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各校都非常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几乎都有要求教师要写教后反思,但都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笔者认为只有这个学习主体,有学习反思的意识、反思的习惯、反思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那么高中物理教学,教师要从哪些环节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又要培养学生哪些反思习惯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从以下六方面入手引导、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成效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2.
学习需要反思,没有反思的学习是不可能深刻的:学习是反思的,反思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究,重构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解题策略和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思性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反思是教学活动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上完一节课,教师或学生都要想一想这一节课效果如何,有哪些收获,有哪些失误,如何改正失误。只有学会了反思,才能找出教学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才能不断地成长和进步。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从学生的反思和教师的反思两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反思中让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延伸,让阅读反思成为一种习惯。一、在自我提问中反思,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前预习中让学生按照自我提问的方式进行思考“,我理解了课文中的哪些生字词”“,我读懂了哪些内容”“,我找出了不懂的词、句、段了吗…  相似文献   

5.
正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水平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反思性学习,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乐于反思,敢于反思,善于反思,帮助学生形成反思意识,逐步培养数学反思的习惯。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反思反思,是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再回顾,再思考,同样离不开特定的情境驱动。教师要基于学生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下学会反思。那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反思些什么呢?1.你已有的教学行为与新理念、新教法有哪些不适应的地方?2.你在课堂上是否注重与学生沟通和合作?3.你是否留心你的思维方式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4.你的课堂设计与学生的实际收获之间有多大差距?5.你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还是你的教?6.你有没有在意你的教学是否真的有效?7.你面对学生时是否公正、真诚、热情?8.你用了哪些方法帮助学生改变以往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9.你有学习计划和反思记录吗?(摘自《中小学管理》)教师应“反思”些什么?…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下学会反思。那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反思些什么呢?1.你已有的教学行为与新理念、新教法有哪些不适应的地方?2.你在课堂上是否注重与学生沟通和合作?3.你是否留心你的思维方式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4.你的课堂设计与学生的实际收获之间有多大差距?5.你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还是你的教?6.你有没有在意你的教学是否真的有效?7. 你面对学生时是否公正、真诚、热情?8.你用了哪些方法帮助学生改变以往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9.你有学习计划和反思记录吗?教师应“反思”些什么?!安徽@曹莉莉…  相似文献   

8.
高中数学是高中的重点学科,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候要注意学生的掌握情况和解题思路,保证综合题型的正确解题方式。反思性教学说的就是教师不能机械重复自己的教学方法,要注意学生的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改变,同时反思教学也是要求学生进行反思,总之最终反思结果是要对教学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烈日下的反思"是一种形式大于内容的反思,是一种表演式的反思方式。这样的反思为什么能赢得学生的掌声呢?我认为,这是师生对反思的误解导致的。首先,很多老师认为只有犯错误的时候才需要反思,这是非常狭隘的认识。学生打架了要反思,抽烟被抓住了要反思,学习成绩退步了要反思……可是,我们很少要求三好学生反思,运动会上得了第一名的学生反思,学习成绩进步很快的学生反思……这是为何?因为我们戴着有色眼镜看"反思",把它当做一个纯粹的贬义  相似文献   

10.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二者密不可分.数学教学灵活多变,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不仅仅是教师教给了学生哪些,还主要取决于学生到底学到了哪些,学生有哪些收获.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换位思考,多从学生角度来考虑教学,如备课、组织课堂,进行教学反思,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1.
马胜华 《学周刊C版》2011,(5):194-195
在教学实践中.实时实地反思自己的实践教学素养、能力与境界.对自己业务能力的提升友提升教学实践的有效性至关重要。教师要有效地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完善知识结构和提升教学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使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使自己由知识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型。那么.通过哪些方式可以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呢?在教学实践的不同阶段应反思哪些问题才能促进自己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呢。  相似文献   

12.
两年多来,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呈现了可喜的变化。学生的知识面广了,学得活了,学习兴趣浓了,课堂开放了,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力增加了。在看到这些变化的同时,又要冷静下来对目前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困惑问题进行反思。"摸着石头过河"究竟摸得到哪些石头?摸得怎样?有哪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一、多样化与优化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作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  相似文献   

13.
对于创新教育,多数人都会想到新方法、新模式。其实,有教育行为以来,经历了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已经没有太多的方法和模式是前人所没有尝试过的了。我们要做得更多的时候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活动,有哪些是有针对性的行为,而又有哪些是习惯使然。我们要做的就是经过认真的思考,打破自己的窠臼,用最合适的方式,去教授每一节课,去教育每一个学生。从参加工作至今的十五年中,我一  相似文献   

14.
《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说的就是对教学的反思,这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可缺少的途径。就高中生物教学而言,反思可以包括前瞻性反思、过程性反思和后续性反思三个方面。一、前瞻性反思,优化教学设计1.反思活动的目标教学中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要达到的主流目标是什么?要实现这个主流目标,可以选择哪些关键的素材、资源、活动事件等?对所选材料要“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取其长处,去其糟粕,避免差错。在“植物激素调节”第二课时“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  相似文献   

15.
反思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发展潜能的学习方式。反思是一个能动、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是一种建构主义的学习方式。学生认知从最初对知识的复制、拷贝到具有个性化的观点认识、思考方式、解决能力,都融入了个人的主动建构,而不是传递的结果。反思,可以使学生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使学生在自身的生活背景和学习起点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创造数学。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反思热情、建构学生的反思方法,使学生的心智发展历程由技术层面发展到创造层面。一、以集体讨论为反思起点,概念形成创新概念形成的关键是要重视意义建构过程,而不单是强调记忆…  相似文献   

16.
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的反思,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如果学生仅仅关注课堂中的收获,而不能对自己的收获的过程进行反思,就注定了他们的认知是肤浅的。反思理应成为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和意识。提出要依循认知规律,鼓励学生在情境中反思;深化认知体验,鼓励学生在过程中反思;铺设后续路径,鼓励学生在总结中反思,真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学生观是影响教学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具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会采取与其相应的教学方式,其教学方式又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新课程实施阶段,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学生观。那么,传统的学生观有哪些弊端,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观应包含哪些内容,他们对教育有哪些启示呢?本文就此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8.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促进了当前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在不断的反思中不断地进步,教师在动态的反思中进步,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在不断地进行反思,对小组合作探究方式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9,(35):66-67
反思能力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需要逐渐养成的重要的思维能力,没有反思的学习是不可能深刻的,《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正是说明了反思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本文介绍了几点利于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正> 常言道:"反思三年成名师"。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点认识和体会。1 课前反思课前反思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预测和设想。所以,课前反思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一是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必须要对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