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全球公民社会”,公众参与是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原则。安徽乡村环境治理中,政府组织为公众提供的参与渠道明显偏少;乡村环保NGO作用有效性极其有限;末端参与是公众参与其间的最主要方式。深究其因源于基层政府角色定位模糊,促动公众参与的意愿不高;县域环保NGO病态发育的整体态势;公众的环境责任意识较弱,缺乏环境治理热情。欲以环境“善治”而创设乡村“三美”之景,尚需要明确政府职能,切实推行民主化决策,调动公众参与热情;做好简政放权,厘清政府与市场、社会关系,增强互动、密切合作;完善县域环境法规,有序推进乡村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发展与美好乡村建设具有高度的耦合性和内在统一性,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文章通过对黄山市11 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旅游村进行实地调研,从经济贡献、社会文化贡献、生态环境贡献三个方面研究了黄山市乡村旅游对美好乡村建设的贡献效应.研究发现,乡村旅游发展对于促进农民脱贫致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旅游是促进皖南区域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模式.  相似文献   

3.
美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延续和发展,但是由于政府的公共财政投入有限,社会投入不足,农民和集体经济资金短缺,金融融资力度小,造成了美好乡村建设的资金困局。因此,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必须从满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农民改善生活环境的需求、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农村文化、医疗、教育等需求出发,研究资金的筹措渠道,管好用好有限的农村建设资金,破解资金困局。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指导下,安徽省蚌埠市投入专项资金,制定具体方案,稳步推进蚌埠市美好乡村建设。通过对蚌埠市美好乡村建设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在考察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配套设施、环境整治、产业发展、文明培育等方面的基础上,依据关注强度筛选出美好乡村建设的制约因素为资金、政策、产业、人才、思想认识等。针对调研中反映的问题,提出积极筹措高效利用建设资金、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破解政策瓶颈、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乡风文明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美好乡村建设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和乃至今后一段时期,"三农"问题仍是事关我国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全面发展的重大问题,建设美好乡村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一项新举措。在建设美好乡村的实践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一是生态宜居是美好乡村建设的灵魂;二是兴业富民是美好乡村建设的核心;三是民主法制乡村是美好乡村建设的活力所在和根本保障。建设美好乡村唯有站在这一理论高度,才能真正实现城乡同步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6.
我国领导人在党的十八大召开期间提出了令人振奋的构思——美丽中国.而当前,全国上下都紧紧围绕该新构思来全力构建美好乡村.根据文明和谐、生态宜居、兴业富民的建设宗旨来构建美好乡村.但随着我国老年人数的逐渐增多,人口年龄结构已呈现老龄化趋势,因而就怎样的环境才能更加适合老年人来生活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建设美好乡村时,对中老年休闲活动区的规划设计是不容忽略的.  相似文献   

7.
政府财政拨付为主、贷款难度偏大、乡村资本市场融资不可预期、国际投融资渠道不畅等是安徽美好乡村建设中环境治理资金筹集面临的最主要问题。破解乡村治理投融资的难题,需要做到:改革并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促进、规范债券;以优势产业或特色项目的预期收益为基础,推行资产证券化融资;鼓励、引导社会闲散资金投资于环保产业发展,助推乡村环境治理;用好世贸组织规则中的涉农、环保等条款,积极拓展国际市场融资。  相似文献   

8.
民俗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载体,其价值正日益被重视;民俗文化的教化、规范、维系功能需要深化认识.“美好乡村”由安徽省率先提出,是依托新农村建设背景的实施战略,旨在将生态文明、经济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理念有效整合.从民俗文化视阈出发,结合“岱山新村”这一新农村典型,以期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策略思路.首先,从价值澄清入手,把民俗置于文化视阈把握其内涵、特征和功能,以期实现价值引领;其次,结合“岱山新村”进行案例分析,把问题、挑战与条件、机遇客观呈现,以期在此基础上把握利弊长短;最后,提出回应策略,希望“岱山新村”建设勿忘初心、回归生活,潜移默化,实现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美好乡村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美好乡村建设中转化为"生态宜居、兴业富民、民主法制",而它们的实现都取决于村民自治的完善程度。村民自治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解决制约村民自治良性运行的问题直接关系到美好乡村建设的成败。  相似文献   

10.
建设美好乡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淮北市在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效,在分析美好乡村建设存在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推进淮北市美好乡村发展,建设精致淮北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安徽省肥西县全面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其阶段性的发展成果对“美好乡村”建设起到明显的助力作用。基于对国内外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趋势的系统分析,深入调研肥西生态农业发展的条件、路径和现状,针对该县生态资源欠丰富的特点,提出了美好乡村与生态农业协同发展的可推广性思路。  相似文献   

12.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生态文明建设被放在突出位置,进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城镇化影响中国发展前景,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摆脱以往城镇化造成的土地浪费、缺乏规划、城乡隔阂、资源环境破坏,使两者和谐统一。通过生态美好乡村在内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利用阜阳特色农业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导产业与城镇化一体布局,从粮食主产区变为江淮大厨房,为社会提供安全、高品质的食品,完成农业大市到农业强市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3.
基于安徽省土地整治的概况,从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效率、土地利用变化着手,通过比较,分析影响土地整治的区域差异原因,并划分不同整治区域,同时以点代面,选择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典型区域案例,总结影响美好乡村建设下土地整治的主要因素,据此探究差别化的土地整治模式,为政府有序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和土地整治活动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能够有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村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怀安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重点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是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当地发展的重要路径,如何合理利用怀安当地旅游资源,进一步提升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格局,为推动怀安县乡村振兴提供助力,是我们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通过对怀安县乡村旅游的现状和做法的调研,探讨当地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意见,进而为怀安县乡村振兴工作和整体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同时为张家口地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根本目标。针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失衡现象,探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具体路径与方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本文以安徽省为例,指出该省实施的美好乡村建设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并探讨了此项建设从改善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民生活品质四大路径推动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等方法,以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为背景,探析其与乡村公共体育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美好乡村建设为乡村公共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多种途径和条件——乡村经济收入的提高;乡村居民体育文化素质提升;乡村居民的业余锻炼时间明显增多;乡村健身生态环境改善;乡村村庄布局合理。公共体育发展对安徽省美好乡村总体目标具有促进作用。建议措施:通过共享发展理念、城市带动乡村、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互联网+体育休闲旅游等路径发展乡村公共体育。  相似文献   

17.
利辛县美好乡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为内在逻辑,以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前提,采取科学规划的实践方法,促使人的生存一环境的优雅一生态的文明的完美统一,最终建成生态文明乡村,蕴涵着博大生态文明情怀和深厚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皖南H镇中心小学为例,首先分析了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教师的发展困境,然后提出了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教师的发展对策,包括本地师资优先、参与乡村治理、振兴乡村文化。  相似文献   

19.
20.
推动和深化农村产业融合机制,对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起到关键作用.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就必须搞活农村的产业,相继完善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处理欠发达地区乡村产业之间的关系时,毛寺村以培育产业、壮大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理念为途径,并相应提出五大实施方法和五项建议.同时,也可指导欠发达地区,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实施农村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