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汉乐府《陌上桑》是我国乐府民歌中的佳作,也是我国诗坛一颗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吟唱不绝,尤为诗家、学者所注目。赏析、注释、译解《陌上桑》的历来不乏其人,共析解注译自也是纷然灿然,各有千秋。其中自然难免有歧义争执之辞,然而,对其中“鬑鬑颇有须”一句,却几乎是众口一辞——“鬑鬑”,须发稀疏貌。颇,略微。鬑鬑颇有须,略微有一点胡须。” 徐中玉、金启华两位先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释曰:“鬑鬑,胡须稀疏的样子。颇,略微。”朱东润先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涉及此句,释曰:“鬑鬑,鬓发稀疏貌。颇,略。颇有须,略微有一点胡须。”《辞海》注释“鬑鬑”一条,涉猎汉乐府《陌上桑》如是云:“鬑鬑,须发稀疏貌。古乐府《陌上桑》‘鬑鬑颇有须’。” 朱东润,徐中玉这些权威的老先生都在这么注,《辞海》这样权威的工具书都在这么解,教的人如此敦,学的人也便如此学,“鬑鬑颇有须”释译为“稀稀疏疏地略有一点胡须”似乎已是很权威的了。然而,笔者每读到此,总觉有疑难解,今不揣才陋学浅,斗胆提出,谨就教于同仁,前辈,以期方家斧正。 关于“鬑鬑”,许慎《说文解字》释云:“鬑,鬋也,一日长貌。从髟兼声,读若慊。力监切  相似文献   

2.
“邹忌修八尺有余”的“修”同,脩”,历来被解释为:“高,长”。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修”字注释⑤为:“高、长”。其例句有:《战国策·齐策一》:“邹忌~八尺有余”。《淮南子·齐俗》:“短~之相形也。”我认为,《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把“邹忌~八尺有余”的“脩”与“短~之相形也”中的“脩”相提并论值得推敲。“邹忌修八尺有余”的“修”字,中学课本注释为:“长,这里指身长。”这优于《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注释,因为它注意到了该  相似文献   

3.
“雅善鼓瑟”的“雅”应作何解?同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三部有影响的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解为“平素”,《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为“甚,很”,《新华字典》采用了《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笔同意《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由《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写组编写、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以下简称《字典》),是一本畅销书。它简明实用,然而对某些字,解释不尽准确。例如:把盔胄之“胄”与裔胄之“胄”混为一谈。《字典》第331页写道: 胄zhou头盔。贾谊《治安策》:“将吏被介~而睡。”(被:披。介:甲。睡:打瞌睡。)后代。诸葛亮《草庐对》:“将军既帝室之~。”(既:既然。)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四册收入了庄子的名篇《逍遥游》(节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教材注释为:“[彼其于世,未数(shuó)数然也]他在世间,没有追求什么。数数然,拼命追求的样子。”“数”注音为shuó,笔者认为,此注音有误。正确读音是什么呢“数数然”又为何解释为“拼命追求的样子”呢?现就这两点作如下考辨。“数”,《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和《汉语大字典》都只  相似文献   

6.
高中五册《齐桓晋文之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教材注:“[何择焉]挑选它什么呢?意思是都一样。”把“择”解释为“挑选”,不够妥当。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择”还有“区别”的意思,例《吕氏春秋·简选》:  相似文献   

7.
“被”在古代是一种睡衣,称为寝衣,比一般衣服长,就寝时着之以卧,俗称小被子。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被,寝衣,长一身有半。”查手头商务印书馆2005年7月第4版第68次印刷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没有“被”字条:中华书局1979年10月第2版第11次印刷本《词诠》(杨树达著)也没有。  相似文献   

8.
“海”是汉语中的一个基本词,常用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大洋靠近陆’地的地方。大的湖泊也可称为海,如青海。《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解释为海洋。“四海”、“海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滨海,因此称全国、国内为“四海”、“海内”。《说文解字》: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总之,以上这些对“海”的解释都跟水有关。  相似文献   

9.
一、《伐檀》中“胡取禾三百廛兮”课本解释为:“三百廛,许多捆。廛,同缠、束(量词)。”这是不确切的。《说文解字》:“廛,一亩半一家之居。”《周礼》:“夫一廛田百亩。”《毛传》:“一夫之居日廛。”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释“廛”为“一户  相似文献   

10.
一、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初中第六册《陌上桑》) “鬟鬟颇有须”一句,课文注释为:“有一些胡子。有有益有鬑鬑,须发疏薄的样子。白面有须,是古时候美男子的标准。”古代美男子的标准究竟是什么?“鬑鬑”到底应作何解?我们认为值得研讨。 课文注释是有所本的。《中国历代诗歌选》(林庚、冯沅君主编)、《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古代诗歌选》(四川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诜》(十三院校编写)、《古代诗歌选》(十二外语院系编写)、高等教育自学  相似文献   

11.
新教材高一册《过秦论》中第 84页“一夫作难”将“难”解释为 :起事 ,首事。笔者认为 ,此处对“难”的注解有争议 ,原因如下 :“难”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是这样解释的 :A .困难 ,与“易”相对。B .难 ;患难。C .反驳 ,质问对方。D .敌 ,怨仇。E .畏惧意。“作”的注解为  相似文献   

12.
《促织》一课中,有“民日贴妇卖儿”一句,《教学参考资料》译做:“老百姓便只好打短工去求借贷,妇女便只好卖儿去换钱。”我认为这是不够确切的。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贴”的第一义就是“典当”,以物品作抵押,向高利贷者借钱。《旧唐书·宪宗纪下》:“一任贴典货卖”。  相似文献   

13.
李勇 《语文知识》2003,(6):20-20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食”时,有关义项为: “日食、月食,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蚀。”说明表示月食意义的“食”用在前, “蚀”用在后。《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蚀”的主要义项是“损失、损伤、亏耗”。用“蚀”形容月食发生时月亮一点点被噬的情形是很合适的,但是现在我们常用  相似文献   

14.
释“率尔”     
《论语·先进》中的“子路率尔而对”“率尔”一词,高语课本解释为“轻率”;《现代汉语词典》(1984年版1072页)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228页)也均作“轻率”解。  相似文献   

15.
戍(shù):防守边疆。……泛驻守某一地方。杜甫《石壕吏》诗:“三男邺城戍”(三个儿子驻守在邺城)。这就是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杜诗中这一“戍”字及“邺城戍”的全部解释。  相似文献   

16.
冯皓 《现代语文》2002,(5):51-51
在冀鲁豫一带农村中,男子讨老婆方言中有“‘xin’媳妇”的说法,查找多种辞书,却始终难以找出“xin”音准确代表的汉字。有大学中研究语言字学的朋友解释:不就找个媳妇么,“寻”呗,中国古音多着呢,你找得过来么?言外之意,“xin”乃“寻”的古音。古音所指何字?如何发生的变音?于是,搬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古今汉语字典》及《古今汉语词典》查找,可惜,根本就没有读“xin”的“寻”字;就连《辞海》、《辞源》当中也没有。  相似文献   

17.
《师说》中有“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句.课本给其中“通”加注曰:“通:普遍。”不知所持何据?“习”字未注。“通习”的传统译法是“普遍学习”。我认为这样的解释是值得商榷的。“通”是—个多义词。《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收有它十二个义项,却没有“普遍”的意思.笔者  相似文献   

18.
周正逵先生主编、人教社出版的《教学指导书》把“暮”与“囚”归为一类,为会意字。笔者觉得此说值得商榷。理由如次:一、“莫”与“暮”是古今字。翻开《说文解字》段注,仅能查到“莫”字,释为“日且冥也,从日在草中”,“会意”字。而《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汉语大字典》、《辞源》、《辞海》、《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都把“莫”当作“暮”的本字。而且它们都是把“莫”与“暮”从意义上当作同一汉字来解释的。“莫”与“暮”音同义近,当属古今字,即“暮”是由古字“莫”分化出来的今字。这种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一些语文参考书把这两句中的“口”翻译解释为“洞”,笔者以为不妥。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口:出入通过的地方。”《辞海》释“山口”为“高大山脊的鞍状坳口。通常是山脊两边河流相向侵蚀的结果。经常成为通过高山大岭的交通孔道。”  相似文献   

20.
释“球”     
“球”的今义指一种体育用具,它的初义又是什么呢?《辞海(1999年版普及本)》解释道:“①球形物体;②同‘谬’,美玉。也指玉磬。”《辞源》则作:“①美玉;②玉磐;③今借作‘毯’字。”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道:“①美玉;②玉磬。”综观以上几种辞书的解释,“球”在古代主要有两种意思:一是美玉,二是玉磬。这似乎是没有分歧的。然而,“球”果真可以释作“玉磬”么?笔者认为,“球”的初义为“玉”,并无“玉磬”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