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游离于语言文字之外。教师要在引领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抓住文本语言的关键处、核心处,反复品读,在慢慢咀嚼、细细品味、深深体悟中,将感性的形象渗入理性的语言中。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学生咬文嚼字的实践。一、基础:扣住咬文嚼字的资源点 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进行咬文嚼字,就必须对所教学的文本和学生有通透的了解,根据学生自身的语言感知能力和文本之间的联系进行有效对接与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咬文嚼字体系,让学生从文本中探寻咬文嚼字的资源,因“文”制宜,因材施教,提升咬文嚼字的教学效率。1研读教材,捕捉文本信息 寻找文本咬文嚼字的教学点,教师要对文本进行深入钻研。通过反复朗读的方式,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在读中触摸文本的语言文字。在读中感受文本在遣词造句上的精妙,从而挖掘出适合学生阅读品悟的教学价值点,为学生悉心体悟奠定基础。2.参透学生,悦纳生本信息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文本的读者。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就是要让学生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感受文本语言表达的精彩,理解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因此,在实施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对学生语言基础、个性本质、思维水平以及生活经历等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文本的世界中开掘出符合学生认知需要和探究能力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教学过程必须将语言文字历练与运用落实在教学之中。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文本语言的关键点和核心点进行悉心体悟,并在慢慢品味与积淀过程中增强语用意识。而这一切都必须依托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咬文嚼字。怎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咬文嚼字的训练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厘清文本线索,在文本内容的串联中咬文嚼字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思路创作而成的。这  相似文献   

3.
<正>阅读教学中的文本是指教学资料中所出现的文本,这里探索的文本细读,与新批评理论下的文本细读不同,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凸出教学价值,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要,进而使得学生在鉴赏词句中能够感知语言,陶冶情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1]。但文本细读与咬文嚼字不同,文本细读重视深层、整体、细节的理解。而咬文嚼字则关注于局部,过分斟酌字眼,反而导致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割据,不利于学生从遣词造句或者谋篇布局中探寻精神实质。从传统的教学经验看,在阅读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文本细读为学生提供畅游在语言海洋的机会,充分融入作者构造的语境中,提高学生品读语言和感悟深意能力,并在"咬文嚼字"中丰富认知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本文从深入挖掘文本内涵、细品语言结构意蕴以及关注语言表达形式等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策略,望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字是语文的根,阅读教学少不了咬文嚼字,学生在咬文嚼字中才能提高语文能力。文本的情味是通过对言语的研读"品"出来的。在教学中,教师应紧紧围绕文本,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抓住文中的精彩词句,进行分析、比较、推敲,感  相似文献   

6.
文字是语文的根,阅读教学少不了咬文嚼字,学生在咬文嚼字中才能提高语文能力。文本的情味是通过对言语的研读“品”出来的。在教学中,教师应紧紧围绕文本,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抓住文中的精彩词句,进行分析、比较、推敲,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作者遣词造句之精妙,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世界。  相似文献   

7.
就语文课而言,咬文嚼字的深度和灵活度,其实就是课堂的高度。告诉学生文本在说什么固然重要,但关注文本是如何表达的并交给学生如何表达更不容忽视。我们在教给学生咬文嚼字的同时,让学生触摸语言的温度、色彩和韵律,开启学生的言语智慧,在探究文本中磨砺和形成语言敏感,才是语文课堂真正的高度,也是焕发魅力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在语言训练中掌握语言文字的规律,提升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为实现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各种言语实践的机会,搭建言语实践的平台,引领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天地中遨游. 一、在句式特质中进行语言实践 阅读教学应指向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掌握文本语言的基本形式,引领学生与文本语言进行零距离接触,利用朗读、对比等策略,在体验感受中洞察文本语言的表达特色,继而引领学生根据文本语言的特点进行恰当地迁移练习.长此以往,学生意识深处就会积累下大量的语言材料,当他们处于表达状态时,就能随意从语言仓库中调动起所具备的语言积累,为表达能力、习作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品味经典文本语言,可提高学生语言敏感、美感与词语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体会文本蕴含的生命内涵与意义,人生语文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根据语境咬文嚼字、联系文本思路品味语言文字运用的妙处,并使学生学会感受其声.品味其形,品味文本的反复呼应之妙。  相似文献   

10.
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淀,善于在引导学生把握文本,在自己驾驭教材的同时,创设方法,细心品味当咬文嚼字品语言,从无字处读懂作者;细心品味当思前想后,探求照应与伏笔,融会贯通,去引领学生把握文本以外的信息,从文本内外走几个来回,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进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汤敏 《考试周刊》2014,(43):56-56
新课改突出加强学生主体的参与性与人文素养的培养,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应重视基础知识的习得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对文本的研读、感悟和咬文嚼字中品味语言,提高语言实践能力,在情感的共鸣中品尝语文滋味,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要求我们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即借用文本引领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赏析、品味、运用和对学生性情的陶冶。但离开文本的语文教学无疑是缘木求鱼,势必成为无米之炊、无源之流、无本之木,更是无稽之谈,文本教学说到底还是语言教学。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始终认为:语文教学中应重视词语的教学,而关键词点拨在语文文本教学中势必会发挥它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本教材中蕴含的言语秘妙是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言语实践的平台。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整体性思维,关注细致性思维,运用联系性思维,引领学生体味、感悟文本语言,以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咬文嚼字是学生与文本密切对话,深入阅读的有效途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找准语言训练点,引领学生品味、咀嚼,通过"斟酌比较嚼""入境体验嚼""拓展张力嚼""融入生活嚼""关照表达嚼"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味,把握语言的脉络,让语言文字真正入心、入脑,从而提升学生阅读的深度与厚度。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要取得真效,必须重视语言实践。于漪老师说过:"语文课就得咬文嚼字……"品味语言之美,方可凸现语文课堂的本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引领学生真正走进语文世界呢?  相似文献   

16.
颜文兵 《学语文》2009,(6):22-23
从语言学习到语言实践(阅读、写作、口语交际)都离不开咬文嚼字。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是以文字为载体的课文,教学过程是一种语言实践,无论是媒体的多样化还是手段的多样化。语言品味都应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可帮助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层次,同时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他们发现问题。从而积极主动地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更主动地完成与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是教师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由表及里多层次对话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涵咏品味,唤醒文本中沉睡的字词,咀嚼文本中隐含的意韵.那么,如何有效引领学生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引发其对语言的敏感呢?  相似文献   

18.
<正>要想体验和感受文本所承载的情感,只有牢牢抓住文章的语言进行教学。阅读教学离不开"咬文嚼字"。如何引导学生读出文本的好来,这就需要教师细读文本,把字词的意思放在具体语境中。借用吕叔湘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怎样得"意"又得"言",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1.找准切入口。要解读文本,就要突破常规的教学思路,找准切入口,这样就能让学生感兴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中,教师合理利用文本留白引领学生学习语言、体味意境、品味词句,能使学生乐在其中并掌握运用语言的方法。教学中,教师可巧用插图,指导学生想象留白;通过有价值的问题,激活文本留白;引领学生品味语言,深化留白。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怎样围绕文本中具体的语句,抓住语言的特点,细化文本教学目标,采用合理巧妙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实现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