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有一定比例的古诗。教学这些古诗后,教师大都要求学生会背诵或默写,这是不少学生感到头疼的问题。但是只要教师教学得法,认真加以指导,学生就能很快背诵古诗。在教学中,我运用了以下五种方法指导学生背诵古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理解背诵法 背诵是熟记的结果,理解是背诵的前提。只有理解了,才能牢固地记忆,从而背诵出来。所以背诵一定要以理解为前提。学生理解了所写的事物,懂得了所写的意思,了解了句与句的内在联系,再指导背  相似文献   

2.
不少同学羡慕我的记忆力,尤其羡慕我背诵古诗词的能力高人一筹。那么,我有没有什么“诀窍”呢?有,下面我介绍几种背古诗词的方法。第一,理解背诵法。即在充分理解古诗词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古诗词,粗粗看来似乎根本找不出它们的通俗之处,这就给我们的记忆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其实,只要我们先将这首古诗词中不易理解的字词,依靠工具书搞明白它们的意义,就能化艰涩深奥为通俗晓畅。我背诵柳  相似文献   

3.
宋代的姜夔有两句谈诗的话: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意思是不能就文求文。移至此处,我想说的是:做题需看题目,做好要看全文。读懂全文,从全文出发,这是做题的根本。先谈"根本"处。该背诵的课文,应该能够做到背诵、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之后再理解。想一想,这首诗、这篇文章,谁写的?写什么呀?这就  相似文献   

4.
童厚 《教育文汇》2004,(6):35-36
没有记忆就没有知识。记忆的方法很多,如理解记忆、发散记忆等。我认为,语文学习中的背诵,当然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背诵,甚至是“硬背”,也是语文学习的良方。  相似文献   

5.
训练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我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直坚持把背诵放到理解文章的首位,有的边讲边背;有的当堂成涌;有的先背后讲。文言文中的许多字、同和句式,意义和用法方面和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别,学生理解这些知识本身就有难度。如果仅仅是在课堂上讲解一下,课后不复习巩固,很容易出现课内熟、课外生的情况,如果能背下来,效果就会好一些。下面我就结合《醉翁亭记》一文来看背诵与理解的关系。我运用的是边讲边背诵、当堂成确的方法。《醉翁亭记》文章本身生动,而且读起来琅琅上口,全文的主线是“乐”…  相似文献   

6.
一、背诵的检查背诵,是提高学生记忆力和读写能力的措施之一。背诵之前,通过分析课文及其他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这对克服死记硬背的毛病,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要使学生对背诵的内容达到熟记的程度,还有赖于他们自己在背诵过程中细心揣摩、反复领会。我从改进背诵的检查入手,促使学生在背诵过程中养成认真理解的习惯,克服囫囵吞枣的死背书方法。我的主要做法是:提出问题,答案就是在学生背诵的内容中。我在检查背诵时,不是要求学生把背诵的内容从头至尾一口气地背下去,而是用问  相似文献   

7.
背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历来被语文教师所重视,尤其是小学阶段,有些教学任务是通过背诵来完成的。笔者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认识到,认真抓好背诵,可以一举数得。 首先,背诵有利于加深理解。有些课文,学生刚接触时不甚理解或理解不深,通过背诵可以逐渐理解词句含义和作者的行文思路。 其次,背诵有利于加深记忆。记忆的重要环节是理解与重复。背诵加深理解,而理解又有利于记忆。巩固记忆最有效的方法是重复。有些记忆的内容,过一段时间以后会变得生疏。经过间隔一段时间的反复背诵,就能够巩固已掌握的知识,加深记忆。 第三,背诵有利于丰富语言。学生通过背诵,可以  相似文献   

8.
背诵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提高背诵的效率呢?一、分类解析,理解内容课文的背诵一般放在作业阶段进行,这是教学规律决定的,但绝不能理解为阅读分析鉴赏课文阶段就不必顾及背诵任务的完成。因为课文教学得法,学生对课文的思想性、艺术性认识深刻,对要背诵的章节理解全面  相似文献   

9.
指导学生背诵古文,对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古文的能力有很大作用。我在实践中体会到,指导学生背诵,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加强记忆。一、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这里所说的理解,是指对语言形式及其思想含义这两方面的正确认识。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只有充分理解的信息,才便于大脑的接受、加工、贮存和提取。不懂的东西,就不容易记住,即使一时记住,也容易遗忘。因此,在要求学生背诵之前,我总是认真讲解课文,务必使学生弄懂词句,理解文义。为此,我常常采用古今文对比法,帮助学生理解。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有这样一句:“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  相似文献   

10.
鉴古而后知今小学是一个人的童蒙养正期,也是习得语文的基础阶段。这个"基础",我的理解是:积累和储备,而非展现成果。所以,阅读和背诵是课堂的重中之重。而现在的课堂容量过满,背诵之类的训练极难在课堂上落实。我就从反思课堂行为上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小学是一个人的童蒙养正期,也是习得语文的基础阶段。这个“基础”,我的理解是:积累和储备,而非展现成果。所以。阅读和背诵是课堂的重中之重。而现在的课堂容量过满,背诵之类的训练极难在课堂上落实。我就从反思课堂行为上寻找突破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李科 《小学生时空》2011,(10):41-42
“烦死人了,老师又让我们读《弟子规》,啥时候是个尽头啊!” 一入学,老师就让我们背诵《三字经》。我识字不多,就常常让妈妈教。由于背会了也不理解其中的意思,我总是今天背,明天忘。到了二年级,学校增设了国学经典课,我们又开始背诵《弟子规》。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南于学科特点的决定,必定要背诵、记忆一定数量的名句佳篇,以丰富学生的语汇,为写作积累表达的素材,最终达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新教材古文单元的增加,也正体现了这一意义.但目前学生由于学业较为繁重,加之古文基础比较薄弱,背诵也就有了一定的困难,兴趣自然也就不大.面对这种情况,怎样解决学生积极背诵,愉快记忆的问题,就显得很突出,在教学实践中,我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调动学生背诵古文的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面临期终考试,新课结束,提到复习课的上课方法,一部分教师认为先从网上下载别的教师总结好的每一课的一个个知识点或者自己重新总结知识点给学生打印出来,人手一份,让学生背诵、默写。其实背诵这些零散的知识点作用不大,背诵的前提应该是先理解,梳理课本知识,在弄清楚并熟悉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并在书本上每一课知识结构都很清晰的情况下,再去背诵罗列的知识点,这样效果还不错。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我是一个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师,我认为初中是学好语文的最佳时期,应该充分利用现有学习条件让学生多读多背,积累语言材料,打好读写的基础。因此,在教材规定的背诵外,结合写作训练的需要,我还要求学生多背诵了一些文言文和现代散文的篇(段)。背诵中,我还是比较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尽力克服死记硬背的毛病的。但不想,我这一教学措施,竟受到了某些同志的批评,他们认为背诵是“机械记忆”,背全篇的  相似文献   

16.
达尔文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就启发我们在学习时要注重掌握学习方法,恰当的学习方法会使我们在学习时事半功倍、受益匪浅。对于我们多数同学望而生畏的文言文学习,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就尤为重要了。多年的学习实践告诉我们,背诵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我就以人教版高中语文中的文言文为例和同学们谈谈背诵的方法。1.通过理清课文思路来背诵思路,即思想所走之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必须学会理清思路,这是背诵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如《五柳先生传》。2.通过关键词句来背诵能起线索作用的…  相似文献   

17.
"乖乖!给妈妈背诵一个——"每次一忙完工作,妈妈就会把我喊到她跟前,我知道她准是想听我背书了。背诵什么呢?嗯,妈妈最喜欢我背诵《三字经》。我清了清嗓子,摇头晃脑地背诵了起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里对小学生阅读量提出了具体要求: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关于课文内的古诗词,教师进行了教学讲解等方式使学生理解背诵,而课文之外的古诗词背诵则没有理解的基础,大多数的小学生都是死记硬背地进行古诗词背诵,以完成任务。这样的背诵现状是不可取的,面对中华民族留下的宝贵文学财富,学生只是把它当作一堆文字符号去记忆。这里笔者就小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外古诗词背诵这一主旨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19.
对指定的文章或段落的背诵,目前在小学浯文教学中,大多数仍停留在死记硬背上。教师应指导学生遵循记忆规律,掌握正确的背诵方法。(1)熟读理解背诵法。读是记忆、背诵的首要前提,熟读才能形成自然的背涌。但熟读并不等于多渎,而是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加以消化理解的读,是读想并行,这样借助熟读理解知识使背涌更迅速、更牢固,理解得越深,记得也就越快。(2)自我活动  相似文献   

20.
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提高阅读能力 ,锻炼记忆力 ,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课文中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 ,培养和提高作文的能力。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呢?笔者认为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只有对课文理解得透彻 ,学生背诵起来才会流畅。如果学生对课文一知半解 ,他们只有死记硬背 ,背起来疙疙瘩瘩 ,结结巴巴 ,这样就收不到背诵的效果。一、抓住内容、写法、语言三个方面的理解背诵。指导学生理解一篇课文的基本要求有三点 :即内容、写法和语言三个方面。下面结合《桂林山水》一文中的一则教学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