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先行我早就认识,但他的作品我却读得不多。1994年在《小说月报》第8期上读过他的一个短篇《营救》,留下了初步的印象。1997年又在《小说月报》第8期上读到他的一个短篇《影子》,引起我对他的注意。最近又在《长江文艺》1998年第2期上读到他的新作《还魂》,  相似文献   

2.
中学六年我是在黄河边的兰州十六中度过的。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多文学名著。除教室外,在学校,那儿是我去得最多的地方。我读书很杂,初中时追求能满足幻想、英雄崇拜心理的作品,《水浒传》《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三侠五义》《保卫延安》《苦菜花》《迎春花》以及安徒生、王尔德的童话和儒勒·凡尔纳的科幻作品,抓来就读。高中时我的语文和俄语教师因赞赏我的写作天赋对我阅读作了积极引导。俄语老师名叫李钦超,在南京上大学时当了“右派”,后来到兰州算是“摘帽右派”,他喜爱我聪明和圆头圆脑的长相,常把我带到他家里看他的藏书。他给我介绍普希金、果戈里、莱蒙托夫、屠格涅夫、大小托尔斯泰等。他非常欣赏《贵族之家》,但他没有这本书,让我找这本书读。他从书架上抽下一本柯罗连科的《盲音乐家》送给我,盲人音乐家对大自然诗意的感悟和爱情经历一直感染我许多年。  相似文献   

3.
一 果戈理在《作者告白》里指出,是普希金引起他创作《死魂灵》的念头。他写道:“他老早就劝我尝试大部头的创作,最后,有一次,在我对他念了一个小场的一段描写,而这段描写却比从前我对他朗诵过的一切更扣紧他的心弦之后,他对我说:‘有这  相似文献   

4.
1928年,郭沫若在《少年时代》中说:“林译小说中对我后来的文学倾向上有决定影响的,是Scoff的《Ivanhoe》(《艾凡赫》),他译成《撒喀逊劫后英雄略》。这书后来我读过英文,他的误译和省略处虽很不少,但那种浪漫主义的精神他是具象地提示给我了。我  相似文献   

5.
我在《韩山师专学报》1987年第二期发表了《矛盾“一分为三”观点初析》的文章(以下简称《初析》),对近一段时间来报刊上出现的矛盾“一分为三”的新观点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坚毅同志在《韩山师专学报》1988年第二期发表了《矛盾“一分为三”可以成立》一文对我《初析》作了答辩(以下简称《答辩》)。这很好,我欢迎。但对他的观点我仍持不同意见。现就他在《答辩》中提出的主要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戏梦     
《今年夏天》的一个《失眠的早晨》,我来到了《伤心地铁》,在一个《空虚的角落》遇到了一个《吉普赛男孩》。他《微笑》着向我走来,对我说:“《为何爱情的滋味是这么奇  相似文献   

7.
在生活节奏加快、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未必有人会有耐心读屠格涅夫的长篇,虽然他以他的《猎人笔记》和《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处女地》等长篇小说取得了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荣誉”——巴金这么说。上世纪80年代初,我曾以编辑身份访问巴金老人,我对他说:“谢谢您。”  相似文献   

8.
王汉申 《新作文》2013,(Z2):26-27
我是一只小乌龟,叫满满,我的小主人王汉申今年10岁。别看他年纪小,他可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书虫",他最喜欢的就是历史书了,他的书架上塞满了《资治通鉴》《宋史其实超好看》《明史其实超有趣》《明朝那些事》等乱七八糟的历史书。每天放学回家,他就一头扎进书堆里。我经常听见他对爸爸妈妈讲历史,有几次我爬上鱼缸央求他给我讲历史故事,  相似文献   

9.
朱永新 《教师博览》2013,(11):I0008-I0008
<正>《教师博览》20岁了。应该为他举行一个"成人礼"了。当他还是一个8岁的孩子的时候,我就认识他了。那个时候,他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孩童,洋溢着勃勃的成长的气息。由于喜欢这种气息,我把自己关于理想教育的一组文章,交给了他首发。那个时候,在文摘性质的期刊发原创文章,还不多见。从《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到《中国教育缺什么》《我心中的理想体育》《生命教育:让教育回家》等,《教师博览》连续发表了我十余篇文章,我也因此与他结为忘年交。记得在他10周岁庆生的时候,薛农基兄将10年期间发表  相似文献   

10.
任文与我认识和来往,算来已有11年了。在洛南教师进修学校,我教《小学语文教材教法》,他是我的学生;来信或见面常谈到他对我发表的著述、文章的看法,他是我热心的读者;1995年,他在商洛师专进修中文大专学历并在我主编的《商洛师专学报》上发表学术论文,他是我的作者;1997年冬,他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小学作文技法指津》,嘱我写序,我成了他这本书的第一个读者。读了全书纲目和大部分小样,在惊喜之后,便不揣浅陋来为这本书写序。  相似文献   

11.
《同学少年》2012,(6):13
远航的船上,我与一位《伤心旅客》相遇。这个晴朗的夜晚,我们一起坐在甲板上,望着《海上的月亮》,那是我所见过的《最美的》景色。《后来》,我给他讲起我的《小城故事》,让原本伤心不已的他《忘了哭》。临别时,他送给我一块《雨花石》,对我说:"不要放弃《那些你很冒险的梦》,坚持就会成功,当你实现梦想的时候,你会觉得《为了这一天》,一切都值得。"我重重地点了点头:"我会的,也《愿》你不再伤心。  相似文献   

12.
红领巾画报     
《小雪花》编辑部主办2007年6月20日出版SOS在线《小雪花》编辑部SOS在线的编辑叔叔阿姨:你们好!我是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南浦小学四(1)班的学生。我在《小雪花》(小学生成长指南)第3期中看到了李洋同学的故事,我和他同龄,但他那种在逆境中对知识的渴望,深深地打动了我,所以我把他  相似文献   

13.
<正>这天,是元旦的第一天,我和《詹天佑》、《少年闰土》相约去《山中访友》,拜访《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因为他住在山中,《有的人》只见过他《一面》,我也很少见到他,现在恨不得长上一对《彩色的翅膀》,早日见到他。  相似文献   

14.
安政同志研究《红楼梦》大约有十余年。当我初知他有这个计划时,我有些怀疑;当我在《红楼梦学刊》读到他的第一篇论文时,我不免惊喜;当我在《红楼梦学刊》和一些高校学报连续读到他的一些论文时,我兴奋了,深感他已经踏上了红学家的道路,急切地盼望他在这条道路上扎扎实实地走下去,不要回头。现在,他研究《红楼梦》的第一部专著面世了,我读过书稿后不仅兴奋,还要由衷地表示祝贺。我之所以要表示祝贺,是因为安政同志这部著作,在《红楼梦》研究中取得了新成果,它的出版,无疑是当今红学研究的一个新收获。这部著作不仅证明安政同志在红学家的道…  相似文献   

15.
袁先行我早就认识,但他的作品我却读得不多。1994年在《小说月报》第8期上读过他的一个短篇《营救》,留下了初步的印象。1997年又在《小说月报》第8期上读到他的一个短篇《影子》,引起我对他的注意。最近又在《长江文艺》1998年第2期上读到他的新作《还魂》,始知他的创作虽然其量不丰,而其质却是颇高的。将这三篇作品集中起来阅读,发现他的创作是有一以贯之的追求的,也就是说他已经具备了某种整体风格,这显然是一个作家走向成熟的标志。本文的目的,就是试图就这三篇小说对他的创作特点略作管窥,其中肯与否,还待读者评说。从《还…  相似文献   

16.
近来,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素质教育手记——《爱心与教育》一书。这本书记述了他与学生之间的故事,主要内容共有5个部分组成,即《爱心和童心》、《与顽童打交道》、《锻造卓越人格》、《回答心灵的呼唤》、《学生的思考》。静心读完这本书后,我感受颇深:李老师对学生有一颗真诚的爱心,他用爱心温暖童心,用爱心感化他的每一位学生。他对后进生的教育艺术,使学生信他、服他、爱他。他的这种教育方法确实很值得我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17.
心存敬畏     
最初喜欢上余秋雨,是在《新华文摘》上读到他的散文《一个王朝的背影》,后来又读了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大呼过瘾;而后又读了他的《文明的碎片》,遂感到一个新的散文时代来临了。自此我对余秋雨一直心存敬畏,以致对自己涂抹的那些“散文”惶然不忍再读。后来我渐渐理解了,我对余秋雨的敬畏,其实是他用敬畏的心情所描述的那些更令我敬畏的中国文化———那山、那水,那庙宇宫殿、山林隐士、文化巨擘。读秋雨的散文,就是随他一起领略和膜拜精深博大、悠久灿烂的中国文化。但是,当我读到他的《行者无疆》时,我突然觉得无聊了。那个曾经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我和楹联之间,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说来给大家听听。爸爸是一位高中语文老师,在他的要求下,一年级时,我已经背会了《三字经》《千宇文》《百家姓》《笠翁对韵》等一些少儿国学内容。当我上二年级的时候,爸爸又开始让我背诵绝句与律诗。再到后来,他又一点一点地教我背诵高中课本上的唐诗宋词,即使是《春江花月夜》《滕王阁序》这样的长篇他也不放过。在这样日积月累的背诵  相似文献   

19.
痴迷于电脑和网络的青少年,其实更应亲近工具书。我的外孙最愿意向到家里来的同学展示的是那满满一书架的工具书。因为他感到这些工具书对他的帮助非常大。他已经学会了用工具书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自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他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当他问我问题时,我一般不直接回答,而是先让他自己查。学习语文时先教他查《新华字典》,然后是《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词典》《新华成语词典》等。百科知识方面的问题,则先用《儿童辞海》《学生辞海》《儿童百科全书》,然后是《辞海》(1999年版)和上海科技出版社的《彩图…  相似文献   

20.
免疫领域的重大突破去年6月中旬,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在中国农业大学校园遇到该校动物医学院的郭玉璞教授。他高兴地对我说:“高福,你认识吧?”我点点头。“他在英国的研究有一个较大的突破,《光明日报》、《科技日报》、《解放军报》前几天都做了报道。是分子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