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位母亲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这孩子只爱听故事,不爱讲故事,爱乱画,不爱写字,胆子大得谁都不怕。”结果,孩子上学后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爱自己乱画,不愿意写字,并常常不顾老师的劝阻和批评破坏纪律。老师和家长都认为他是个弱智儿童,可是检测结果却是“智力正常”。最后经过专家鉴定,才知道孩子患了“语言性智愚症”,其病因就来自于他母亲经常性的口头强化。  相似文献   

2.
有位母亲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这孩子只爱听故事,不爱讲故事;爱乱画,不爱写字;胆子大得谁都不怕……”结果,孩子上学后,不愿回答老师的提问,爱自己乱画而不愿写字,并常常不顾老师的劝阻和批评破坏纪律。老师和家长都以为他是个弱智儿童,可智力测验的结果却是“智力正常”,最后经专家鉴定,才知道孩子患了“诱导性智愚症”,其病因就来自他母亲那经常性的口头强化。在大多数父母眼中,孩子天生就该是听话的,因而对他们的好行为总是视而不见,而对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却格外注意,甚至逢人便讲,殊不  相似文献   

3.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更有人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作为班主任老师更应该满怀爱心,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用爱心铸造师魂。一、热爱学生,把教育当作一项事业来做  相似文献   

4.
从幼儿园回家的路上,心心和妈妈看到两个小朋友在打架,妈妈想去制止,可心心说:"妈妈,别管他们。"妈妈觉得很奇怪。心心说:"我们老师说了,管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不要管别人的事情。"后来,妈妈从老师那了解到,由于班上好多孩子都特别爱管"闲事",上课时也常打小报告,老师没办法才出此下策,谁知道对心心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如果您是心心的妈妈或老师,您会怎样做呢?面对不爱管"闲事"的心心,您有什么妙招吗?  相似文献   

5.
一个喜欢讲故事的老师一定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老师。雷夫非常善于讲故事。当56号教室里的孩子不愿意听老师的话时,雷夫跟孩子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人住在小镇上。广播说.风暴即将降临。镇上的人都去买沙袋,这个男人却不去。别人劝他赶快买.他说:“相信上帝。”雨越下越大.邻居们都搬离了小镇。有人把船放在街上,让他逃,他还是坐在屋子里不动。  相似文献   

6.
《家教世界》2013,(Z1):75
威廉·汤普森爵士非常聋,但他却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这件事。一天晚上,他邀请了几位朋友吃饭。在就餐的时候,一位朋友讲了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笑了,汤普森也和别人一样放声大笑,他说:"这是个十分有趣的笑话,但是我还知道一个更有趣的笑话,你们愿意听吗?"朋友们都说愿意听。  相似文献   

7.
正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次画饼干的活动中,一位男孩只在画纸上画了许多方形,一块饼也没画.当老师走过来时,他连忙把画捂住,很明显知道自己"画得不好".而坐在旁边的女孩立刻告诉老师:"他不会画饼干,他什么都不会."如果此时老师只一味地鼓励"你画得很好嘛……"作用并不大,说不定会让他更难堪.所幸老师是位懂心理的老师,她随意地说:"不会画饼干可以画别的东西,饼干罐子、包装袋……都能画呀!"听老师这么一说,男孩捂着的手放开了,他看着自己的画,有所发现地说:"这是罐子,用来装饼干."老师及时夸奖了他与别人不一样的想象,引来其他孩子一阵赞叹.待活动结束时,教师  相似文献   

8.
你跟我说某个人多么优秀多么出色,我可能还不感兴趣,但说到他有个不一样的特质我却会感兴趣.因为这些才是可以学习的.最该学习的不是别人的成功,而是他不间歇地都在做那些不起眼的小事. 比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门罗,只是个家庭主妇,人到中年才开始写字,她就是写字,每天都写.家里四个孩子,忙完孩子就是写字,也不认为自己写得多好.她说:“生活琐琐碎碎,写字也就是出口,我每天对自己的写作页数有个定量,强迫自己完成.这和年龄增长有关.  相似文献   

9.
马红英 《山东教育》2004,(33):34-34
胡志荣是我班一个个性独特的孩子。他上课时歪着坐,老师请他坐好,他从来不领情,有时干脆一人坐一排,身体不舒服只知道哭,从不愿意跟人讲。对于这样的孩子,我常常是束手无策。一天听故事,他又一人坐一排,身体向后,头靠在椅背上。旁边的小朋友争着告状:“老师,胡志荣不听故事。”“老师,他歪着坐。”我一反往常的做法,对大家说:“聪明的孩子都爱听故事,靠在椅背上听故事,是因为他身体不舒服,不过他很坚强,休息一会儿就好的,老师相信他能坚  相似文献   

10.
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教育。我觉得爱孩子首先得接受孩子。接受孩子,就是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我都接受你,而不是你能给我挣面子、让我高兴的时候我才接受你。当孩子知道老师能够接受一个完整的自己时,他才能感觉到你的爱,才有自信。  相似文献   

11.
黄先生一家刚移民到美国,他5岁的儿子进了一所美术学院办的绘画班。才去了不到5次,孩子就不想去了。孩子说:“老师根本不教画画!每次都是给一个题目,就叫我们自己画,爱怎么画就怎么画,老师一点不管。画完了老师就知道说‘好哇!好哇’,那些美国小孩子的画根本就是一塌糊涂!”  相似文献   

12.
《可贵的沉默》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上课时老师了解到,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并向孩子祝贺,然而知道爸妈生日的孩子却只有几个,且没有一个孩子为自己的爸妈祝贺生日的。最后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孩子们懂得了去爱自己的父母。教学这课的目的是要使学生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做一个既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又能关爱父母和关爱别人的人。  相似文献   

13.
<正>有人说,教育的前提是爱,有时这个爱或许微不足道,甚至像一点星火,但即使这样,这一点星火也许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因为爱,可以创造奇迹。曾经听过一个关于老师以妈妈的身份帮助学生脱离窘境的故事,我至今都还珍藏在心里,它让我明白:有时一个人不经意的对他人的帮助,或许自己忘记了,但那个受过帮助的人,却温暖一生。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不愿意被他人忽略;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不愿意被人瞧不起;每个人都有自己脆  相似文献   

14.
因为爸爸是老师,我最早的记忆是十分得意的。记忆中经常会有人从背后摸我的脑袋说“张老师的儿子”,接着,塞来大肚子蝈蝈或是一只苏雀,甚至有不认识的大个子,搬我的头说:“谁也不兴欺负他!这是老师的孩子!”因为爸爸是老师.我可以和大孩子玩,他们全以和我好为光荣——有个当老师的爸爸真好。然而稍大一些,我就再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爸爸是老师了。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次画饼干的活动中,一位男孩只在画纸上画了许多方形,一块饼也没画.当老师走过来时,他连忙把画捂住,很明显知道自己"画得不好".而坐在旁边的女孩立刻告诉老师:"他不会画饼干,他什么都不会."如果此时老师只一味地鼓励"你画得很好嘛……"作用并不大,说不定会让他更难堪.所幸老师是位懂心理的老师,她随意地说:"不会画饼干可以画别的东西,饼干罐子、包装袋……都能画呀!"听老师这么一说,男孩捂着的手放开了,他看着自己的画,有所发现地说:"这是罐子,用来装饼干."老师及时夸奖了他与别人不一样的想象,引来其他孩子一阵赞叹.  相似文献   

16.
小雨在回家的路上得意地对欢欢说:“我现在已经能弹奏好多首世界名曲了!”其实,小雨一个月前才开始跟老师学习弹钢琴。在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像小雨这样爱吹牛的孩子。可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心理学家认为,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像小雨这样的自我吹嘘不仅是一种正常现象,还是健康心态的表现。在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会自然而然地肯定自己。当他想要引起别人的注意,或者是想让别人了解他所做出的成绩时,会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心情。直到上了小学,孩子才开始对自己有了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事实上,父母看孩子是不是…  相似文献   

17.
<正>不知不觉在教海虚度将近20多年了,曾以为自己已过了感动的年龄。偶然一次机会,和一位家长聊天,聊生活,聊孩子,没想到她说:"在家里我是孩子的妈妈,在学校你是大家的妈妈,你这位妈妈比我更了不起,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听了她的话,我心里顿时百感交集——我是大家的"妈妈",不是一个孩子的妈妈,做老师,做班主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知道那是一种久违的感动。联想到平日里经常看到的一幕:当孩子有事急着想汇报时,他往往会脱口而出:"妈妈,……"发现自己喊错时,又急忙用小手捂住嘴巴偷笑;课堂上,当孩子抢着回答问题时,我们也往往会听到,"妈,老师"可爱的错误发生。  相似文献   

18.
曾经有这样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在老师说应该尽自己所能帮助穷人的时候,他兴高采烈地回到家,告诉自己的母亲,他要从自己家里拿一点东西去捐给穷人。于是他的母亲让他带了一袋土豆。许多年以后,当他再也上不起学,他才忽然意识到,他自己正是穷人,所以他的母亲只能拿出一袋土豆,所以他的老师会用那样奇怪的眼神看着他。在此之前,他根本不知道。  相似文献   

19.
如果某一天孩子问您"妈妈,如果我死了怎么办",不要惊慌,《天蓝色的彼岸》可以帮父母和孩子好好聊聊这个问题。一天下午,哈里和姐姐又吵架了。他想借姐姐的钢笔用用,可是姐姐说他根本不爱惜钢笔,而且爱乱写乱画,说什么也不借给他。哈里一气之下,准备自己骑车去商店买。在走之前他生气地对姐姐说:"我算  相似文献   

20.
《小读者》2008,(5)
有个孩子不爱学习,经常不停地捣乱,老师和同学都很讨厌他。只是有一次,语文老师拿着他的作文问:"这是你自己写的吗?"他点了点头。老师怀疑地对他说:"抄来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