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信很多老师都经历过幼儿园的开放日观摩活动、幼儿园的各项评估验收活动、幼儿园接受领导的关心慰问活动……因为这些活动,孩子们在园一日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陌生人。幼儿游戏时要不要和来园的客人打招呼、问好?也成为了很多老师心中的困惑。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讲文明、懂礼貌,当我们成了教育工作者,教育下一代讲文明、懂礼貌更是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我认为“在开放日有无同客人老师打招呼、问好”并不能成为衡量孩子有没有礼貌、教师是否做好礼貌教育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李晶晶 《山东教育》2012,(Z6):28-29
幼儿教师的工作特别讲求一个"细"字,从各个生活环节到教学、游戏活动,从群体幼儿的一般情况到个体幼儿的特殊表现,都要细致观察,用心体悟,悉心引导。作为年轻教师,我努力学习去践行这一点。下面仅以入园环节为例谈谈我的做法。早上入园的时候,我发现有的孩子一进教室就向老师问好;有的孩子会一直看着你,等到老师先向他问好才想起来问老师好;还有的孩子就像没有看见老师似的,没有  相似文献   

3.
一声呼唤     
"老师妈妈早上好!"每天早晨来到班级,孩子们总是像小鸟似的向我扑来问好。"老师妈妈再见!"每天离园时,孩子们总是依依不舍地与我道别。"老师妈妈","老师妈妈",那一声声甜甜的呼唤,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对我的真诚和依恋。  相似文献   

4.
袁娟 《学前教育》2021,(3):49-49
记得刚入职的头两年,每次一到了开放日或者大型活动,我总是惴惴不安,一方面是担心自己活动准备得不够充分,另一方面,就是担心自己班级的孩子们没有表现出我们期待看到的样子——积极、热情、有礼貌,主动向来访的客人老师问好。我们把“问好”这件事当成一次展示礼貌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的检验机会,非常期望孩子们积极热情地打招呼,客人老师和园领导们纷纷夸赞我们班级的孩子们有礼貌……  相似文献   

5.
朱静怡 《早期教育》2001,(13):34-34
到我园参观教育活动的老师,最深的感触就是幼儿一日生活非常丰富而有序,一环扣一环.显示了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状态。我坦率地表露了自己的观点:这就是我们“把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都当课来上.把课又当游戏活动来做”的结果。许多人把我的这种行为简单地归结为教学经验和技巧,而我认为主要是教育观念的问题。如果教师没有新的教育观念,绝不可能有新的教育行为,幼儿园的教育,不是几节课(教育活动)所能包容的,幼儿在一日的各个环节中包括生话环节。都有获取知识和经验的需要,我们教师的责任是满足幼儿的这种需要,尽可能地挖掘这些环节中自然呈现的教育因素,实施教育。  相似文献   

6.
小班幼儿的礼仪教育主要应是学会与人交往的态度,在日常生活中能主动与人交往。 首先,应由易到难确定教育内容:①会主动向班内老师问好。每天,孩子入园时,我们站在教室门口以亲切、和蔼的态度主动向孩子问好,引导孩子主动叫班内的老师。渐渐地,孩子  相似文献   

7.
刘健 《天津教育》2012,(8):30-31
不断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是我于多年的办园实践中始终在思考的问题。幼儿园首先应明确"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贯彻于"以人为本"的园所管理实践中,从而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为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在幼儿教育中,实现"以幼儿发展为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倡导科学的幼儿教育我们把让每个幼儿接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看作是幼儿应当享有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为使孩子们从小接受良好的礼仪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应该充分发掘潜在的教育资源.积极创设环境和氛围.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文明礼仪.从小养成良好的礼仪素养和行为品质。一、抓住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进行礼仪教育幼儿一日生活包含着大量的礼仪教育契机.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强化幼儿礼仪意识.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如利用幼儿入园和离园时间对幼儿进行礼仪用语教育。每天幼儿来园.见到教师要问早、问好。这是对孩子最起码的礼貌教育。教师先主动热情地向孩子问好.为幼儿做表率.并且肯定和表扬讲礼貌的孩子.然后再教幼儿与家长分别时说“妈妈再见”或“爸爸再见”。课间盥洗和喝水时对幼儿进行交往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9.
美术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能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观察能力及幼儿的表现能力。幼儿的绘画从幼儿的入园到幼儿离园大约经历了涂鸦期、并力期、平行期到提高期,由于绘画教育难度大、见效慢,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发展规律,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开启幼儿绘画之锁的这把钥匙,培养一批"能工巧匠",让他们真正学到本领。  相似文献   

10.
一、引题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运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改革幼儿园的课堂教学呢?从我园嘉兴市"双高课"获奖者宋吉芳老师的课中就可窥见一斑."生活即教育",课程回归生活,学习源于生活,教学基于生活,它揭示了生活是生活化教学的核心要素.在教学中,宋老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作用,帮助幼儿在生活中探索、在体验中学习,从而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期间,我园苏州市立项课题《幼儿园中"科学工作坊"的开发与运用研究》中明确了我园的特色研究方向是科学教育,在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时,环境是一位重要的老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  相似文献   

12.
在贯彻《纲要》的过程中,我园坚持"一日生活渗透教育",体现"大课程观",通过制定科学的作息制度、强化幼儿常规管理、开展适宜活动,拓展孩子各方面经验,提高了教育效能,实践证明,这是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了培养大班幼儿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每天早晨幼儿入园前或下午离园后,我都会安排几个早到园或晚离园的幼儿,帮老师把小板凳轻轻放到桌子上,以便于老师打扫卫生。久而久之,许多孩子都以帮老师搬放板凳为荣,甚至有的孩子为了能帮老师搬板凳,要求早入园、晚离园。班内出现了幼儿争先恐后帮老师搬板凳、打扫卫生的现象。可最近几天,我发现多数孩子不愿搬板凳了,我很纳闷。一天,我问几个正不情愿地搬着板凳的幼儿:“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爱劳动的好孩子,以前都抢着帮老师搬板凳,可现在怎么都不愿搬了呢?”“老师……”琪琪欲言又止。“为什么?大胆告诉老师!”在我的鼓励下,红红说话了:“老师,搬板凳不是好孩子做的事情。那天做游戏,凯凯不听话,您不是罚他到教室搬板凳了吗?”我愣了一下。  相似文献   

14.
陈英 《生活教育》2014,(10):92-93
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不但要有老师的努力,还要有家长的支持。我园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家长学校的培训,提高了家长的环保意识,与家长一起引导、教育孩子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我园还努力发挥环境教育的辐射作用,把环境教育带进社区,让一个孩子牵动一个家庭,让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让一个社区带动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15.
教育月览     
《生活教育》2012,(21):94-95
教育部日前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日前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倡导珍惜童年生活独特价值,尊重幼儿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尊重幼儿发展个体差异的教育理念,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学习和用"一把尺"衡量所有幼儿。(2012年10月16日,光明日报)  相似文献   

16.
吴燕萍 《新课程研究》2012,(12):156-158
近年来,利用社区、家庭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逐步建立社区、家教资源和幼儿园三位一体的幼儿教育网络,已经成为幼教界共识。我园积极探索社区和家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幼儿教育跨越幼儿园的"围墙",让孩子能够更多地看到、听到、接触到"外面精彩的世界",注重多元化、开放式、多渠道的活动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一、拓展和合理运用社区资源社区是幼儿生活、成长的地方,是不可或缺的幼教资源。我们充分发挥社区各类教育资源的作用,把  相似文献   

17.
美育是人类教育的最高层次,所有一切真的、善的,都属于美的范畴。我园地处长江流域,沙子随处可见,休闲时光,家长经常会带着孩子到公园玩沙玩水。因此,我们把"沙"这一资源引入校园,把幼儿沙水游戏纳入美育课程,在沙水游戏中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创造美融会贯通,全方位地实施幼儿美的教育。沙水游戏中的艺术美幼儿艺术教育往往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审美教育是艺术教育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8.
朱家红 《家教世界》2014,(Z2):119-120
<正>作为农村集镇幼儿园,本园的保育老师来源于社会下岗工人,在从事保育老师之前她们仅有着"一颗火热的心,一双勤劳的双手"。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保育老师不仅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承担着教育幼儿的责任。为此,我园以"精致幼儿园保育管理制度"为抓手,引导保育老师深入理解保育操作细则的含义,从而使保育老师树立自己的责任意  相似文献   

19.
苏云晖 《家教世界》2014,(6X):46-47
<正>去年九月,我欣喜地迎来了可爱的"小牛"、"小老虎"宝贝。随着入园后的学习与生活,幼儿的进步与日俱增。但是,我们也可以看见这样的场景:幼儿之间吵闹和打架的事情时常发生;经常会看见在角落独自玩耍、独自言语、独自发笑的幼儿;遇到困难用哭和发呆的方式来表达的幼儿;对同伴老师发号命令的幼儿……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我,对这一届小班宝贝们的人际交往真正感到了担忧。  相似文献   

20.
姜娟莉 《考试周刊》2014,(50):187-187
<正>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被很多人称作"第二断奶期",可以说每一个孩子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分离焦虑症"。新生入园的哭闹普遍存在,甚至有些幼儿会出现逃离幼儿园的现象,成为每位带小班老师最棘手的问题,也成为幼儿入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音乐幼儿教师,我通过自己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体验,总结出了利用音乐教育,快速消除幼儿离开父母和进入陌生环境时的焦虑心理,使他们能够尽快融入班集体,适应新环境,从情感上接纳陌生的老师、亲近陌生的伙伴。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