情时我都会对孩子们说:"管好自己,别管闲事。  相似文献   

2.
姚玉君 《考试周刊》2011,(45):233-233
孩子在表演游戏过程中如果只会单纯模仿,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那对他们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只有独立游戏,并自己思考游戏方法或设计游戏,才有利于锻炼他们的表现能力。教师要学会聆听,给孩子充分的时间空间去表现。我班孩子很多都在学舞蹈,都喜欢唱唱跳跳,  相似文献   

3.
每次去超市我都会跟大女儿有以下对话:"妈妈,我要坐在手推车里。""不行!坐在手推车里很不安全,而且车上有贴警示提醒我们小朋友不应该坐在手推车里。""那为什么其他小朋友可以坐在手推车里呢?""我希望他们的父母也能阅读贴在手推车手把上的警示贴纸。孩子不可  相似文献   

4.
教师在游戏中的支持,一定要建立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针对孩子的困难,有目的地去指导,同时不急于给予孩子方法,而是循序渐进,启发幼儿调动已有经验、观察材料属性等,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经验的拓展、学习的提高。比如我班孩子观看了对"坦克"的搭建后很感兴趣,基本能够自主完成坦克的大体造型,当他们提出来想要搭坦克上的武器时,问题就来了:双响炮怎样才能朝不同方向立起来?他们捣鼓了半天,向我求助。我提示他们回忆搭高射炮时的做法。五分钟后,我返回该区域,却发现孩子们仍然没能解决问题,便第二次提示:看看现有的材料,哪些是朝两个方向的?  相似文献   

5.
兴趣的错位     
我的学生王丽对我说:"我每天都在努力的学习,可每次考试的成绩总不理想,总是在班级的中等偏上,我不明白,自己付出了那么多,总是不能得到满意的回报,我感到很苦恼,我简直对学习丧失了兴趣。"其实,像王丽这样刻苦学习而成绩不好的学生还有很多,他们都曾努力过,拼搏过,沮丧过,甚至痛哭过,觉得自己学习无望了,进而不思进取,一拿书本就烦,一做作业头就疼。看到其他同学还在废寝忘食地学习,自己也感到很空虚,很苦闷,内心很忏悔,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我问他们究竟是什么原因?自己该怎么办?这些学生回答:"不知道。"一脸茫然。我认为这是他们兴趣的错位。  相似文献   

6.
以前,我还是很安分的,可是当几个"坏"学生转到我们寝室后,我竟然跟着他们学坏了。那几个同学经常到外面偷橘子,还去泡网吧,每次老师都抓不住他们。渐渐地,我也跟着他们去偷橘子,去网吧上网。因为我觉得他们都去了而我不去,显得很不合群。我的理智告诉我不应该去,做坏事最终肯定会被抓住的,可每次我都禁不住诱惑还是跟去,唉,我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7.
第一幕关键词勇敢、不逃避加加去年被烫伤了,去医院烧伤科换药的时候,每次揭下纱布的时候都会连着皮肤,我们大人看看都很心疼。小加加虽然每次眼里都噙着泪水,但总是会乖乖地坐在那边,既不逃,也不会像其他孩子一样痛得跑到我怀里撒娇,连给她治疗的医生都说,很少看到这么勇敢的小女孩。第二幕关键词怯场、胆小加加是个开朗活泼的孩子,也很容易交朋友,我们都觉得她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但这孩子一遇到人多的大场面就会怯场。比如说上次他们幼儿园活动,大家都推荐加加上台表演,照理说那些小朋友都和加加玩得很熟了,加加应该不怕生大胆地去表…  相似文献   

8.
信任孩子就是信任未来前段日子我去台湾,在一个餐桌上,有一批年纪很大的企业家,头发都很白了,每个人都大谈创新。我突然想到,假如七八十岁的人还在创新,我们面临的问题就大了,因为他们不相信年轻人比他们更会创新。其实他们应该是尽全力去努力帮  相似文献   

9.
让爱远行     
和孩子们相处的时间里,我越来越意识到,班主任有时是和妈妈一样的角色。我们遇见的都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天使。我们要放下身份,蹲下来仔细聆听孩子的心声,多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用心真诚地交流,我想孩子也是愿意和我们一起成长。你付出真情,孩子也会报之以礼。倘若孩子不肯听我们的建议,一定是我们说话的语气,处理的方式不够"孩子化",没有真正和他们发生"共情"。成人和儿童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我们就要弯下腰来,多听,多理解。我们要抛开成人世界的对错标准,不管孩子事情做的是对还是错,先认同他们,给予孩子情绪上的支持和肯定,指责和批评只会加剧孩子的厌恶抵触心理。他们需要我们融入到他们的世界里,去耐心倾听,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待到孩子情绪稳定,我们再试着讲道理说服他。只要我们真诚,方式正确,我想我们就可以一起带着孩子用爱远行,收获希望。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常常因为孩子的某些言行,为他们贴上这是个"××孩子"的标签,可事实呢?他们也有让我们佩服和感动的闪光点。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有一件往事使我终身难忘。那是我在单人校任教的第一年,我班有个叫健健的小男孩,个子不高,也不太讲卫生,又是一个好动顽皮的孩子。班上有二十多个孩子,不管是比他年龄大的,还是比他年龄小的,他都要欺负。家长也常常来我面前告状,因此,他没少挨我的批评。可他每次认错都很快,却一点不改,真让人头疼。我也认为他是一个难管教的"坏"孩子。  相似文献   

11.
《高中生》2008,(7):26-26
我是一个农村孩子,因为成绩优异被学校保送到城里的一所高中读书。我很不喜欢这里的环境,我的周围都是城里人,他们对我们乡下人总是充满了嘲讽与鄙视,对我讲话老是说你们乡里人怎么怎么的;对于我在原来学校的优异成绩他们也全没放在眼里,他们说乡里学校教学质量差,能在那里考第一没什么大不了。每次听他们  相似文献   

12.
文旭 《家长》2013,(Z1):9-11
我的单位离女儿的小学很近,每次我去接她回家,总会和等在校门口的家长搭讪,交流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我发现很多家长都反对孩子看偶像剧,为此不惜断网、不看电视,甚至把孩子买回来的偶像剧光盘掰断。看着身边的家长视偶像剧为"洪水猛兽",我不禁觉得可笑。孩子看动画片,家长会说他们长不大;孩子看偶像剧,家长又会说他们早熟。那家长  相似文献   

13.
期中考试又结束了,很多学生又在家长、班主任、代课老师的责备声中低迷、消沉,往日脸上天真的微笑也早已无影无踪了……这是谁的过错,我认为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包括家长、教师)的过错,是教育的失误,学生考试失败这本来就是很正常的事,教育工作者为何给他们施加如此大的压力呢?作为孩子有错误是正常的.如果按照我们的要求每次都考100分,那才是真正的"不正常",因为我们的孩子正处在求知的年龄阶段,哪有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学好?所以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我们才能发现孩子的不足之处,才能去不断地发展他们,让他们不断地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4.
潘石屹 《少年文摘》2012,(12):92-94
都知道潘石屹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潘让,一个叫潘少。父母都是公众人物,但这两个孩子却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我是我,他们是他们,别把我们搅和到一块儿!"听起来很是铁面无情,这也是潘石屹一贯的态度:不想让儿子因为父亲的成功就觉得自己也跟着镀了层金。名字里暗含的期许我常常感到现在的教育让人很紧张,说什么"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小的孩子,就教育他去争去抢,告诉他这个世界是怎么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你不争你不抢你就没饭吃!我曾经在北京动物园里亲眼看见,一个父亲抱着三四岁的儿子,看着一群老虎正在扑食  相似文献   

15.
不排第一     
我们班上有几个孩子喜欢躲在厕所里玩,为了让孩子们上厕所后能尽快回来排队,我每次都对他们说:“孩子们都快去上厕所,看谁回来快,老师让他排第一。”这个办法还真有效,孩子们每次都能很快回来排队,再没有人躲在那里玩了。我很为这个方法而得意。可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  相似文献   

16.
《少年儿童研究》2009,(8):50-51
女儿上三年级了,是个好学生,班里得奖总是让她去领奖。但是她死活不愿意上台,每次上台都弄得很不高兴。我跟她爸爸也不是那种怯场的人,平时有公开的机会也总是鼓励孩子去展示自己,但是她还是很扭捏,真是别扭。我该怎么劝孩子呢?  相似文献   

17.
作为学生,基本上每天都要写作业,但有的学生很讨厌写作业,他们把写作业当作了一种负担、当作一个任务很不情愿地去完成,而有的学生却很主动、很愿意写作业,他们把写作业当作了一种乐趣,他们会给自己每次写完数学作业的心情签上"高兴、快乐"等几个字. 记得以前常常有家长说:"我在家给孩子买了练习资料,但每次我都要提醒他写.他还和我讨价还价,很不情愿地写.老师,你帮我想想办法让孩子主动写作业吧……"听到家长们无奈的声音,我也在思考,也想让我的学生快乐地学习,让他们爱学数学.正好有一次,我们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于是,我就说今天晚上的数学作业由你们自己来留,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自己给自己留作业"这八个字.第二天早上,上课时,我随口问了一句,你们昨天晚上写作业了吗?其实,我当时没抱什么希望,可是有一阵强烈的声音告诉我说"写了"!有一大片学生举起了手,手里还挥动着昨晚写的内容.我很感动,也很激动,我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值得冒险吗     
几年前,我有幸在麦当劳公司扮演罗纳德·麦当劳。其中一个标准的活动便是"罗纳节"。每个月我们都会抽出一天,去探望那些没人问津的社区医院,把祝福和笑声带给他们。对此,我很是自豪,因为我能给那些身处不幸的大人和孩子送上我们与众不同的东西。他们给予我的热情和感激会陪伴我好几周。我以及麦当劳公司员工都喜欢这个活动,大人、孩子以及医院的医护人员也喜欢这个活动。  相似文献   

19.
勇赫 《母婴世界》2012,(12):23-25
我从小就努力,但努力也与区三好生无缘。好在我每次手捧着对于升学一点意义都没有的校级三好生证书,还是乐得很开怀。做学校中层干部时,我才明白一个比我当时优秀百倍的孩子还是当不了区三好生,我就平衡了。也许我该去想为什么,工作的压力让我渐渐看淡了一些不习惯,我也想让我的学生明白这是正常的。面对孩子哭泣的双眼,我隐瞒着关系交易的内幕,心想真正应该内疚的不是我。  相似文献   

20.
大多数学生都不太欢迎教师家访,尤其是我们农村中学的孩子。在他们心目中,家访已经成为"告状"的代名词。这个寒假去小潘同学家里家访的经历使我意识到,教师与家长之间需要沟通,面对望子成龙的家长,教师必须引导他们多欣赏孩子的优点,努力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