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译文】国家已经破烂不堪,而山河却依然存在。京城虽是春天却已不再繁华,到处长着又深又密的草木。感伤时局使得花也流泪;怅恨别离使得鸟也惊心。战乱持续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来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住了。  相似文献   

2.
春望     
当春目的第一缕阳光射入冬日的河,它的一股神奇的力量,在漫长的冬日里,被寒风孕育,涌动温暖的波涛,滋润久违的大地。沐浴春日的阳光,我身披最古朴的衣,喧嚣的世界此时静得可怕。白日,是  相似文献   

3.
春望     
. . 。一 i? 一 ’ i ■。’ i i 。。_i周j出刊1晓≯j眷来万里{毫分≮lli0_曩00 { ’ ■”“。,… 0。-. 。 ≮‘ ,。 ’, 。j “ ■i Ⅳ 一 ~*j一00j人间何垂迕美≯就地香审华oli。j..007。“春望@陈兰荪~~  相似文献   

4.
5.
春望     
带着一份希望 种下幼小的灵魂 许一个愿 让它们成长在这片心田上 伴随着风雨 与岁月结伴 到那金秋时节 凝结成嘴角上的微笑  相似文献   

6.
春望     
[讲解]长安城里又是春天了,但是经过叛军的烧杀抢掠(安史之乱),早已城空人稀,满目荒凉,到处长着又深又密的草木。国家已经破碎不堪,只有山河还在。虽然春花盛开,但看了不是使人愉快,而是让人落泪。  相似文献   

7.
春望     
正去游汀村的石板路是沿着溪边的,连着古老的九间桥。朱熹当年站在九间桥的桥亭里,汀水溪畔绿荫如盖粉墙黛瓦的村庄是否隐约可见呢?婺源春天的景象生发得快,激荡、酣畅,山野田地一天变一个模样。之所以选择一个春意盎然的日子从九间桥走进游汀,我是想与朱熹837年前去拜访张敦颐的日子有个重合。  相似文献   

8.
9.
杭州春望     
,.,卜刁,自多习管海楼明照曙霞,护沁堤①白踏睛沙。涛声夜入伍员②庙,柳色春藏苏小③家。红袖④织级夸柿蒂⑤,青旗沽酒石随架花⑦。谁开湖寺⑧西南路⑨,草绿裙腰⑩一道科。 令注释:①护江堤;杭州东南钱塘江岸筑一防备海潮的长堤。②伍员:指伍子青。春秋时楚国人,因父兄被楚王杀害,投奔吴国,帮助吴王称霸,后被吴王杀害。③苏小:指南齐时钱塘名媛苏小小。“苏小家”代指歌妓舞女所居的秦楼楚馆。④红袖:指织绩女子。⑤柿蒂:指装的花纹。⑥青旗:即酒招,代指酒店。⑦梨花:杭州地区,人们常趁梨花开时酿酒,号为“梨花春”。“趁梨花”是说正好赶在…  相似文献   

10.
庚子春望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袭击了农历新年。新冠肺炎阻击战在武汉、在湖北、在全国相继打响。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全民动员,战疫驱瘟。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一定能够取得“战疫”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教育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我们应当把疫情当作一面镜子,深入思考所折射出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此停留已半年有余了。曾经繁华拥挤的街上只留下一片孤寂;偶见几位衣衫褴褛的难兄难弟倚在古树边度日如年,探入口袋发现自己竟也是身无分文。罢了,说不定几日后,我也和他们一样了,到那时,谁又来施舍于我呢?建国时铺设的石板路已是破旧不堪,裂纹如蛛网般遍布,从裂隙中钻出几根多不多少不少绿不绿黄不黄的无名野草,叶长长地匍匐在地,却又被逃难的脚踩踏成一片模糊。与草一样不堪却相伴甚久的就是路边门窗尽碎的民房了,外墙面尽黑灰,未烧尽的柴草还散落在墙角,黑的,微风一过,便粉碎了。屋里,更是狼藉,遍地碎砖破瓦,能拿动的东西都没了,拿不动…  相似文献   

12.
春望草深     
正草是春天最早生长的植物,是大地上的精灵。草,小孩儿般睡醒了,一夜之间,发芽,冒尖,露了青,生了色,疯了长。风一吹,草就动,雨洗春来,大地生动了。草色青青,春光皎皎,野草遍地。伸手摘下一两茎青草,淡淡的草的清香扑面而来,握在手中,把玩不已,久久不肯弃之。不经意间,把嫩白的草茎含在嘴里咀嚼,丝丝的甜味立马在口中蔓延开来,溶化一片。  相似文献   

13.
读《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是杜甫用律诗形式来反映现实的不朽作品之一,它和《三吏》《三别》等名篇一样,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和“沉郁顿挫”的特有风格。全诗八句,首联破题,总写“春望”之景,情在景中,饱含着诗人忧国伤时的沉重心情。颔联具体写春天的花鸟,睹物伤怀,“国事”“家事”并写,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十分动人。颈联直抒胸臆,慨叹战祸连绵,生灵涂炭,复感家人分散,音信难通,情意绵绵,忧虞又生。尾联形象具体,  相似文献   

14.
翟少华 《现代语文》2014,(11):74-75
杜甫胸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伟大政治抱负,至死不渝。然而,多重深刻的社会矛盾,尤其是安史叛乱,"万方多难",诗人也被卷入社会底层,离乱飘泊,而壮志难酬。756年,杜甫在投奔肃宗的途中,被叛军俘获,带至沦陷的长安,次年三月写作《春望》。全诗感时恨别,哀愁蕴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触景生情。  相似文献   

15.
<正>一、“长吟新诗”理诗脉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望》。课前布置了预习任务,首先请同学们背下这首诗。师:下面老师检查一下其它预习任务,请大家回答这两个问题。(投影)1.诗题为“春望”,请问作者望到了什么?2.你觉得杜甫作此诗时心情如何?  相似文献   

16.
17.
春望(炳烯)     
  相似文献   

18.
《春望》写于肃宗至德二载(公元757)三月。两年前,即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长安沦陷,杜甫携家逃难,住在鄜州(今陕西鄜县),七月肃宗即住灵武(今陕西灵武县),他前往投奔,途中为叛军所俘,带到长安,幸因官职卑小,未被囚禁。当时长安被叛军占领着,诗人身陷贼营,他看到长安被焚掠一空,满目荒凉,即景生情,就写下了这首伤时恨别,忧国思家的千古名篇。  相似文献   

19.
杜甫的《春望》在内容上呈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之对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统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之夸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之忧国思家形象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杜甫的《春望》是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写他在长安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感情。诗的头两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破”和“深”应该给学生以点拨,尤其是“深”。学生起初把它理解为,“繁茂”或“茂盛”,很有赞美草木繁茂之意。这时,我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国破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