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两个先行区”的战略构想,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高校统一战线应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融入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充分发挥统战工作的职能作用,尽最大努力为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
关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内城市群体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长远建设必须立足于以"福州-厦门","温州"和"汕头"为核心的海西城市群之协同发展,以加速完善基础建设,引入总部经济为主线,通过打造海洋经济,打破行政区域束缚,扩大经济腹地的辐射范围,进而消除地区差异,统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晨东  卞玺 《教师》2012,(26):68-68
目前,"海峡西岸"(以下简称"海西")概念被写进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随着建设海西经济区战略构想的提出、启动并全面推进,这个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对应中国台湾海峡的经济区,已经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效应。建设海西经济区,有利于整个福建经济的优势发展,有利于提升福建在东南沿海的影响力,有利于构建促进祖国  相似文献   

4.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正全面推进,福建高等教育在海西建设过程中能否发挥重要作用,人才建设是关键。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机理出发,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剖析了福建高等教育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适应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福建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5.
梅州对接融入“海西经济区”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当前我国经济区域规划发展中又一个重要的发展区域,其独特区位优势、产业辐射集聚效应正成为海峡两岸中国人经济崛起的福地,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梅州应该借助这一有利时机,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条件,克服劣势因素,积极地对接融入到海西经济区当中,来实现梅州跳跃式战略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转眼,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已有5年了,它使福建省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使海峡两岸的交往越来越紧密,显现海西效应为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高度关注民生是是构建海西的基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强势崛起的保证。关注民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又与海西的崛起、和谐社会的构建是高度统一的,因此,必须在海峡西岸的崛起中关注民生,在关注民生中构建和谐海西,以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奋力崛起。  相似文献   

8.
海西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构想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西区是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推进海西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对于整合地区经济、加快海西建设、推进国家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加速国家和平统一的进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从区域功能定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海西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提高海峡西岸经济区竞争力,最终实现两岸经济长期合作双赢的新格局。文章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域优势,分析了温州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必要性、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培育福建旅游精品 服务海西经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增强武夷山、闽西南土楼、鼓浪屿等景区对两岸游客的吸引力,拓展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两岸共同文化内涵,突出"海峡旅游"主题,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的战略定位,提出打造福建旅游品牌,服务海西经济建设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央关于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重要战略部署。这种战略部署,赋予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以深刻的政治内涵。本文试图从政治学视角出发,探讨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实现祖国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陈成栋 《闽江学院学报》2009,30(6):22-25,42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为闽台物流业交流合作提供新的发展契机,闽台亟需探索物流资源整合途径与合理模式。物流资源整合相关的经济学理论主要有区域分工贸易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产业集聚理论、增长极理论、点轴开发理论等。这些理论为闽台物流资源整合提供了应用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海峡西岸经济区跨越多个行政单元,在建设过程中,协同发展应成为核心理念,以求经济一体化。为使区域内各地域单元(子区域)资源整合和系统化运作,必须实施资源共享型、优势互补型、关联互动型和联网辐射型等协同发展的模式。并要建立联动机制、协调机制和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4.
海峡西岸经济区地方政府创新的演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海西地方政府创新的时间脉络和空间脉络的演化进行分析,总结出海西地方政府创新的演化特征为:地方政府创新的分布极不均衡,核心地方政府创新的示范效应较弱,地方政府创新的路径锁定。提出海西地方政府应提高创新主体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创新应逐步走向地方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的一项重大区域发展举措,不仅有利于推动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而且有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建设服务广大中西部地区的综合开放通道。关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现有研究主要是在区域发展战略、功能定位、区域对比以及具体的提升策略方面,缺少从管治角度进行的分析。基于此,首先对管治理论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分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所面临的区域协作问题,并就其多中心区域格局下的空间协调和管治构建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明确提出了海西建设的战略意义和目标,福建省高等教育在海西建设如何发挥核心作用,人才培养是关键。构建福建高校的人才培养和保障基地建设具有重意义。因此,要从高校的办学定位、专业结构,内涵建设等几个方面来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为海西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海峡西岸经济区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协调发展的战略意义和社会经济基础,认为要进一步开展基础产业、农业产业化、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海洋经济和旅游业等方面合作,并提出了两大经济区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加快福建县域经济发展,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是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实现县域经济跨跃发展,要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发展理念,继续推进工业化进程,发展"飞地工业",鼓励产业梯度转移,加快县域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