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知——发展理论是从发生学的角度研究人类心理和知识、道德发生发展的理性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的德育方法是由杜威提出的,后由认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代表皮亚杰、柯尔伯格、埃里克森等推进和发展。杜威在《教育中的道德原理》中首次提出了发展性的德育思想,他认为思维在德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发展是德育的根本目的,而发展是通过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实现的。道德品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密不可分的部分组成。道德认知是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依据。而道德认识是指儿童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德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较年轻的分支。本文介绍它的近期发展。着重探讨了它的指导思想,有影响的理论、对象、内容及主要方法。它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指导下,肩负培养建设人才和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曹树 《早期教育》2005,(12):10-10
幼儿园德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这是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幼儿德育规律.然而,从心理学角度看,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者又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所以,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也要适时渗透道德认知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知、情、意、行"四者的有机统一,是蔡元培的德育"成德"心理观。他认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四者缺一都不能构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5.
知、情、意、行四者的有机统一,是蔡元培的德育成德心理观。他认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四者缺一都不能构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6.
德育过程是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统一。传统的德育模式只强调道德认知,而无道德行为的培养。指出了我国目前高校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德育目标的实现缺乏坚实的教学论根椐和合理性的培养目标,提高道德认识的实效和教育者的人格水平,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和普遍的伦理道德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小学德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一、目前德育的局限性  长期以来 ,德育效能低下一直是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人们在反思德育效能低下的成因时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我们认为 ,分析探讨目前德育效能低下的原因 ,必须重新审视德育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德育实践表明 ,道德规范的灌输同受教育者德性的成熟和发展并不是一回事。道德认识固然是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要素 ,然而在道德实践中 ,任何人的道德意识活动都离不开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价值评价等因素的作用。本来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区分 ,仅仅在品德心理结构因素分析中才是可能的 ,否…  相似文献   

9.
温寒江 《中国德育》2007,2(4):13-15,26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同思维有着密切联系。发展思维,尤其是发展形象思维,对于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当今不容乐观的学校德育现状,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和掌握以思维启发学生的方法,使德育走入学生心中。  相似文献   

10.
科尔伯格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也是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创立者,他提出的个体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及其道德教育策略,对美国的学校道德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开创了美国六、七十年代以来的“认知发展教育运动”。很多国家把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作为制定、设计学校道德教育的依据。一、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科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作是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儿童的道德成熟过程就是道德认识发展过程。而道德认知的发展集中地表现为道德判断的发展上。道德判断又可以从道德判断的思维结构和道德内容两个维度加以…  相似文献   

11.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推动了学校德育从传统模式向现代的转型,对扭转西方社会剧变的思想混乱和德育危机产生了重要作用。在当代的教育改革中,我国的德育在目标、模式、内容、途径等方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给我国德育改革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知、情、意、行’’四者的有机统一,是蔡元培的德育“成德”心理观。他认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四者缺一都不能构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3.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大学德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论,即“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并提出两种道德教育模式:道德讨论模式和公正团体模式。这对改革我国大学德育的教学提供了多方面的有用的启迪,即道德教育应强调个体自主道德发展,避免简单的单向灌输;应大胆吸收借鉴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改革我国大学德育的课堂教学;要把握校本德育目标的层次性与序列性,避免“一锅煮”、“一刀切”;加强德育课程的整体性,注意隐性课程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4.
德育不是预设的,在很大程度上它是生成性的活动,是在偶然无序的人与人的交往中生成的。道德教育的存在必须以日常生活为前提。生活既是学生各种道德认识素材的主要来源,也是学生道德践行的土壤。离开生活世界的活动和交往,教育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德育教育回归生活,才能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一、"生活化"的德育重情感情感在个体品德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人的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  相似文献   

15.
道德心理学是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重要的理论基础。道德发展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曾说,“道德心理学就是研究道德发展是什么的问题”,它能为学生的道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对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近一个世纪以来,道德发展心理学已取得丰硕成果,对加强和促进学校的道德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0世纪末以来,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道德发展心理学也积极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研究上从多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6.
认知学理论认为:认知是人们对信息选择、接受、编码、存贮、提取及使用的基础。认知心理学又告诉我们:认知教育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和理解能力,有助于实现学生道德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考察英国小学教育,认为:他们对认知教育的运用对我国小学德育很有启迪。  相似文献   

17.
诗化德育的主要内涵是以使德育焕发诗意魅力为出发点,以提升学生道德境界为价值取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诗教”与学校德育融成一体,让学生在诗意文化的熏陶下,学会用诗意的眼光审视生活,从而自健其德的主体化、生活化、审美化的教育活动。它在诗化学生的道德认知、熏陶道德情感、完善道德意志、疏导道德行为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其实施的基本策略在于营造诗意德育“场”,建构诗意德育“观”,开掘诗意文化“流”,巧妙选用德育“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其在德育发展过程中的成绩与历史地位进行了分析与肯定.提出了如何将道德认知理论与我国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理性思考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力求对我国德育的研究与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形成条件;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关于阶段论和德育方法的主要观点;对于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的正反评价;该模式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在理论、实践和方法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其在德育发展过程中的成绩与历史地位进行了分析与肯定。提出了如何将道德认知理论与我国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理性思考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力求对我国德育的研究与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