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评课的现存问题和范式转型——崔允都教授答记者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影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听评课制度的改革。从某种程度上说,习惯了的听评课制度严重制约着新课程的推进,制约着素质教育的落实。为此,本期全面介绍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济教授与浙江省余杭高级中学关于课堂观察的合作研究成果。从课堂观察的概念、框架与课例三个方面,与读者一起分享他们将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新的听评课范式的有效探索,并希望对此感兴趣的同仁不仅能够学到关于课堂观察的本身,而且能够从中体会到这些研究者们的专业精神。  相似文献   

2.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只有课堂发生了变革,真正的课程改革才算发生.在我国,影响课堂变革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听评课制度.然而,现行的听评课制度存在着无研究、无证据和无合作等去专业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只有课堂发生了变革.真正的改革才算发生。当前,引起课堂变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听评课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必要的改革。听课评课是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相互交流与评价的表现形式,是研究教材教法、检查教学工作、交流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只有课堂发生了变革,真正的改革才算发生。课堂变革不外乎两类:一是由教师自发引起的,二是通过改变一些外部因素如教师考评、听评课制度、教师培训等而引起的。在我国,[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推进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是关键,管理制度是保障。为了使新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我校从提高听课评课的质量和效益入手,重建听评课制度,用制度引领教师走进新课程。  相似文献   

6.
听评课:一种新的范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课堂变革是当前我国推进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关键,而引起课堂变革的重要因素是听评课制度的改革.本文从专业的视角分析指出当前我国听评课存在着简单处理、任务取向与不合而作等种种去专业现象,提出范式转型的转折点在于改变思维方式,实现从简单走向复杂、从对立走向理解、从业余走向专业的转变.最后,文章并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与课堂文化四个维度构建一种课堂教学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7.
李雨泽 《文教资料》2011,(16):151-153
课堂变革是当前我国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而引起课堂变革的关键因素是听课评课的改革。作者通过参与当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听评课活动发现:当前的思想政治课的听评课存在着任务取向、思维简单和思维对立等种种现象,提出提高听评课效率的关键在于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文章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文化、课程性质四个方面构建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评价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8.
听评课:一种新的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允漷 《江苏教育》2007,(23):21-25
课堂变革是当前我国推进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关键,而引起课堂变革的重要因素是听评课制度的改革。本文从专业的视角分析了当前我国听评课存在的种种去专业现象:简单处理、任务取向与不合而作;提出范式转型的转折点在于改变思维方式:从简单走向复杂,从对立走向理解,从业余走向专业;并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与课堂文化四个维度构建一种课堂教学分析框架,最后提供了一个典型的案例,以供分享。  相似文献   

9.
听评课:指向合作的课堂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听评课是教师合作参与课堂教学研究的专业性活动,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因素之一。当前我国听评课存在拒绝合作、表面合作、不合而作等合作性缺失现象,忽视课堂观察合作体在听评课中的重要作用。鉴于此,从合作的视角对听评课进行重新定位,从基于主体的意愿、可分解的任务、共享的规则、互惠的效益四个维度归纳指向合作的课堂观察的特征,结合课堂观察LICC模式提出指向合作的课堂观察的实践框架,为我国听评课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听评课是一种对话、反思与研究的专业行为,它能够有力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然而,现实的听评课尚不专业,存在着一种"去专业化"倾向。建议改革管理方式,转变评价视角,追求教育理论观照,带着问题进课堂,借鉴课堂观察,以充分实现教师听评课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听评课是一种对话、反思与研究的专业行为,它能够有力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然而,现实的听评课尚不专业,存在着一种"去专业化"倾向。建议改革管理方式,转变评价视角,追求教育理论观照,带着问题进课堂,借鉴课堂观察,以充分实现教师听评课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听评课的视角、听评课的文化,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人们由过去单一的只关注教师的"教"实现了现在的多维关注。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强调听评课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学。有的专家提出,听评课就是看学生的学,看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状态,看学生在课堂中的交往状态,看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状态,看学生在课堂中的情绪状态,看学生在课堂中的生成状态……听评课从过去主要看教师的教发展为今天关注学生的学,应该说这是听  相似文献   

13.
听评课是学校教研的基本形式,也是推进教学改革的主要渠道。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课程理念不同,听评课的标准也不一样。我校在推进课程改革、建设高效课堂的背景下,初步构建了"问题驱动,学案导学"课堂模式。这个模式集成了目标定向、问题引路、先学后教、分类指导、合作竞学、展示评价等学习策略,其中先学后教是核心,问题设计是关键,自主构建是灵魂。与此相适应,我们研制出一套新的课堂观察内容框架,以代替原有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基层学校、作为一线教师,两年来,我们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以满腔的热情投身到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之中,经历了课程改革的艰难历程,在涉及到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尤其是校本教研、学校文化重建等方方面面都有着重大创新和突破,其意义之深远是历次教学改革所无法比拟的。认真总结我们的成功经验,能够促进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理性分析我们的缺憾不足,能够确保课程改革的均衡推进。下面是本人两年来听课评课中,就有限的认知水平,从授课教师的角度,看课堂生活中显现出来的一些不足,用“问题课堂”面面观的形式谈点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一线教师起一些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5.
阙奋 《现代教学》2005,(4):53-54
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同属课程教学改革。但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比起课堂教学改革来,它的“顽固不化”严重制约了课程改革的推进。因此,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刻不容缓。我校从开办之日起就全面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多年来,我们在考试方法改革上做了一些初步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16.
课堂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可以通过教师不断的经验积累和体悟反思实现内生性的发展,但外部因素的介入是必不可少也非常重要的。在我国,影响课堂变革最重要的外部因素之一就是听评课制度。但是,对于这种最常见的教研方式,许多参与者还停留在经验惯性与随意处理之中,缺乏认真的思考与制度的创新。本期“讨论”中,两位来自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将分别就如何更好地听课、评课发表自己的意见,本刊记者还就此专访崔允沸教授,请他谈谈听评课制度如何创新,而浙江省余杭高级中学将向我们展示他们创新的听评课案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徐金鸿 《中国教师》2010,(Z1):279-280
教师的听评课是一种对话、反思与研究的专业行为,是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现实的听评课却尚不专业,存在着一种"去专业化"倾向,表现为:听课评课任务式、形式化;分离式、疏离化;盲目性、随意化,使听评课的专业价值丧失殆尽。建议改革管理方式,增强听评课管理的实效性;遵循"以学论教"的原则,转变评价视角;诉求教育理论观照,提高听评课品质;带着问题进课堂,强化问题意识;借鉴课堂观察的策略,增强听评课的针对性,这样才能充分实现教师听评课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过去,学校教研多以学科为单位,同学科的教师相互听课、评课。这种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比较强,但容易受到学科特点的限制,导致教研形式单一,教师视界狭窄。新课程实施后,为了打破学科界限,加强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互动合作,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可以“看别人的课堂,说别人的课堂,听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走进别人的课堂,改进自己的课堂”为原则,建立跨学科听评课制度。  相似文献   

19.
研究课堂观察 追问有效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普通高中在新课程背景下听评课制度的改革,研究课堂观察在我国中小学的应用.展示课堂观察的初步成果,进一步提升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质量,促进全国各地实施新课程的经验交流,“全国普通高中课堂观察展示与研讨会”于2007年12月21—22日在浙江省余杭高级中学召开。会议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所华东师大中心与浙江省余杭高级中学主办。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听评课制度多带有甄别和奖惩的功能,听评课的结果多与评先表优、晋级等联系起来。因此,参与听评课的人多把目光集中在教师身上。看教师的导语设计、讲授、提问、教学流程、教学基本功和课堂组织能力……学生的表现则常常被忽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角色转变了,教与学的方式转变了,听评课时关注的重点也要转变。那么,听评课时,究竟要关注哪些方面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