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的国家安全战略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日本的安全战略的调整和变化大小动作不断,对中日的安全关系现状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为此,分析日本国的安全理念的形成和安全战略的构建和演变,并据此找到适当的应对措施来指导我国的对日外交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降,中日两国交流、对抗日益频繁,尤其是国力对比发生逆转,国人的日本观不断演变。江南士绅徐兆玮生活的时代恰值近代中日关系巨变时期,在其横跨近半个世纪的日记中,留下了有关日本的大量文字,为考察其日本观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支撑。甲午战败,使徐兆玮等一代人日渐警觉,并反思日本成功之道以寻求应对之策。随着日俄战争中日本取胜,加之清末新政的推动,向日本学习的呼声日益高涨,徐兆玮前往日本留学,在比较中接受先进文明陶染。此后,日本侵华野心不断凸显,特别是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在江南的种种暴行亦见诸于徐兆玮的笔下。其个人生命史中日本观的演变,亦是这一时期中日关系的缩影。  相似文献   

3.
公维彬 《华章》2007,(12):75-75
在中日关系发展的过程中,日本大众传媒功不可没,但对于中日关系的困境日本大众传媒也同样难辞其咎.文章论述了日本大众传媒热衷对中国负面报道的问题,对其进行了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日关系新格局与日本对华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纪之交,中日两国的实力都处在上升期.在日本以超级经济大国地位加速实现政治大国目标和中国日益崛起的进程中,中日之间“强强型”关系的新格局正在形成.面对新局面,日本逐步调整对华战略,在继续与中国进行多方合作的同时,开始视中国为战略对手,多方面对中国进行牵制与防范.在此情况下,中国也必须重新审视中日关系,采取妥善对策.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的日本对台政策是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此,中国在对日交往中既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坚定立场,坚决反对日本插手中国的台湾问题,也要加强对日舆论宣传和文化交流,尤其要加强对日本青少年的引导,同时大力发展对日经贸关系,努力以经济利益来制约日台关系。  相似文献   

6.
姜春 《考试周刊》2007,(40):150-151
未来中日建立战略互惠关系将面临难得的机遇,前日本首相安倍曾表示接受温总理的邀请访华;日方正式邀请胡锦涛主席方便的时候访问日本。同时经济全球化、地区一体化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共同利益增多等因素,都有利于中日两国深化合作。  相似文献   

7.
1979年末以来,日本一直是最大的对华ODA提供国。在历年日本ODA的受援国顺序上,中国始终占据第一、第二位。日本的对华ODA已构成中日关系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日本的对华ODA政策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到2003年度降到了第三位,这势必对中日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拟就日本对华ODA开始、变化及原因与其中的中日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东北亚地区由于本身的特殊历史因素以及地缘政治特性,至今尚未形成有效的地区安全机制."9·11"事件后,世界面临着新的复杂形势,日本借口支援美国进行反恐战争,公然向海外派兵,同时加快了"有事法制"建设,扩充军事力量,从法律和体制上对其防卫战略做出了重大调整.日本的政治军事动向给东北亚地区安全和中日关系带来了新的不安定因素和消极影响.然而地区局势长期的和平和安全只有通过增强政治信任和建立良好的国家间关系才能取得.  相似文献   

9.
我国对日本历史教育的研究,不应局限于日本教科书中有关近现代日本侵华历史的记述,而应该拓展研究的外延和深化研究的内涵,更全面、客观地了解整个历史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不仅从政治角度还要从教育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文以现行日本初中社会科教学大纲为线索,通过与中国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比较,展现日本当局在历史教学的目标、内容结构以及有关自古以来中日关系方面所作的规定,揭示中日两国在处理共同历史问题时存在的异同,以及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结构上的差异。为国内学者更全面地认识和研究日本历史教育,促进中日两国历史教育学者的交流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0.
蒙元时期的中日关系主要体现在元日之间的战争冲突、贸易交流和文化往来等几个方面,国家交往之间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基于战略考量,忽必烈发动了两次对日战争,两国关系一度紧张。但两国在贸易及文化方面的交流并未因战争冲突而中断,对两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刘波 《中学文科》2007,(11):21-24
【知识梳理】一、中国古代时期1.秦汉时期:西汉时期,日本有30多个小国和汉朝有往来;东汉初,日本倭奴国遣使来汉,光武帝赐给"汉倭奴国王"金印,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指出,近30年来,中日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流是好的,但发展路程并非一帆风顺,既有过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蜜月期",也经历过其后的"摩擦期"。现在,中日双方为实现两国关系的"长治久安",正努力构筑"战略互惠关系"。  相似文献   

13.
日本政治文化与东亚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国家在制定外交政策以及采取具体外交行动时,深受其民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因素的影响。日本是一个有着特殊感的东亚国家,其政治文化表现出明显的特殊性:皇国思想支配下的民族优越意识;武士文化中重等级、重实力、轻思辨的思维特点;殖民主义指导下的弱肉强食观等。这些文化因素不仅制约着日本历史上的东亚战略,更直接影响着当今21世纪日本“东亚共同体”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千多年来,两国之间的关系经历了反复曲折的变化,有时友好相处、和平共荣,有时剑拔弩张、兵戎相见。现代以来,中国的日益崛起让日本深感不安,日本甘当美国的马前卒同中国对抗,中日关系亟待拨云见日。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中日关系将归于稳定和健康。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无论从地缘、还是人文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和日本都是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国家,从中日两千多年的历史上来看,我们有过唐朝时的友好,亦有二战时的剑拔弩张刀锋相对。日本传统文化中的岛国根性和耻感文化造成了日本的防范意识、强者意识和极端的民族主义,中日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思维方式,致使两国在外交中矛盾频发。侵华历史问题和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则成为了两国关系持续发展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16.
日本是近代史上加害中国最深最重的国家。新中国对其以德报怨,不再追究其侵略罪行,放弃索赔要求,此大义之举令多数日本人超出意料。但日本国内近年否认、美化侵华历史罪行的趋势愈演愈烈,若不翻然醒悟,历史问题仍是影响中日正常关系的症结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元明时代是中日关系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不仅是中国人的日本观发生变化的转折点,也是中日外交模式的承上启下期。忽必烈多次遣使招谕甚至付诸于武力,都未能促使日本臣服,元代中日之间不交而终。有明一代,因“倭寇”和“勘合贸易”的交织始终,使得中日之间的交涉艰难而复杂;明末因丰臣秀吉的两次侵略朝鲜,中日关系趋于恶化。元明时期这种复杂多变的中日关系与日本“神国思想”存在内在联系。“神国思想”理论内涵的演变,直接影响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就日本而言,由初期的“外交辞令式”逐渐演变成为后来侵略之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8.
自2003年以来,日本确立并实施了观光立国战略。该战略是基于日本国家发展的需要,是旅游产业重要作用的体现,也是日本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观光立国行动计划”标志着日本“观光立国”战略步入了正式实施阶段。《推进观光立国基本计划》的实施标志着日本“观光立国”战略进入了新的阶段。日本的观光立国战略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效,其经验对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日两国交往的历史悠久.终明一朝,倭寇一直是令明朝统治者头痛的问题,同北方蒙古侵扰一起,形成了“北虏南倭”的外患局面.明朝中后期,政府进行过几次大规模的抗倭斗争.早在建国之初,朱元璋就已经开始注意到倭寇问题,为此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倭患,洪武一朝,围绕倭患问题,中日关系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时至今日,中日两国关系也是双方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对整个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由于资本主义改革不彻底,近代日本在经济、政治、思想化等方面仍然保留着封建残余,天皇制得以继续。近代日本政府通过神话天皇,鼓吹日本国体优越,宣扬大和民族优秀,使皇国观念成为近代日本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成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精神支柱。战后日本的皇国观念并没有受到彻底批判,至今仍然在社会中产生影响,阻碍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