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民族院校对新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强调以民族团结教育为重要内容的入学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开展校园活动等途径,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理论等内容的教育,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切实担负起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任,推动教学管理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对民族院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认识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和重要前提,在民族院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开展校园活动等途径,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理论等内容的教育,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切实担负起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我国民族院校普遍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对民族院校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爱国主义教育。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民族团结工作的需要,关于《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中的"五个认同"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把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当成党和政府以及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培养造就一批专业化、高水准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教师队伍,通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教育;拓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新途径等措施和手段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  相似文献   

5.
对新疆地区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和重要前提,在我区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理论等内容的教育,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切实担负起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任。  相似文献   

6.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和维护祖国统一教育的主干课程,是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的必修课,承担着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祖国观、文化观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7.
胡英俊 《教师》2010,(23):125-126
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凝聚力、向心力的民族,对青少年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进行爱国主义的重要体现。也是时代的要求。如何对青少年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一项研究性课题。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编《民族团结观调查问卷》,对云南德宏民族乡镇、村寨的人群进行调查,了解青少年对民族团结的看法,分析青少年民族团结观的现状、心理结构和水平。为进一步从理论上研究民族团结的心理机制和规律奠定基础,也为我国改进和提高民族团结教育质量提供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支持。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凝聚力、向心力的民族,对青少年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进行爱国主义的重要体现,也是时代的要求.如何对青少年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一项研究性课题.  相似文献   

10.
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历史观、平等观、团结观、互助观、和谐观、发展观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民族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民族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应主要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等途径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  相似文献   

11.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有必要深入探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涵、功能与发展路径。从内容、目标、对象三个角度,可以基本明确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理论内涵。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容包括中华各民族的民族问题、民族关系、民族文化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目标包括"团结"和"进步",二者互为倚靠、不可偏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受教育者,而不仅仅是少数民族受教育者。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应当强调国家观念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而不应仅仅针对某个或某些特定的民族。民族团结教育的核心功能主要表现在"文化""德化""教化"三个方面。"文化"功能是指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科学理性水平的提升;"德化"功能是指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各民族情感、信念和意志的变革;"教化"功能是指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的自立自强和自我创新。随着形势的发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面临"文化"相对薄弱、"德化"有待加强、"教化"有待提升等挑战,应从解决语言问题、物化问题和普遍问题三方面着手和用力,有效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民族团结,事关国家的根本利益,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的未来。中小学应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校、家庭、社会要密切配合,通过多种方式教育引导中小学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信念和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3.
结合当前国内外民族问题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社会成员民族观的形成发展规律,以及对其进行教育的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面临的紧迫任务。回顾和总结近年来我国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实际状况,对于深化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断加强和改进民族团结教育,促进我国新时期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为重点内容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从学校入手扎实抓好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各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提高各族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自觉性,增强各民族的向  相似文献   

15.
民族团结教育与乡土教材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党和国家一直非常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并没有因此在民族团结教育教材的开发上实行"一刀切",而是以中央精神为主线,采取多种形式开发乡土教材.这符合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教育实际,有利于发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性.从少数民族学生最熟悉的民族文化、乡土文化入手,贯穿于大、中小学教育教学之中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民族团结教育系统,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国家统编的民族团结教育教材通过概述形式从"面"的角度强调各民族之间加强团结、共同繁荣的重要性;各地区编写的民族团结教育乡土教材则从本土实际出发,强调各地区、各民族作为中华民族"一体"之"多元"中"一元"的特点和重要性及各民族之间共存共荣的关系,从多元的角度以"点"的形式深入挖掘乡土资源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相似文献   

16.
沙湾县东湾镇在借鉴各地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并取得了成效。当地民众对民族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建立起较为健康的民族观和世界观,基本实现了各民族团结互助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7.
构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必须优先发展民主教育,提高民族群众文化素质。做好此项工作,重点从"全面认识民族教育现状,坚定一个民族教育目标,坚持做好三个优先,加强四个抓实,贯彻五项工作"等几个方面贯彻落实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才能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做真、做实、做到位。一、全面认识民族教育现状任何工作的开展,均必须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实际,知彼知己,方能百战百胜。  相似文献   

18.
乌兰夫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决定了他的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祖国观和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由此形成了他的维护祖国统一和增强民族团结的思想,并付诸实践。他认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互动的因果关系,他以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维护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他提出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基础的思想,他指出要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并要有全局和整体观念;他强调要分外珍视用血和汗凝成的各民族兄弟般的团结,首先提出了蒙古族和汉族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提出了解决民族问题和加强民族团结的十六字方针,认为干部团结是民族团结的关键;他指明要不断巩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必须对干部和群众经常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教育。乌兰夫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思想不仅是丰富的,而且是深刻又始终不渝,我们可以说乌兰夫60年的革命生涯就是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各民族的解放、发展而奋斗的60年。  相似文献   

19.
《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一门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阵地。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利于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在中小学课程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在梳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指导下,以民族认同观、民族国家观、民族宗教观、民族历史观、民族文化观、民族团结观和民族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民族观教育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既具有一般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更具有区别于一般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为显著的民族性特征。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特征预示着在推进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进程中,应由“粗放式研究”走向“集约式研究”、由“单一民族、民族国家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走向“多民族、民族国家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由“学院研究”走向“田野研究”、由“研究中国”走向“中国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