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大钊的《史学要论》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论著,在20世纪中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关于“历史”与历史记录的明确区分,关于历史学的科学性质和学科体系的精辟论述,对中国史学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伊索克拉底《泛希腊集会演说辞》中的泛希腊主义提倡城邦和睦,而非希腊统一民族的形成,其包含着与"雅典中心主义"情结的互异与交融。当两者被调和,并以共同为反波斯战争和雅典—斯巴达联合领导权加以宣传时,泛希腊主义经常被强调;"雅典中心主义"在呼吁雅典领导权的论述策略中对伊索克拉底而言更具实际意义。他既利用"雅典中心主义"对抗斯巴达人,从而为雅典在前4世纪重新恢复其帝国旧有领导地位的诉求提供动力,又利用泛希腊主义作为证明雅典领导权合法性的道德、舆论和历史支撑。  相似文献   

3.
《史学要论》是李大钊从事唯物史观教学和研究的最终成果,亦是其作为一代学术大师的经典传世之作。《史学要论》内容丰富,结构严谨,体系完备,博大精深,旨在建立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的历史科学的学科体系。在中国史学史上,《史学要论》堪称近代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全面的史学理论著作,开创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建立了崭新的研究范式,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传统史学的近代化和史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因而在近百年来中国知识与制度体系的革命性变革中占有独特地位,贡献卓越。  相似文献   

4.
修昔底德的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以下简称《伯史》)中约有占1/4篇幅的演说辞,颇具特色,极具研究价值。本文认为,修昔底德大量运用演说辞的原因主要有:历史上修辞演讲术的影响;适应以雅典为代表的城邦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发展需要;古代希腊法庭雄辩术的影响;修昔底德著述《伯史》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李大钊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也是著名的图书馆学家,他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五年,在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和管理上都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图书馆学思想对现代图书馆建设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朱希祖、李大钊、顾颉刚均为中国史学的近代转型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发挥了重要影响。学术方面,他们之间既有一些共同性,又在兼容并包的学术环境下,彰显出自己的主张和个性。由于早期同供职于北京大学,他们之间还有一些个人交往。《顾颉刚日记》以其即时性、随笔性、率真性的特点,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本文以《顾颉刚日记》为中心,辅以《朱希祖日记》及其他资料,试图从生活史的角度诠释他们的学术关系,以丰富民国史学内涵。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他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引领一批先进青年走上共产主义道路;最先倡导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积极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做出了奠基性贡献。  相似文献   

8.
杨勇 《文教资料》2011,(27):105-107
《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的代表作品之一。《原君》和《原臣》两篇为本书之基础前提,《学校》篇亦是在此基础上立论、施论。本文以其中之《学校》篇为中心,对其中思想进行反思。黄宗羲关于学校教育和参政议政的理论体系的很多内容值得借鉴,诸如全民教育.学校引领社会舆论等;但仍有许多不足,失之空想,难以在当时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9.
李大钊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革命问题得出的新结论,给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铺奠了最初的基石.他在同时代人中最早认识到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及其对祖国命运的现实指导意义.中国人民正是从李大钊对十月革命的歌颂、宣传中看到了自己民族解放的新希望.而中共的诞生,则是对由十月革命发端的新的世界革命潮流的最直接的回音;他对中国革命问题所作的多方面的探索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他思想上高度重视建党工作,他站在中国革命有所附托的高度提出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主张,并成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担任《晨报》副刊总编时,利用《晨报》副刊这一主阵地,大力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增设《晨报》副刊栏目、改革《晨报》副刊办刊方针,刊发各类新文学作品、大力扶持文学新人,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摇旗呐喊,并进行了不菲的文学创作,因此而与鲁迅、毛泽东、陈毅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对五四运动的发生、发展和胜利,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他参与发起新文化运动,率先举起十月革命的旗帜,培养革命骨干,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准备政治、思想和组织条件;始终站在五四运动最前线,以顽强的精神鼓舞革命群众斗志,指明斗争的方向,为五四运动的发展起了指导作用;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斗争,推动中国共产党创建,捍卫和发展了五四运动的成果。李大钊不愧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捍卫者。  相似文献   

12.
邹兆辰 《唐山学院学报》2020,33(2):28-35,58
1920年起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等校讲授了《史学思想史》课程,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同时,也论述了若干近代西方史学思想的重要问题和代表人物。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此多有论列,充分肯定了其历史价值与学术价值。中国的西方史学史这一学科的建设、发展已经历了一百年,如今它已经成为世界史的二级学科,也成为中国史学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回顾这百年的历程,不能不追述李大钊对其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国学大师钱基博先生一生读书、教书、著书、整理图书。他对图书馆学的贡献表现在开拓图书馆的功能,重视地方文献建设,树立服务大众的理念和研究图书馆目录学等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中共早期军事斗争思想的形成及指导大革命时期的军事工作实践为依据,深入分析李大钊对中共早期军事斗争思想形成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这些重大贡献主要包括:李大钊为党在创建时期形成正确的军事斗争思想进行了长期的理论准备工作;在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建立民主革命联合战线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在领导北方地区党的军事工作中积极贯彻和发展中共早期军事斗争思想;在北伐战争准备和实施阶段领导北方区党委进一步发展了中共早期军事斗争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是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爆发的非基督教运动的主导力量。中共创始人李大钊在非基督教运动中从实践和理论两个维度上作出了独特贡献,他不仅直接推动了非宗教大同盟的成立和非基督教运动的蓬勃发展,还撰写了大量文章批判宗教信仰及其教义的弊端,回应宗教信仰与思想自由关系的论争,为非基督教运动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6.
新文化运动前后的李大钊在文化调和思想的指引下逐渐转向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是其探索中国近代文化出路的过程,也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过程。理解这一问题,对于把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文化意蕴有着重要意义。文章立足于新文化运动前后李大钊对不同文化的态度与选择、对东西文化调和之路的探索以及其最终的马克思主义转向这一循序渐进过程,管窥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内在发展逻辑以及马克思主义在这一逻辑链条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行政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与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由于历史原因,其发展非常缓慢,研究过程甚至出现中断状态。直到最近20年,我国才在行政科学的恢复和发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行政科学的发展离不开邓小平的大力支持和积极研究。邓小平不仅是中国行政科学的倡导得,而且是中国行政科学理论的设计和积极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艰难历程上,陈独秀、李大钊具有开创者的历史地位。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中,唤醒了一代青年,提出要有"一个强大的共产党做无产阶级底先锋队与指导者"。李大钊是中国最早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奠基者。"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中共建党史上的佳话,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从1920年直皖战争结束到1926年奉系进入北京,李大钊领导国共两党北方组织联合北京自由知识界、国会进步议员发动了一系列游行、请愿活动,呼吁废止袁世凯时期颁布的《治安警察条例》等打压舆论、侵犯人权的恶法,并最终在国民军进入北京后取得了胜利。这是李大钊与中共党组织领导法制改革的成功尝试,也是中国法律进步史上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20.
李大钊十分关心中国近代政治问题,他对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官场生态、国家结构以及社会道德风气等问题均进行了详细论述,批判了黑暗腐朽的政治生态,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当前,重新挖掘李大钊政治生态观的内在价值,对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