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化"入学教育是借助生态学理念和方法来研究高校入学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具有生命性、生成性、回应性、系统性等特征."生态化"入学教育模式通过营造良好的入学教育环境,创设真实的入学教育实践情境、开展个性化的服务等路径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环境.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教师教育情境中的实践工作者这一专业生活特点和主要专业工作,认为教师实践性知识具有工具性、情境性、个人性、缄默性和整体性等特征,教师实践性知识来源于情境认知、实践活动和反思对话,并由此提出改革教师教育课程的策略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教育与生活同构,是引发培育人的潜质的沟通和交流活动,为此,要回到教育的原点理解它。教育是在时间和具体的活动中展现出它的本体特征的,具有情境性。以往那种主客二分、把教育理解为静态的活动的教育思维方式严重有误。每个人都有内在发展的需要和愿望,如果教育要发生变化,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我"的变化。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教育理论不仅要把当下的教育当作"看"和"思"的对象,更要把它当作"做"的对象,他的学术使命不仅仅是"看"或"思"教育,也不仅仅是"言说"或"交流"教育,更是要"介入"或"实践"。这种回归和介入到实践的教育理论一定以个别化、回归生活、行动、反思为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教育实践智慧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有效解决具体教育问题的聪明才智,是教师对教育情境和问题的深刻洞察和敏锐把握,其特点表现为高效践行性、情境创造性、外显性与默会性并存、集体性与个体性并存.提升教师的教育实践智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过程.提升教师实践智慧的途径是:在爱的前提下,汲取教育理论智慧,做反思型教师,同伴互相学习提高.  相似文献   

5.
教育情境与教育叙事情境之间的逻辑关系涉及教育叙事的核心逻辑。二者具有自身的概念内涵,同时,教育情境与教育叙事情境具有深层逻辑耦连,厘清教育情境与教育叙事情境的逻辑关系,对教育叙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叙事情境不是教育情境的直接转译,而是以教育情境为研究基础,教育叙事情境是教育情境的问题性提炼和深描,达到以教育叙事研究教育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当代品格教育作为美国道德教育发展的第三个历史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延续至今.此价值教育形式因忽视外在社会因素,未涉及价值冲突与真实情境,错把价值概念作为教育关键,忽视对于价值原则的思考,异化学生行为目的及未关注学生发展性差异等缺陷而受到批判.“发展性品格教育”作为新形态的美国价值教育,对当代品格教育进行完善,重新吸收不同理论精髓,用发展、全面、动态的视角重新建构品格教育,弥补了当代品格教育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新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专业化的教育实践研究秉持着本质主义和还原论的研究逻辑,在技术理性和现代性的联结下推波助澜,产生了具有演绎性、预设性、单一性特征的“输入——产出”研究模式,遮蔽并异化了教育实践研究的意义。生成作为一种过程性、交互性的思维方式,亦是一种具身交互的认知范式,在对实践研究的意义探寻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因此,作为一种主体间参与的意义建构模式,生成的教育实践研究强调研究主体通过具身行动关切真实的教育变革情境和问题,回归教育实践研究的初心;充分重视主体间的交互行动和协作,发掘兼具理性认识和个体经验的实践理论;重新审视研究活动对实践者的生命意义,彰显人文研究的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8.
教育实践智慧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有效解决具体教育问题的聪明才智,反映着教师对教育情境和问题的深刻洞察和敏锐把握,其特点表现为高效践行性、情境创造性、外显性与默会性并存、集体性与个体性并存.提升教育实践智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过程.提升教师实践智慧的途径是:在爱的前提下,汲取教育理论智慧,做反思型教师,同伴互相学习提高.  相似文献   

9.
<正>什么是智慧教育呢?智慧教育是教育情境中的智慧性行动,是教育的实践语言──它是在教育时机行动的语言,是教师对教育情境的即刻投入.智慧教育意味着教师在教育情境中能够保持瞬间的、积极的行动,从情感上、从反应上,由衷地行动.当教师作为富有智慧的教育工作者时积极地、敏感地、反思性地与学生生活──搜寻恰当的语言或行动,教师也只能隐约地意识到自己行动."教育智慧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相处时的关心取向上.这与其说是某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教师教育思想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已经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教师教育的主流范式,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教育项目声称是建构主义取向的教师教育.建构主义教师教育思想认为,教师知识具有实践性、个体性、情境性、缄默性、整合性,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既是实践者也是研究者,教师教育是基于真实情境、实践体验、交往对话和自我更新的教育.教师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以建构主义原则和理论为基础进行教学的教师,让正在成长和发展中的教师建立一种建构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教师教育的实践影响可以概括为消解权威、激活关系、打破界限、在实践中生成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与产业的深层沟通和教育质量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思维方式和精神取向的角度看,教育与产业具有深层次的相通性。作为人类生存实践的产物,产业所重视的利益驱动与市场调节的运作机制,是当代中国情境下的教育首先应该关注的,也是教育质量的核心所在。教育界应该更多地关注教育中人的生命需要,引入动态生成和良性调节的运作机制,促进高质量的教育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职前(实习)教师的实践发展是体现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质量的重要方面.实习教师的实践发展是指在教育实习阶段,实习教师以教师发展的最高善作为自我成长的道德律令,进入教学场域,从而不断实现教学能力的提升.实习教师的实践发展具有主体能动性、情境体验性、能力生成性等特点.制约实习教师实践发展的瓶颈有显性知识脱离实践场域、实习主体缺乏实践体验、终结性评价阻断实践欲求.因此,实习教师的实践发展需要自觉地内化实践知识、自决地塑造实践能力、自为地进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3.
李吉林,特级教师,著名的教育家,1978年开始,历经26年创立“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的理论和操作体系,对指导我国素质教育,丰富世界教育理论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情境教育的诗篇》真实地记录了26年来李吉林对“情境教育”实践、实验、探索、研究的全过程,具有历史文献价值;全书阐述了“情境教育”的理论依据、理论系统和操作体系,具有理论学术价值;《情境教育的诗篇》体式新颖、真实原创、叙理结合、语言诗化,具有实践指导和鉴赏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教育学是以教育实践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应从‘面向实践的教育’转向‘面向教育的实践’,完成实践的‘教育转向’。真正转向实践的教育研究应将研究焦点更多地放在情境性、自由性的教育实践形态之上,应以复杂性思维关注教育实践者、教育事件以及教育实践机制。"[1]2012年,为进一步促进  相似文献   

15.
探寻教育叙事的本义,全面理解教育叙事进入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由来,对于开展教师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把教育叙事作为一种审视教师教育研究的新视角,通过教育叙事重构教师实践的基本结构,重构教育理论与教师实践的关系,将成为解决诸多教育问题的一种有价值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教育理论的实践价值在实践应用之中。在当代教育改革越来越重视教育理论应用的背景下,教育理论在实践应用中的语言问题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出于专业理论研究要求,当代教育理论在语言上越来越呈现出规范性、逻辑性和专业性的特征。但是,教育实践的改进却需要教育理论语言能够满足教育实践的情境性和自由性需求,要能够契合教育实践情境、激发教育实践者情感并让教育实践者更易理解。因此,教育理论在实践应用中要注意通过转换定义、创造口号和应用隐喻的方式实现语言上的实践化转换。  相似文献   

17.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必要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爱友 《文教资料》2008,(20):82-83
教育理论作为教育者创新理性的结果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它来源于教育实践,又高于教育实践,是教育实践的超越.因此,我们通过把握教育理论,可以了解教育实践、认识教育实践、规划教育实践,但不能将二者划等号.  相似文献   

18.
李吉林的情境教育理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和社会要求,我国新课改的一些思想也是吸收了李吉林的情境教育理论发展而来,并且此理论把发扬素质教育作为己任。然而,任何理论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历史条件,在理论的实践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与理论的初衷不相符的地方,其实践条件会受限制,为此,有必要对情境教育理论的适用范围和实践条件进行研究,然后给出意见和建议,以防止在实践过程中出现机械照搬理论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教育学知识作为一种扎根于实践土壤的知识,具有重要的本真属性——实践理性.结合实践理性的特点,教育学的实践理性具体表现为教育学知识的现实性、理想性、创造性等方面.教育学知识的实践理性从逻辑和本真意义上为教育学知识的实践转向提供佐证,这意味着教育学知识应回应日常教育实践,意味着教育研究应走进实践、批判实践、引导实践,教育理论研究者应具有基本的实践意识和实践态度.  相似文献   

20.
李吉林的情境教育理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和社会要求,我国新课改的一些思想也是吸收了李吉林的情境教育理论发展而来,并且此理论把发扬素质教育作为己任。然而,任何理论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历史条件,在理论的实践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与理论的初衷不相符的地方,其实践条件会受限制,为此,有必要对情境教育理论的适用范围和实践条件进行研究,然后给出意见和建议,以防止在实践过程中出现机械照搬理论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