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新 《语文新圃》2007,(1):10-11
春秋战国时代,鲁国有这样一条法规:凡是鲁国人到其他国家去旅行,看到有鲁国人沦为奴隶时,可以自己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待回鲁国后再到官府去报销.官府除了用国库的钱支付赎金外,还给予这个人一定的奖励.一次,孔子有一个弟子到国外去,恰好碰到有一个鲁国人在那里做奴隶,就掏钱赎出了他.……  相似文献   

2.
一提起孔子的道德观,人们一般会联想到“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正统的道德理念。殊不知,在孔子教书育人的实践活动中,他还有不少鲜活的另类的道德观的体现呢! 其一:春秋时期的鲁国,曾制定一项法律规定——凡鲁国人到别国旅游,如果发现有鲁国人在别国做奴隶的,可以先用自己的钱赎回这个奴隶,再凭赎买奴隶的收据回鲁国向官府报销。一次,孔子的一个学生到齐国游学,见到一个做奴隶的鲁国人,就掏钱赎回这个奴隶,回国后也没有到官府去报销。此事传扬开去,鲁国人纷纷称赞孔子的这个学生品德高尚,为了他人和国家,甘愿减损自己的钱财。孔子听说此事后,不仅不为自己的学生受称赞感到  相似文献   

3.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春秋末期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以前,学在官府。《左传》载郑国有乡校,那也只有大夫以上的人及他们的子弟才能入学。私人设  相似文献   

4.
鲁国的法律规定,如果鲁国人在外国沦为奴隶,有人出钱把他们赎出来,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子贡有一次赎了一个在外国沦为奴隶的鲁国人,回来后拒绝了国家赔偿给他的赎金。孔子说:“端木赐(子贡姓端木,名赐),你这样做就不对了。你开了一个坏的先例,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你收回国家抵偿你的赎金,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你不拿国家抵偿的赎金,就破坏了鲁国的那条代偿赎金的好法律。”  相似文献   

5.
反道德的道德高标——子贡赎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国的法律规定,如果鲁国人在外国沦为奴隶,有人出钱把他们赎出来,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子贡有一次赎了一个在外同沦为奴隶的鲁国人,回来后拒绝了国家赔偿给他的赎金。孔子说:“端木赐(子贡的名字),你这样做就不对了。你开了一个坏的先例,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你收回国家抵偿你的赎金,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你不拿国家抵偿的赎金,就破坏了鲁国的那条代偿赎金的好法律。”  相似文献   

6.
好心办坏事     
《少先队小干部》2010,(6):30-33
春秋时期,鲁国颁布了一条很有爱心的法令:任何人在别的国家遇见当奴隶的鲁国人,都可以用钱把他赎回来,回来以后,这笔钱由国家偿还给你。有了这条法令,鲁国人到别国去,总是留意有没有同胞在当地当牛做马,以便把他们救出苦海。  相似文献   

7.
《新作文》2007,(2)
经济学家厉以宁讲过两个“孔门”故事,说明做事首先要搞清楚谁是最大受益者,这样才能正确处理义利的关系。一个故事是:春秋时鲁国政府规定,凡鲁国人到了外国看到有鲁国人沦为奴隶的,可垫钱将其赎出,回国后到政府报销。孔子的一个学生垫钱赎了一个沦为奴隶的鲁国  相似文献   

8.
【材料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其他诸侯国中做奴隶,有能把他们赎出来的人.可以到国库中领取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一个诸侯国中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给他的赎金。孔子说:“赐(子贡的名)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圣人所做之事.可以改变风俗习惯,影响老百姓的行为.不只是个人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从前有个鲁国人靠做木工为生。有一次主人需要一根很长的竹子,就派这个鲁国人进山砍伐。鲁国人砍了一根又粗又长的竹子,兴致勃勃地扛起来往回走,心想:“这次主人家一定会多给些赏金。”  相似文献   

10.
明朝初年朱元璋撤销了专司官府藏书的秘书监,对有明一代官家藏书事业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然而从明初到明仁宗、宪宗时期,官府藏书事业并没有因此而衰败。究其原因,主要是明初大规模的图书征集,为这一时期官府藏书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永乐大典》的编撰,客观上又对官府藏书进行了必要的编目和整理,使明初官府藏书的管理工作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1.
我们受的教育总告诉我们,做好事要不留名,更不能接受对方的馈赠,但是这样真的好吗——孔子是鲁国人,鲁国有一条法律:本国人在其他国家做奴隶,有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国库中领相应的赎金。孔子的弟子子贡是个大商人,很有钱。有一回,他在其他国家赎了一个鲁国人,按规定应该领取赎金,但他高风亮节,拒绝了。没想到孔子听说以后,立刻批评他:"子贡,你这样是不对的。你做了善事,要了国家的赎金,  相似文献   

12.
以子育育子     
鲁侯是鲁国的君主,有一只海鸟落在鲁国郊外,鲁侯隆重地迎接到祖庙中,为它演奏古乐名曲《九韶》,供它娱乐,用牛、羊、猪三牲全备的宴席招待它,但这只海鸟被鲁侯弄得头昏眼花,不饮不食,三天之后就死了。  相似文献   

13.
宋代法律在由中央到地方的颁布过程中,大体可分由中央官府到地方官府、地方官府到民间两个步骤。在官府之间,有雕印、手抄、雕印与手抄同时并行三种方式;而从地方官府到民间,则主要有宣读于民、粉壁晓示与张贴文榜、刻碑石等形式。这些方式形态各异,各有特点,各有利弊。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宋代法律得以顺利下达,为地方司法及百姓习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14.
你想过吗——中国古代交通不便,没有汽车,没有电话,也没有网络,文化如何得以传播开去? 应该说,最初承担起文化传播责任的是官府。据记载,夏代就已经有了以文化教育为目的的学校,称之为“校”。到了周汉时代,官府还专门派人乘蝤车,振木铎,行走于各地,收集民间的歌谣,加以整理。《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和《汉乐府》就是这样来的。  相似文献   

15.
揖款的故事     
那是春秋时期,鲁国制定了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看见同胞被卖为奴婢,只要他们肯出钱把人赎回来,那么回到鲁国后,国家就会给他们以赔偿和奖励。这道法律执行了很多年,很多流落他乡的鲁国人因此得救,因此得以重返故国。  相似文献   

16.
《新作文》2006,(3)
明人刘基在其《郁离子》中讲过一则寓言:鲁国人不善造酒。而中山国人却善酿美酒,鲁国人早想获其技术却终难如愿。后来,一位鲁国人得到一些中山国的酒糟,用鲁国酒泡了泡就认为酿成了中山酒,鲁国人喝了后均赞美不已。不久,中山国的酿酒师傅来了,尝了一口所谓的中山酒后,立刻吐在了  相似文献   

17.
一鼓作气     
春秋时期,有一次齐国攻打鲁国。鲁国国君鲁庄公动员全国军队准备抵抗。曹刿是鲁国一个精通兵法、很有谋略的人。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统率军队在鲁国的长勺与齐军作战。双方刚刚摆好阵势,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兵。曹刿阻止他说:"现在不能击鼓进兵,时机未到!"齐国击了三次鼓,发了三次进兵的号令。这  相似文献   

18.
春秋时期 ,鲁国史官们编著的史书《春秋》 ,是一部断代的编年史。因为是按年编写的 ,所以书名取一年四季中的春秋二字。当时各国都有自己的《春秋》史 ,但除鲁国这部《春秋》外 ,其余皆失传。鲁国的《春秋》共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 ,从公元前 72 2年 (鲁隐公元年 )到公元前 4 79年(鲁哀公十六年 )。该史书中 ,虽然按鲁国的历史年代记事 ,但因为涉及这个时期许多诸侯国的历史 ,所以人们称那个朝代为春秋。据传说孔子曾对鲁国《春秋》作过修订 ,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故称《春秋经》。这部历史书文字过于简单 ,很难使人看懂当时社会活…  相似文献   

19.
墨子     
墨子名翟,战国初鲁国人(一说宋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一位有卓越贡献的自然科学家。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思想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孔子年少时,鲁大夫季孙氏有一次设宴招待文学之士,孔子也去赴宴.季孙氏的家臣阳虎见孔子年少,不让他进去,说:季氏设宴招待文学之士,你有什么资格参加!孔子只好回家,从此更加发愤学习.孔子青年时代曾作过管理仓库和看管牛羊的小吏.因孔子懂得周礼.鲁昭公曾派他到周王室史官那儿去学礼.后来,因鲁国内乱,孔子到齐国,但未被重用.回到鲁国后,广收门徒,从事教育,整理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