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心理学中指出兴趣有很大的动机成分,而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可以说产生了学习兴趣,就意味着产生了要学习的动机。而要学好一门知识,具备“要学习”的动机是首要条件。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后,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学习效率自然会随之而提高。那么如何发挥物理课得天独厚的条件,使物理课更加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加生动呢?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物理的起始教学中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要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极为重要的.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是良好的学习动力,是求知欲望的源泉.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对某一学科产生强烈而持久兴趣的学生,会自觉克服学习中种种困难,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但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往往局限于兴趣的初级阶段——好奇心理,忽视了兴趣的发展阶段和效能阶段.因此,有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情绪受到影响,兴趣逐渐下降.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的好奇心理,科学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地应用兴趣规律呢?  相似文献   

3.
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生动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4.
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生动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5.
翟晓飞 《新疆教育》2013,(7):152-153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想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就一定解决学生的兴趣问题。学习的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当学生对数学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兴趣时,他们就会愿意学、主动学。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大小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目前教学的重要任务。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就是愿意学,就是喜欢学,可见培养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那么,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数学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并且爱学、乐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教师在导语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兴趣性。  相似文献   

7.
陈维扬 《教育艺术》2006,(9):66-66,65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含义为,要“知之”,需先让学生“好之”,要让学生“好之”,需先让学生“乐之”。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才能够不知疲倦地学习。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树立新理念,学习新课标,讲究激趣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真知与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过:“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产生动机的重要原因。"换言之,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机之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给孩子们带来知识,带来欢乐,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应渗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对兴趣也强调:“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在美术课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应处理好以下几点:一、注重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