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教育》2011,(11):64-64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这样理解教育:“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心灵深处的变革.就不称其为教育。因此,最高境界的教育管理当是唤醒“自觉”,它是基于对人的高度尊重,21世纪的教育需要一种自觉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小学作文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我们要在完成作文知识传授和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科“主渠道”作用,在作文教学中自觉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其美好的灵魂。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认为应该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积累偏重渗透。要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引导学生在观察时偏重观察能体现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事物,多积累一些反映爱国主义教育内  相似文献   

3.
中年级是小学作文的起步阶段,走好这一步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的作文能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真正给学生一个真实而鲜活的灵魂,就需要不断地探索,为全面、快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更多、更好的尝试,让学生自觉主动地视作文为需要、视作文为乐趣,使作文教学真正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4.
史峰 《初中生》2016,(5):14-15
通常我们写作文,首先考虑的问题就是要"主题鲜明"。"主题"被当做一篇作文的"灵魂"。同学们自然害怕主题不鲜明而导致作文失去灵魂,所以作文之前要费好多心思去构思作文的主题,继而要费更大的心血让主题在作文中鲜明地体现出来,以达成"主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学生的作文不是教好的,还有人说学生的作文不是改好的。这些话都是有道理的。作文教学的灵魂不在于教师的讲述,也不在教师的批改,而在于学生自觉的写作实践与写作过程中因创造带来的快乐与满足,以及由此产生的“一发即不可收”的创造激情。有创造才有快乐,有快乐才能创造。作文的兴趣只能从作文中培养,作文的能力只能从作文中获得。因此,加强学生课外练笔的训练和指导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对于钱,在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十分精彩的描写,这些描写就象一道神奇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窥视到古往今来各种各样人的灵魂:伟大与渺小,高尚与卑劣,觉醒与愚味,反省与麻木。同样可以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一、伟大的灵魂与渺小的灵魂 伟大与渺小,这是现实生活中并存的两个方面,各有自己的发展趋势:“伟大”愈来愈  相似文献   

7.
你想要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唤醒"的是心灵的哪些东西。教育的真谛是什么?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们都深深认同这一点——教育本质上讲是一种"唤醒"。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不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能成为教育;斯普朗格认为,教育最终的目  相似文献   

8.
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号召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揭示了新时代好青年的核心要义。有理想是灵魂,敢担当是动力,能吃苦是前提,肯奋斗是保障。从价值维度看,培养造就新时代好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支撑、学校立德树人的时代责任、个人全面发展的使命自觉。新时代新征程,培养造就新时代好青年要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引青年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以十年伟大变革号召青年勇担时代之责,以民族复兴伟业鼓舞青年锤炼吃苦耐劳之功,以中国精神激励青年练就团结奋斗之质。  相似文献   

9.
茅盾说过:“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教师肩负着塑造人类灵魂的重任,在扮演这一伟大角色时,应有谦虚的态度、渊博的知识、乐于奉献的精神。青年教师是教育的未来,他们任重而道远,培养青年教师是学校领导的当务之急。我们在青年教师培养上抓了四个字,即:悟、促、思、爱。1 悟教师的职业给人的感觉总是在“照亮”别人,事实并非如此,教师其生命的蜡烛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应“照亮”自己,乃至“照亮”社会,所以教师应该投入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境界中,以内在的需要和自觉行为对…  相似文献   

10.
学生学会自改作文,可以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在改写过程中能够巩固许多写作知识,摸索写作技巧。任何一篇作文,它的初稿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目标是作文课堂教学的灵魂和统帅,教师要强化目标意识.用目标来规定、限制和约束自己的教学行为,探寻有效的作文教学策略和方法,激发学生对作文的热情,还学生一片亮丽的天空,让学生在作文的世界中自由徜徉。  相似文献   

12.
<正>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把教师当成唯一的读者,作文中情感虚假、内容空洞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要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让习作成为他们愉快的精神之旅。一、变革作文形式,激活读者意识1.作文命题,指向读者。题目是文章的灵魂和眼睛,设计开放的话题,不仅便于学生拟定假想的读者,而且能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如《我的心事》的读者指向模糊,学生看了觉得平淡无味,勾不起写作的欲望。一个学生说:"老师不如把题目换一换,我们可以把它改为《×××,我想对你说》。"一  相似文献   

13.
“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没有灵魂,其思想、材料便成了“无帅之兵”,构思活动便无法进行。综现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无一不将“立意明确,中心突出”这一要求作为其重要的评判标准.而且它在各地作文评改中所占的分值比重普遍较大。中考优秀作文之所以能从几万份试卷中脱颖而出。立意鲜明、新颖、深刻无疑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学生的作文不是教好的,还有人说学生的作文不是改好的。这些话都是有道理的。作文教学的灵魂不在于教师的讲述,也不在教师的批改,而在于学生自觉的写作实践与写作过程中因创造带来的快乐与满足,以及由此产生的“一发即不可收”的创造激情。有创造才有快乐,有快乐才能创造。作文的兴趣只能从柞文中培养,作文的能力只能从作文中获得。因此,加强学生课外练笔的训练和指导就显得十分必要。课外练笔最大的特点是自由随意,学生的写作行为不受时空限制,写作题材不受硬性规定限制,写作思路不受课堂训练左右。无论是在家庭、校园还是街头、上学…  相似文献   

15.
汪雪 《天中学刊》2005,20(3):43-45
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是人类所面临的一种恒久常新的社会矛盾现象,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凸现出来并引起国人广泛关注的一个现实性极强的问题.中国当前正处在社会发展的转折关头,面临着巨大进步机遇与代价的双重挑战,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艰难抉择.要使这场关及国家和民族命运的伟大变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健康发展,就必须使变革过程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必须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特征予以自觉的、明确的理论把握.这是做出科学与合理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6.
历史的巨轮已运行到这伟大的变革时代,教育教学也不得不进行变革.千古流芳的求学佳句也变成了"学海无涯乐作舟",变苦学为乐学是当今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变怕作文为爱作文是符合这个主旋律的,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怎样让学生从怕作文走向爱作文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作文实践有如下六方面观点和做法.  相似文献   

17.
一、材料作文[题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两篇作文。一个社会中的人,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自己活动的意义,并且相应地具有了较为明确的主动性和目的性,这就是自觉。还有一种自觉,即自我感觉,自我觉悟,它犹如一个坐标系,自觉者能在上面找准自己的位置,而“不自觉”者——自觉有误者,对自己的“坐标”,  相似文献   

18.
余秋雨先生说:作文就是表达灵魂、塑造灵魂、提升灵魂的一种方式。而我们的大多数学生却把它作为最不受欢迎、最不喜欢的作业,我们的老师也把批改作文看做是最头疼、最折磨人的任务。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作文,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19.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新课程改革中,小学作文教学是大家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回顾过去,自建国以来,我国的小学作文教学走过了一段艰难漫长的变革历程,这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的地方。本文通过对小学作文教学自建国以来的变革历程进行回顾和反思,提出一点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以期引起学者和教师们的反思,为小学作文教学改革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拔高教学要求不少老师在作文教学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对小学生作文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一些老师常常用报刊上文章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内容要求“有意义”,篇篇都要“新、奇、巧”。当学生刚开始蹒跚学步,就让学生跑;当学生还没有摸住作文这个“头脑”,就要求学生的作文要“中心突出,内容具体,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