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把握中国传统绘画的文化特征及其深藏背后的民族文化精神,是至关重要的。中国传统绘画是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明显区别于其它画种的、有强烈个性特征的独立画种。本文从中国传统绘画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入手,通过对中国绘画中的山水、人物、花鸟三方面内容与中国文化紧密结合的阐述,说明了中国文化是中国绘画的基础和肥沃土壤,同时又着重通过对中国画语言特质的理解,进一步阐明要正确把握中国画的文化精神,必须从中国文化中寻找中国绘画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成人教育精神的现代重构,既是一项重大的教育实践,更是一项宏大的文化活动。而在“教育实践”与“文化活动”的互动中,不仅显示传统成人教育精神的现代重构的极端重要性和极其急迫性,更揭示了中国成人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本质联系。这也表明,重建的核心环节是以现代视阈解读传统成人教育精神,关键是科学论证重构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而重构路径的理性思考则是方法论选择。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人民为何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最终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有些人依据中国历史上资本主义不发达的情况得出了社会主义在中国是早产儿的结论,即使是得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结论的学者,也仅仅局限于对中国近代历史及其矛盾的分析.对中国历史上悠久的社会主义传统视而不见。其实,中国有着悠久的社会主义传统,中国历史上的社会主义传统有其独具的特点:历时悠久、流布广泛、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所有这些特点不仅影响了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同时也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过程产生了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现代化,是伴随中国社会现代化整个历史进程的。中国文化包括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两个层面。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活动内化和积淀的产物和表现。基本特征:半大陆——半海洋文化;农业——封建文化;血缘——生殖文化;伦理——政治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基本模式:原生态模式——“儒道互补”;再生态模式——“儒释道合流”。中国现代文化精神的基本模式:原生态模式——“五四”文化精神;再生态模式——马克思主义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5.
6.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一种内涵要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及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之人格精神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反映,它对当代中国的人文精神塑造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价值。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在自身内涵要素的陶养培育过程中,从古近代一批文士的隐逸人格精神中汲取了自由精神及批判精神的滋养。隐逸人格精神是独在中国形成传统的隐逸文化的最大精神价值所在,其建构与彰显是在隐士和准隐士独特的生活实践尤其是文艺审美实践中完成的。从此意义上来看,隐逸人格精神实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一种重要的内涵要素。  相似文献   

7.
房产广告作为房地产营销的重要手段,起着推广房产企业项目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也因此与房地产商品之间产生了更深层次的联系,本文首先界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内涵和寓意,奠定整篇文章的前提和基础;其次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房产广告中的具体应用;最后针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房产广告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人化”与“化人”。文化价值的主要功能是表达心灵境界和精神价值的追求,反映生命的时代本质特性和走向未来之境的可能性。当代文化艺术的定位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审视和选择的一种深化,在文化选择中不断提高选择主体—现代人的文化素质。文化之根系乎人,文化目的则是为了人—人自身的价值重建。作为文化精神核心的艺术,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当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我们在对习近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进行分析时,主要可以从一个中心、两个统一、三个层面以及四种方法这四个方面来进行简单的分析。这四个方面之间是具有一定的联系性的,相互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在对习近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进行研究的过程当中可以更加有效地继承并且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促进中国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文化史教学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指出了当前中国文化史教学中或偏重"史"、或偏重"论"、或偏重哲学思想、或偏重典章制度等倾向,并分析了出现这些倾向的根本原因。作者强调,中国文化史教学要以弘扬中华文化理念为主题,兼顾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坚持"史"、"论"相结合,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提倡一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将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与当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既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爱国爱家的精神,又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包含着两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是爱家情怀,第二层次是爱国主义情怀。大学思政教育可以通过课程增容、主题文化长廊、专题讲座、网络文化园等方式与传统文化进行融合,来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2.
弘扬中国精神要基于集合体认知,要认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缘起与现实转化,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旨蕴与基因底色的二维彰显中培育与践行中国精神;要发掘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要建立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机制,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群众性创建;要利用网络新媒体、典型示范、传统节日活动等,营造培育中国精神的环境氛围、生活氛围、实践氛围。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密切,高职院校的发展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应该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但同时,塑造高职院校大学精神需要批判地继承,摆脱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因素,发展具有中国特色、自身特色的高职院校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个人的创新精神既受到“看得见”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影响,还受到“看不见”的环境因素(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不少因素束缚着个人创新精神的发挥,如人情关系文化、“大公无私”文化、等级文化、嫉妒文化等。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主体精神是传统文化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独立精神、批判精神、创新精神。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下,西方国家凭借政治、经济、科技等优势,大力推行文化殖民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给发展中国家传统文化主体精神培育带来许多新挑战。为此,应从文化全球化时代语境出发,夯实传统 文化主体精神培育的物质基础,用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先进文化培育传统文化主体精神,以更好提高传统文化的主体性、独立性、自主性。  相似文献   

16.
本分析了杨靖宇对传统化的慎思而明辨的科学态度。挖掘了传统化对杨靖宇人格精神形成的积极影响。在杨靖宇研究上,也初步提出了传统化对杨靖宇人格精神产生负面影响的学术看法。  相似文献   

17.
考察中国传统文化,应从文化的整体性出发,从物质经济文化、社会关系文化、经典型文化、民族文化心态四个层面上概括其主要特点。这雄伟壮观的传统文化,是各民族文化上的兼容并蓄、长期融合创造出来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由这传统文化凝结成的。这民族精神,从价值观念看,个人对于社会,义务重于权力,整体利益重于个人利益;从精神境界看,把道德需要看作人的最高需要;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民族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集中表现,是文化遗产中的无价之宝。  相似文献   

18.
浅谈中国红     
本文通过时"中国红"历史渊源探究,从中国传统对于红色的喜爱,到现代"中国红"文化的兴起进行阐述,并对中国红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提出了"坚持立足传统,多样形式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丰富的文化意涵,主要体现在它始终坚持文化自信,深刻揭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基础和精神支撑,生动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结合,充分彰显中国精神在新时代的重要价值,从而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是物质--技术层面和制度层面的,又是精神观念层面的,有赖于中国历史上形成的独特精神因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丛书>从多角度对此作出了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