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因此课前预习是十分重要的。要重视预习的哪些方面呢?我认为,要重视预习兴趣的激发、预习方法的指导、预习作业的设计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正>"课前预习"在许多学生的脑海里一直认为是针对语文课而言的,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似乎不习惯预习,且大多数数学教师也未重视让学生预习,总觉得数学没什么好预习的,或者根本不需要,从而忽视了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在传统式的数学课堂中,对于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总是蒙在鼓里,课堂上等待老师揭开神秘的面纱,学生的学习很被动。即使有的教师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3.
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学生有必要对学习内容进行观察与实验,通过猜测与验证推理得出它们.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的过程.预习是数学知识探究的有效方式,加强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有效设计,会让学生的预习活动得到指导,促进初中学生数学学习逻辑的清晰.新课程标准当中提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肯定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初中学生,不仅要接受教师传递的数学知识,更要敢于去开拓数学知识,自主探究数学学习内容.预习是一个良好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石宪月 《考试周刊》2014,(61):80-80
<正>课前预习作为学生学习常规之一,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过程。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事先都要做好充分准备。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知识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可见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5.
<正>对于预习,叶圣陶先生有精辟的论述:"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预习。""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第一步。重视学生的预习,就是重视培养学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进入数学课堂,其实这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培养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的习惯,也是在新课改下构建"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先决条件。一、转变思想,重视预习1.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预习预习是学生自主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2.教师还应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预习是教学的前奏,是重要的学习环节,教师一定要让"预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习惯,使"预习"在学习过程中升值。但目前很多老师不重视甚至不提倡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不少教师认为,学生预习后,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加大了课堂组织教学的难度;更有老师认为如果学生预习了,课堂精彩的"噱头"就难设计,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还有一些教师虽然让学生预习,但处于放任自流状,既缺少方法上的引导,又缺少预习后的效果检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0,(49):75-76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对学生的数学预习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预习是学生接触新知识、实现新旧知识融合渗透的第一步,所以,教师需要对数学预习提起重视,通过预习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敏感性,鼓励学生在预习阶段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这些都是预习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基于此,本文将以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为例,探讨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预习方法,以此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预习就是学生预先学习,是学生在上课前自学新知的学习过程。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老师和学生都要重视预习这个学习环节。科学的预习方法是要有老师进行指导的,老师布置预习时要将内容细化,完善,将课内外知识衔接;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经过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联系、自己感受体会等阶段。久而久之,学生自学的能力就形成和提高了。  相似文献   

10.
课前预习存老师和学生的脑海里一直是语文课的专利.存实际教学中我们的数学老师往往忽视了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总觉得数学没什么好预习的。即使有的教师要学生预习,也总是这样说:“明天要上新课了,请大家好好预习一下。”预习什么呢?怎样预习呢?没有方法交给学生,学生口头上答应,其实大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恼。培养学生预习能力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数学知识是连续的、  相似文献   

11.
预习是教师"讲课"前,学生自学将要教学的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形成一定学习能力,并为"上课"做好心理和学习准备的过程。预习虽然更多的属于学生个体的行为,但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薄弱,一些数学知识和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也  相似文献   

12.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新课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经过多年的小学语文预习方面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预习,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其次,要重视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后要对预习进行一定的评价和检查,推动学生的预习行为。  相似文献   

13.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作文教学中,要重视预习,教师在写作前指导学生定向预习,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写作教学的预习主要是有意识地采集材料。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调查、阅读、回忆五种途径来有意识地采集材料。  相似文献   

14.
预习,就是学会自己读书.没有一位教师会否认预习的重要性,它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既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原则,又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多读、多写、多思,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必要途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提出"学习语文要预习",反对"不教学生预习"、"一切预习事项由教师代劳"的做法,他把预习看作阅读的主要阶段,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不可或缺的主要手段.但在实际教学中预习这个环节还不尽如人意,许多教师要么盲目设置,不加选择;要么不予强调,听之任之,这都是片面的,不利于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语文教师既要重视预习,又要结合学生实际,结合课文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精心设置预习题,力争做到以下"五要":  相似文献   

15.
所谓的导学案是指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对学生能力的开发和未来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打破传统"灌输式"课堂模式的有效方式之一。所以,在课程改革下要认真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鼓励学生在自主预习、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中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进而为学生良好的发展做好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而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预习环节的重要性。预习可以增强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就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工作的激发兴趣,方法指导,成果交流,评价激励等方面结合典型事例加以论述,条理清楚,颇有说服力,俗中见致。  相似文献   

17.
"预习"即学生自主进行的预先学习,不仅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纽带,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农村小学教育迫于教学环境的限制,留守儿童、单亲家庭越来越多等现状,教师要得到来自家长的帮助很难、很少,往往预习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师应该并可以结合实际,使预习成为学生能够并乐于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在预习中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主动地索求的意识。一、转变思想,师生共重预习态度决定一切。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重视  相似文献   

18.
数学学习方法是数学知识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给学生传授学习方法与技巧,促使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教师提出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复习等几种方法,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9.
对于预习,叶圣陶先生有精辟的论述: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预习。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第一步。重视学生的预习,就是重视培养学  相似文献   

20.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新课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经过多年的小学语文预习方面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预习,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其次,要重视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后要对预习进行一定的评价和检查,推动学生的预习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