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常常用意境开阔、意境深邃来称赞一些优秀的创作,而用没有意境或意境不高来贬斥一些不好的作品,意境成了人们评价文艺创作的一个标准。那究竟什么是意境呢?简言之,意境即是文艺作品中所创造的艺术境界。它要求作者所创造的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达到融合无间的统一。它乃是经过艺术家的主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常用意境开阔、意境深邃来称赞一些优秀的作品,而用没有意境或意境不高来贬斥一些不好的作品。意境成了人们评价文艺作品好坏的一个标准。那么究竟什么是意境呢?简单地说,意境即是文艺作品中创造的艺术境界。它要求作者所创造的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达到融合无间的统一。它是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把握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存在。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在意境开拓方面,对后世的散文创作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广告意境的涵义,广告意境的层次及创构广告意境美的三个必要条件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4.
意境动态成像的研究在意境发生学中有着重要的位置, 然而这是一个复杂而又少被涉及的领域。文章立足现象学, 兼及符号学和接受美学理论, 从意境的创造、意境的传达、意境的接受三个构成方面来探讨广义上意境的整个动态成像的过程, 并认为动态成像即是意境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5.
戏曲文学吸收了诗歌的意境理论,并将意境论融入其创作中,为其艺术增添殊彩。梁辰鱼《浣纱记》将意境被成功运用于人物、情节、结尾,成为其艺术上的亮点。  相似文献   

6.
博尔赫斯一些小说多侧面呈现了永生和死亡的共通主题,探讨永生和死亡的形式和关系意义:客观永生消解了一切意义,死亡赋予生存以意义;主观永生意境可在瞬间达到甚至通过身死而达永恒,荒谬、命运的死亡在自我选择的死亡追求下也被赋予意义。此主题重视时间体验的描写和思考,作者让主人公在客观和主观的、永恒和瞬间的、过去和现在的时间体验中,对永生意境与死亡、生活生存、信仰进行领悟和意义追寻,在荒谬内坚持体验自我生存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艺术作品十分重视意境的创造,本文试图从审美视野来观照新闻作品,分析新闻意境与艺术意境的区别,赏析新闻意境的审美特征如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等,并探讨新闻意境的一些创造手法。  相似文献   

8.
在唐代先后曾有王昌龄、皎然、司空图分别提出“诗三境说”、“取境说”、“韵味说”,从诗人的角度阐述了各自对意境营造的独到见解。另外一些诗人的诗歌理论对意境的生发也多有涉及。唐人对意境现象进行思考的深度、广度以及参与研究者的数量超过古代其他任一时期,自发形成了唐代集体性参与意境学说研究的局面,从而形成了唐人对意境理论作出杰出贡献的集体性特色。  相似文献   

9.
意境是情景交融的艺术化境.为了使诗歌意境更加纯美、和谐、鲜亮和富于层次感,诗人在创作诗歌、营造意境时往往偏爱挑选、锤炼"色彩词汇"入诗.诗歌意象在被色彩敷粉着色的同时,诗人的主观情思得以凸现,诗歌意境也在五彩缤纷的色彩词汇地烘托下构建出裱丽斑斓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10.
[2]意境创造与《易》理 意境是最具民族特色的美学基本范畴,其孕育、形成、发展、广泛运用的历史特别悠久,艺术生命力特别强韧。以意境创造为指归,是中国诗歌领域的普遍性的艺术追求。笔者曾对古代文论中的意境学说作过深入探究,1980年在武汉东湖宾馆举行的全国第二次古代文论学术讨论会上,笔者在专题发言中提出;“意境说是在漫长的文学创作与文论研究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孕育于魏晋南北朝,《文赋》为其理论渊源,《文心雕龙》与钟嵘《诗品》开了先河;形成于唐;广泛运用并发展于清;至今沿用不衰,文艺评论的实践中已经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美学范畴。”这一论点在《大会简报》作了详尽的具名报导,又以大会共识写进了大会报导,公开发表。1983年,笔者又在广州珠岛宾馆举行的第三次全国古代文论学术讨论会上就此课题作大会发言;自1981年起,在一些影响较大的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有关的系列研究论文,有的论文已被列入文献题录。上述报告和论文在学术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多次被引用。笔者对《周易》的研究正是从对意境学说研究所引发的。在追本溯源,前顾后瞻中发现,意境创造同《周易》的内在  相似文献   

11.
华语电影与"意境"范畴是水乳交融的。不同时期,华语电影表现意境的手法是有所侧重的。早期华语片注重用电影风格来营造意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注重用虚实结合来营造意境,新世纪注重使用超大的视觉画面、通过情景交融来营造意境。时代不同,一些电影人营造意境手段的侧重点也是有所差异的。  相似文献   

12.
司空图是唐代很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在他的诗论文章中,以诗歌意境为中心,总结了诗歌发展中的一些重要经验,提出了一些著名的诗歌理论。应该说,司空图的意境理论是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并使之系统化。  相似文献   

13.
司空图是唐代很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在他的诗论文章中,以诗歌意境为中心,总结了诗歌发展中的一些重要经验,提出了一些著名的诗歌理论。应该说,司空图的意境理论是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并使之系统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诗歌汉译英的美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美学角度探讨了中国古诗汉译英的一些体会,指出音美、形美、意境美乃是译文成功的关键,并就此给出一些例子。接着,作者对古诗翻译中不可译问题进行了讨论,从而说明绝对的音美、形美和意境美往往是难以实现的。最后,当在表现诗歌内在美与外在美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舍弃后者而重前者。  相似文献   

15.
意境是我国古典美学的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重要范畴,是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的最高美学理想之一,是诗人主观的意和客观现实的境高度交融、互渗、化合之后产生的艺术形象。散文诗是一种融合了散文和诗的长处而被赋予了新质的文学样式,因而散文诗意境的创造就同时跟诗与散文发生了联系;研究散文诗的意境创造,也不能不首先了解散文与诗各自的特征。清人吴乔说:“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饭不变米形,酒形质尽变。”这是说,散文对生活的反映要更直接一些,它更接近也更忠实于生活;诗却更富于主  相似文献   

16.
论"意"与"境"的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意境——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早在王国维提倡意境说之前,已经有人使用意境一词,并对诗歌的意境做过论述,今人研究意境,固然不能抛开王国维的意境说,但也不可被它所囿。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实践发端,结合中国古代的美学理论,总结古代诗人创造意境的艺术经验,探索古代诗歌表现意境的艺术规律,为今人的诗歌创作,诗歌鉴赏和诗歌审美评价提供有益的借鉴,正是本文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汪曾祺小说的意境美表现为:一是将古典诗词的意境化入小说,荡漾古诗词的韵味;二是将绘画的一些审美原则转用到小说中,充满画意;三是将意境同小说人物的塑造互相渗透和交融,意境成为作家塑造人物的手段。"意境"这个中国传统美学范畴率先在当代文学的汪曾祺小说中充满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18.
谈到诗歌不能不谈意境,谈意境不能不谈意象。客观的自然的没有情感色彩的物象被赋予人的主观意念、情感和思想倾向,并通过一定的组合关系形成一种让读者得之言外的语言形象,就成了意象;意象的精心建构便形成了意境。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以下简称《沁》)这首词不仅内容深刻,而且气势磅礴,传达出一种画面壮阔、意境高远的意蕴。笔者认为,如  相似文献   

19.
论小说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长期以来,它被偏狭地运用在抒情文学当中, 很少有人用它论及叙事文学。这不能不说是对意境的美学价值的毁损、因此,要通过对叙事文 学小说的意境及其创造问题进行讨论,以光大意境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燕秋 《九江师专学报》2006,25(2):106-107,114
意境是工笔花鸟画的灵魂,本文论述工笔花鸟画意境美的表现,阐述工笔花鸟画的现状,对其现状作了一些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