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创新推动下“智慧土地”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土地资源禀赋和人口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压力,导致土地资源高强度、高风险利用等不可持续发展问题,迫切需要土地科技创新,转变土地资源治理模式,提升土地资源治理能力,以及发展以土地资源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智慧土地"。文章探讨了智慧土地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分析了"智慧土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为我国顺利推进"智慧土地"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速,城市土地经营的治理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城市认可、接受和推崇.本文梳理了城市政府经营城市土地的几个重要环节,初步分析了城市土地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探讨了城市土地经营的制度创新,以期为新一轮城市改革热潮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晋陕蒙接壤区土地退化及其治理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子祥 《资源科学》1995,17(5):52-57
本文土地退化主要有水土流失、风蚀沙化、草场退化、此生盐渍化、土壤贫瘠化5种类型。根据土地综合评价值计算,16个县土地退化总面积21955.25km2,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为此,提出了重点治理区和一般治理区的治理预测,其中包括治理目标、治理重点、治理措施和治理投资。  相似文献   

4.
土地沙漠化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我国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国的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约为160.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6.7%。当前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而且还有加速扩大的趋势。所以,研究我国土地沙漠化治理的问题必须提到日程上,保护性耕作对于土地沙漠化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参考国内外区域土地退化治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为背景,以达拉特旗为研究对象,对达拉特旗土地退化问题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并针对土地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该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措施,以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统一,为该区域各级决策部门对防治措施的制定及更好地利用土地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吴江市土地整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土地整理是对土地现状利用方式的调整和治理。本文从土地整理的内涵出发,对土地整理的理念依据及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而后针对吴江市的土地整理实践,论述了其土地整理的程序、土地整理的实际运作模式,并展望了其土地整理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从上世纪50年代算起,我们与沙漠化顽强搏斗了50多年,尽管局部地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残酷的现实是:沙漠化土地越来越多了。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土地沙化扩展速度约为1560平方公里/年,目前则高达3436平方公里/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9%。国家为治理土地沙漠化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相应启动了许多生态治理工程,为什么收效却不大呢?时值今年的世界荒漠化日,有必要对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一些做法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8.
作为主要途径和手段,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对于优化乡村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实现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采用实地调研和文献整理方法,对内蒙古土地综合整治促进乡村治理的典型地区——五原县案例进行深刻分析总结,研究表明:土地综合整治是内蒙古实现乡村治理与振兴的最有效的途径;五原县土地综合整治实践经验值得推广与复制;国家政策、地方政府有效管理是推动乡村治理的基石;龙头企业和村民共同形成的产农融合利益联结机制是实现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9.
总结研究小江河谷三十年来河床土地开发及治理泥石流的基础上,把拦沙坝工程与河堤工程结合,遵循泥沙灾害的客观规律,应用泥石流治理的科研成果,克服小江河床纵向冲淤变化大、横向摆动频繁的客观问题,变害(泥沙灾害)为利,有效而持续地开发小江河床的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0.
土地是人类社会主要经济活动的载体,推动土地规模流转,对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农业结构多元化及市场的构架都起到一定作用。文章结合扬州市邗江区土地现状,分析了其土地流转中存在的相关政策理解不到位、土地流转工作参与率不高、对工作开展流程及重点把控熟悉程度不深入等多项问题;通过对邗江区各镇共30户农户的采访及深入调查,分析当前土地流转问题及特点,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