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颁奖台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新的学期又匆匆而至,我们在这一个全新时段里,请思考一个全新的命题:天地生人,唯我独尊。"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请同学们随意联想,并将结果形成文字(不超过1500字),投稿至"重庆市渝中区双  相似文献   

2.
肖湃 《辅导员》2011,(10):60
甲:有一扇橱窗,装载了一个又一个的奥秘;引发我们思考无穷无尽的问题。乙:仰望浩瀚宇宙璀璨星空,人类是否唯一?人类究竟从哪里来?最终又要往哪里去?甲:再看我们的身体;为何左右对称?简直就是一个百思不解的谜……乙:看似简单,却包含着深奥的道理!大脑思考的细胞被激活,我们要去探秘!合:博物馆啊,你是历史的橱窗,  相似文献   

3.
【案例】一、动画激趣 ,导入新课师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 6自然段 ,看看狼是怎样找碴儿的。 (多媒体播放动画 )师 :请同学们边看边想 :狼找了几次碴儿 ?生 :狼找了三次碴。师 :同学们看得很认真 ,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狼找碴儿的。二、读文质疑 ,读议解疑 ,学会读书1 .读文质疑师 :我们先来看狼第一次是怎样找碴儿的 ,请大家自由读 2~ 3自然段 ,边读边想 ,有哪些内容读不懂可以提出来。(读书思考后质疑 )生 :哪里是上游 ?哪里是下游 ?生 :“温和”、“找碴儿”各是什么意思 ?生 :狼是怎样找碴儿的 ?它的态度怎样 ?生 :它为什么要找碴…  相似文献   

4.
本期问题:如何看待幼儿园综合教学活动中学科知识学习低效甚至无效现象? 在"圆圆的馒头哪里来"活动中.执教老师先出示四幅分别画着"馒头"、"面粉"、"小麦"、"农民伯伯在劳动"的图片,请幼儿说说上面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幼儿念歌词:"圆圆的馒头哪里来?白白的面粉做出来.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小麦磨出来.黄黄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接下来就是唱歌环节.最后,该教师提醒幼儿要爱惜粮食.  相似文献   

5.
宋洪昌著,福建教育出版社定价:29元内容简介:一批名校长质询:教育的"根"在哪里?教育的灵魂是什么?教改之路如何走,走向哪?学校要为学生打造什么样的课堂?"人师"从哪里来?郑杰、卢志文、韩志亮、高万祥、王崧舟、窦桂梅等51位知名校长的独到思考和前瞻观点,为我们打开一扇扇窗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越学越没有了灵气?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体验到快乐?带着一种全新的眼光审视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弊端。一、用心一句,胜过千言万语案例老师说:"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文,看谁读得好。"学生们一个接着一个读起书来。老师说:"你读得真棒!""你真了不起!""为他鼓掌!"一节课下来,掌声、表扬声不绝于耳。如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只有把树林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时,他才能对每一棵树形成较完整的表象.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应当这样来安排教学过程,使得高年级学生能从整体上分析完整的课题,去思考一些较重大的带有探索性的问题."这个"整体上""重大的""带有探索性的"问题就是我们所说的"大问题".那么大问题从哪里来?如何提炼大问题?下面,结合工作室近日研讨的"圆柱体的表面积"的教学来谈谈我们在这方面的尝试. 教学片段 (课前,教师让学生做了三件事:(1)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圆柱;(2)写出制作的步骤;(3)记录制作过程中的发现.课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展开) 师:昨天我们布置了三件事,那我们一件一件来讨论.首先请同学们把自己做的圆柱扬一扬,小组内的同学互相看一看,交流一下你是怎么做的,做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改革至今日,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应用题占用大量教学时间,却仍是学生眼中的"头痛题"?问题出在哪里?笔者仅以"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有关应用题"为例,谈谈自己教学中"提纲挈领"的一点感受。  相似文献   

9.
一场"寻根"之旅 或许在尚未开蒙时,我们就曾思考过: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向何处去?念书之后,才知道这是经典的"哲学三问".其实,这三问不仅是哲学问题,还是天文问题.我们围绕这三问的冥思苦想,都会汇集成一个共同的天问:宇宙,是如何诞生的? 宇宙的年龄到底有多大,目前尚无确切的答案——可以肯定,它的诞生时长早已超过一切...  相似文献   

10.
一堂“失败”的好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案例选登【按】———这是来自新课程实验区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值得我们去思考几个问题:1.这堂课失败在哪里?为什么失败?2.你是否同意这是一堂“失败”的好课?如果同意,好在哪里?如果不同意,为什么?3.这堂课由你来上,你将如何设计?  相似文献   

11.
<正>【文题展示】时值九月金风送爽,大家跨进了憧憬已久的中学校园,感觉一切都是新的:新校园、新班级、新老师、新同学……全新的感觉、全新的生活,让我们眼前一亮。谁不想向新同学、新老师展示一个最具魅力、独特可感的"我"呢?请以"这就是我"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写出自己的个性来!  相似文献   

12.
这片地域之所以特殊,就是因为它没有清晰的边界。我们请气象学者、地理学者、历史学者、经济学者、中文学者和语言学者分别从自己的视角为"江南"划界。在这些论述中,"江南"呈现了迥然不同的面貌,它的边界飘忽不定。我们用地图来解析专家的"江南"概念,为的是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在辨析"江南"的过程中,这块地域的独特之处渐渐明了了。"江南"是一块由民意划出的地域,它代表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极致向往。它到底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3.
游戏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中班)目的:练习说连贯的句子:从……来,到……去。准备:玩具汽车头一个,硬纸制作,可以挂在脖子上;车票若干。玩法:请一名幼儿当汽车司机(把车头挂在胸前)。司机:“笛笛笛,汽车要开啦,谁上车?”幼儿甲:“我上车。”司机:“你从哪里来?”幼儿甲:“我从杭州来。”司机:“要到哪里去?”幼儿甲:“要到北京去。”全体幼儿:“请你快上车。”甲幼儿上车,做一投币动作,按顺序站在司机后面。乘客满了(可规定人数),司机宣布开车。司机带着乘车人跑一圈,说:“到站了,请下车”乘客们就回原位,游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说过: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创造工作。而创造来源于哪里?来源于学习、努力、思考与交流。身为教师的我们也应该根据这四个方面来培养一群"狼"学生。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学习认知的动力。"那么我们不得不思考,兴趣从哪里来?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哪里来?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一首优美乐章的序曲。开始的情境创设得好,就会引人入胜,燃起孩子们求知的欲望,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相似文献   

16.
卢桂芳 《师道》2020,(1):14-16
我对乡土文化的兴趣起源于十多岁时对自己身世的思考:我是谁?我来自哪里?在我的家乡,卢氏家族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在全东山镇4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散落着三十一个自然村,唯有我们家姓卢。意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人类哲学史上最著名的终极三问"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到哪里去?"便在我的潜意识里萌芽。  相似文献   

17.
【片段1】师:同学们,在写"肺"时,应该注意什么?生:右边不要写成城市的"市"。师:请同学们自己在纸上写三遍。(生写)师:下面来看"腭"字。"腭"在我们人体哪里?生:嘴巴里面。师:具体在嘴巴的哪个位置?  相似文献   

18.
我们对"蝴蝶效应"并不陌生,那么,是不是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会对后果有严重的影响呢?这种效应产生的临界点在哪里?人类能够避免或者利用这种效应吗?请看P32《蝴蝶与龙卷风》。  相似文献   

19.
一、一节课引起的思考听一位教师执教老舍的《猫》,忽然产生一个疑问。什么疑问?暂且搁一搁。这位教师的教学思路是:(1)学生通读课文后,教师提问:这篇课文先写了猫的什么特点,后写了小猫的什么?(2)当学生从课文中寻找到"古怪"和"可爱"后,教师又问":古怪"表现在哪里呢?我们先着重来解决这个问题。(3)学生在课文中找到表现猫"古怪"的语句,抓住"老实—贪玩、  相似文献   

20.
教学过程描述一、描一描,说一说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生:秋季。师:秋天是树叶飘落的季节,老师从网上搜集了一些树叶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多媒体出示)这些树叶漂亮吗?想不想描下它的形状来?请你拿出印有树叶的纸,从里面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缘一笔描出它的外形来。(生动手描树叶)师:谁愿意给大家演示一下自己是怎么描的?(师请两名学生上台演示,并说说从郑州哪里开始描,到哪里结束)师:其他同学能说说你是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的吗?师: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缘描了一周。请看,(课件动态演示沿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