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小说《故乡》中有这么一段话:"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象,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象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为什么"我"想到希望会忽然害怕起来?作者所说的"手制的偶象"究竟是指什么?为什么说闰土的愿望切近而"我"的愿望茫远?  相似文献   

2.
《故乡》中描述了三个“故乡”:回忆中的,现实中的,理想中的。也即“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小说突出描绘的是现实的故乡,它一方面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我国农村经济日趋破产,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现实;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进步的知识分子要求改革现状,希望农民有新的生活的愿望和决心。“我”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带有神异色彩的美的故乡。这种美好的回忆无疑是因闰土而起的,少年闰土在“我”的心目中简直就是“美丽故乡”的象征。深蓝色的天幕上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一望无际碧绿的瓜田,在这童话般神奇绚丽的背景下,“我”理想…  相似文献   

3.
<正>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少年成长"为主题,编排了《故乡》《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于勒》《心声》四篇小说。相对来说,《故乡》的主旨更广、更深远。尤其是小说末三段,矛盾重重,有对现世生活的不满;有对"希望"的想象,期待"新的生活";但又开始害怕,这所谓的"希望"是不是"自己手制的偶像";最终通过"路"的比喻求得一个令自己心安的结果:"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初中课堂上讨论鲁迅  相似文献   

4.
我从不像大多数女孩一样,有着对台湾小天王周杰伦的痴恋,也不是什么“玉米”、“笔迷”,更不会像大多数人一样为自己的偶像发狂。我只是偶尔听一听她(他)们的作品。娱乐圈就是这样的,是实力与人气的比拼。漫步云端的明星也许会一不小心跌入万丈深渊,从此隐姓埋名。但他,却一直是被众人关注的焦点人物。去年4月份,他还来我们阿克苏,实现了他的慈善愿望。他是谁?他就是电影《神话》中的男主角成龙。成龙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偶像”。虽然他没有阳光帅气的面庞,没有青春激情的热力四射,但他那“痛过依然快乐”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众所周知,成龙…  相似文献   

5.
来信摘登     
《下一代》2004,(12)
我曾在《下一代》杂志上读过:“青春是一支歌.友谊就是动人的音符,青春是一片蓝天,友谊是大地、月亮、星星。”我以为,友谊是天空中最亮的星星,它会给人宝贵的光亮,让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迷失方向,增添克服困难的力量。我想通过“友谊传呼台”这个栏目来满足我交友的愿望。我希望在学习之余,能够得到来自远方的友谊。  相似文献   

6.
苟伟——我型我Show每个看过去年《我型我SHOW全国偶像歌手大赛》的人都知道,苟伟是个有“份量”的人,不太符合一般人对于“偶像”的标准,而他参加的却是一个挑选偶像歌手的比赛。不过庾澄庆曾经对他说:“你不需要减肥,那  相似文献   

7.
《教参》说,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告别母校的,我以为它是告别恋情的。教材认为“彩虹似的梦”是“暗指作者昔日的愿望和理想”,我以为是指昔日的恋情。“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为何要到康河畔“青草更青处”去寻梦呢?由此,我想起了汉代古诗《饮马长城窟行》中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同志说,他创作话剧《蔡文姬》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曹操翻案”。当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艺术家们演出此剧的时候,他老人家一边看,一边流泪,非常激动地对曹禺同志说:“《蔡文姬》我是用心血写出的,蔡文姬就是我。”现在,对于《蔡》剧的主题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为曹操翻案,有的认为是蔡文姬“重睹芳华”,还有的则认为是表现民族团结,等等。这些意见谁对谁不对,谁更接  相似文献   

9.
郑宏萍 《学语文》2004,(1):14-15
执著于人生道路的探索,是鲁迅一生上下求索的目标,也是其小说《故乡》深层叙事结构下的诗意逻辑。“故乡”不是“走向虚幻”和“理想幻灭”的终点驿站,而是“在荒地上踏出新路”征程的起点,是以“我”为代表的“少爷”一代人和以闰土为代表的农民一代人在封建自然经济解体以后寻求希望之路的出发地。解析《故乡》的叙事结构,不难发现鲁迅笔下如此深邃的意蕴。玛丽·劳勒·莱恩把计算机的递归功能术语引入叙事学,他说:“关于递归现象,叙事学家们至少对其中一种形式是非常熟悉的,那就是故事套故事或故事里嵌着故事。这种嵌入现象也可以用‘堆…  相似文献   

10.
小飞哥哥: 你好!我是《音乐世界》的忠实读者,这次给你写信,希望你能在百忙、万忙之中抽出一段宝贵的时间帮我完成几个“星愿”,如果可以的话,那我就先在这儿向你道声“Thank you”。我的第一个“星愿”是:我是竹野内丰的忠实Fans,我想要有关他的资料。我的第二个“星愿”是:我希望你在寄给我偶像照片的同时也寄上你的签名照片,你不知造,我这人最爱收集的东西就是照片了。非常非常感谢! 上海妹妹:文洁  相似文献   

11.
“好课”,顾名思义就是要超出一般,有个性,有“看点”,有新颖独到处,流于一般、四平八稳无所谓“好”课。“好课”应当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我以为可以借用陈云同志的“不唯书、不唯上”,再加一个“不唯课堂”这样“三个不唯”来确立。不唯书。就是不唯高架的理论和教科书上的现成定论。《马背上的小红军》课文题目经修改后叫作《倔强的小红军》。一位教师为此在自己的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比较两个课题,看哪个更适合于眼前的这位小红军。”经过激烈的争论学生们得出了这样的认识:“课文说到底就是为了谁‘上马’,因为谁上…  相似文献   

12.
王保东 《小学生》2005,(B02):F0002-F0002,3
元旦前夕,我和《小学生》杂志编辑部的同志到学校去组稿,请孩子们谈谈自己的新年新愿望。孩子们的话,让我倍感沉重,回来之后,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许多孩子表达了这样的愿望:“我希望明年爸爸妈妈不要因为我考不好打我骂我了。”“我希望新年以后我可以成绩好一点,那样爸爸妈妈就不用怕去开家长会了。”“我觉得新年一点都不好过,正赶上期末考试,不能痛痛快快玩。不考试该多好!”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盼星星,盼月亮,越盼心里越亮堂。” 是啊,一个人心中如果有了自己的一个美好的愿望,向往着它,那心中肯定是美滋滋的。赵丹敏目前的心态就是这样。你听,也不知是什么时候他从电视机里播放的现代京戏《智取威虎山》中学来了这样的戏词儿:  相似文献   

14.
“小粗心,该去发明训练营上课了。”小灵通在窗外喊道。正咬着笔头在冥思苦想的小粗心一听,连忙放下笔,跑了出去。“小粗心,你的作文写完了吗?就是那篇《我的愿望》。”小灵通边走边问。“没有,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写,我的愿望就是希望考试能少点,可李智祥阳晓婷这也不能写给老师看啊!”小粗心烦恼地说,“你写的是什么啊?”“我希望在外地工作的爸爸今年过年能回家。现在每到春节交通就很紧张,我爸爸去年就是因为没买到火车票所以没回来过年。”小灵通说。“是吗?那希望你的愿望能够成真。我的爸爸妈妈可都在身边啊,看来借鉴你的是不可能了。我…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故乡》是“我”归乡又离乡的故事,也是“我”的自我心灵的旅行,其间,童年体验中的“故乡”得到重新体认,物是人非的残酷现实却陷“我”于绝望的境地,郁郁感伤的情调重重包围着我,使“我”艰于呼吸。但绝望并没有成为“我”心灵之旅的终点,而恰是艰苦卓绝“抗战”的起点,于是我们发现了小说中的一个关键词:走。“走”作为实践活动,在这里不是简单的走开或逃离,而是一种反抗绝望的生命体验。有人曾经认为《故乡》结尾的议论是不必要的,甚至认为这样的议论有添足之嫌。实际上作者并没有对希望作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希望也不是盲目而肤浅…  相似文献   

16.
论读书     
读书,人才更像人。如果一个人有了“知识”这样一个概念,并且认识了自己知识贫乏的现状,他就可能去寻求、靠近知识。相反,如果他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他就会远离知识,在他自以为是在前进的时候,走着倒退的路。当我读书非常少的时候,我就产生了求学的强烈愿望。当我知道了世界上书籍数目如何庞大的时候,我又产生了分辨好坏、选择好书的愿望。  相似文献   

17.
同一篇作品,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认识,对于鲁迅《故乡》的主题,有人认为“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民的贫困生活,表达了追求新生活的愿望”;有人认为“反映了纯真的人性被扭曲”;有人认为“表达了渴望理想的人与人的关系”。我认为做乡》的主题是多元的,鲁迅的思想是复杂的,彷徨的。他既对束缚人们思想的封建制度强烈不满,主张改革,又对辛亥革命的不成功给人民带来困苦表现出无奈。  相似文献   

18.
偶像的偶像     
一天,偶像遇到一位自信的少年,他本来以为,那少年会向他顶礼膜拜的,便摆出一副鼻子朝天感觉特好的模样。可是,那少年却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着,理也没理他。偶像吃了一惊:“你?疯了吧?”少年反问:“你判断失误,糊涂了吧?”偶像大惑不解:“别人见我都顶礼膜拜,为什么你……”  相似文献   

19.
施一新同志的考据(见《中学语文》今年七月号《“豆腐西施”源于〈何典〉》),有一个不能算小的疏忽:《故乡》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一年五月的《新青年》第九卷第一号(见《鲁迅全集》第一卷《呐喊》注释);就是课本原文后面,也明白印着作者自注的写作时间——“一九二一年一月”。可是,如同施文所说,鲁迅却是在一九二六年刘半农先生校勘再版《何典》请他作序的时候,方才读到这本书的;这以前两三年,他仅仅在《申报馆书目续集》上偶然看到过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一生博览群书 ,知识渊博 ,他在读书学习中对工具书十分重视。一、重视编撰工具书毛泽东同志重视编撰工具书 ,具体表现在他提议重编《辞海》与修订《辞源》上。在中国的知识界 ,《辞海》、《辞源》过去一直是影响最大、使用率最高的两部辞书 ,但是毛泽东同志对这两部辞书都不甚满意。1957年 ,他见到《辞海》的主编之一舒新城时说 :“我20年前使用《辞海》到现在 ,在陕北打仗的时候也带着 ,后来在延安敌情紧急的情况下 ,不得不丢下埋藏起来 ,以后就找不到了。现在这部书太老了 ,比较旧 ,希望修改一下。”这次谈话是在北京。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