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没有人能否认:诗,尤其是诗化作品(如童诗、基于"诗意儿童文化"的语文等等)对于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的本体论价值。儿童是本能的缪斯、天生的诗人,他们与诗化作品有着天然而神秘的联系,因为,在这些诗化作品中,儿童天然的、与生俱来的品质,诸如纯真良善的心灵,好奇与探究的天性,奇特美好的想象,灵动自由的表达,向各个方面展开的无限可能性等等都能达到自由自在的展现。一句话,在诗化作品的阅读、实践、创作中,儿  相似文献   

2.
<正>每一间教室也应该放一个诗人,一个教室里同时有一个诗人,还有一台电脑,让他们共存……我们确实非常有必要使两者保持平衡:高技术和高格调。我们的技术变得越技术,我们就越需要诗人。——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我们将进入一个什么时代》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语文课程"着眼于不同层面需求,搭建了经典文学的六大学习平台,学校通过优化校园环境,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扎实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从而构建起注重学生体验开放的、动态的课堂,以经典促进学生"立人""立言",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教学建议部分,有这样的建议:"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早在1941年,叶圣陶就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到:"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用单篇短章……退一步说,也该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1949年,叶圣陶参与制定的《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表  相似文献   

5.
钮美芳 《教师博览》2022,(27):21-23
丝绸历史、丝绸文化、丝绸精神,是丝绸校本课程开发的着力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渠道整合、全方位指导、立体化设计、多向度发掘、多元化评价等,开发“科学性课程”“艺术性课程”“德育性课程”“历史性课程”“实践性课程”。将历史课程与语文课程对接、融合,找寻到一条个性化的语文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以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在基础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语文课程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也便于教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教学效果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7.
【话题背景】整个小学教育是建立在对儿童的理解基础上的。在传统教育中,儿童并不是很重要的,以至于一直影响至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开始关注儿童,并且提出了"小学语文应该是儿童语文""儿童是完整而又具有丰富可能性的人"等观点。一批一线教师开始实践、探索以儿童为本的教学,或称之为"儿童语文",或说"服务型课堂",或言"走向儿童需要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整个小学教育是建立在对儿童的理解基础上的。在传统教育中,儿童并不是很重要的,以至于一直影响至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开始关注儿童,并且提出了“小学语文应该是儿童语文”“儿童是完整而又具有丰富可能性的人”等观点。一批一线教师开始实践、探索以儿童为本的教学,或称之为“儿童语文”,或说“服务型课堂”.或言“走向儿童需要的教学”..因此我们先后组织了“儿童语文课程”“服务型课堂”“怎样了解儿童的需要”等多个沙龙,以深入探讨走向儿童为本的教学与课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教学案例:教《三亚落日》,在学生熟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以后,我问学生:你认为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呢?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原先想的就是顺着真有诗意这个词语来品味课文中富有诗意的句子。但是不经意的一个问题,使我顿觉思绪涌来。下面就是我上课中的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10.
诗意德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补充形式,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理念和学校的历史文化背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采取诗意言说的方式,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诗意文化的熏陶下,学会用诗意的眼光审视学习、工作、生活,从而自健其德的主体化、生活化、审美化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1.
言语能力、人文素养、思维品质是语文课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三个重要维度。着眼于言语能力发展,要突出语文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发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促进言语能力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着眼于人文素养发展,要强调语文课程内容的人文性,精心选择能够滋养学生心灵、具有丰富阐释空间的经典作品与人文知识;着眼于思维品质发展,要突出语文课程内容的超越性,建设面向"可能生活"、激发学生未来意识的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12.
<正>序曲2004年9月18日,为了庆祝《小学语文教师》创刊200期,应编辑部的邀请,我在上海浦东尚德实验学校执教了《一夜的工作》。该课在现场引起强烈的震撼和反响,有人问,这样的语文课该怎么形容,我说就叫"诗意的语文"吧。行板诗意语文自草创迄今,大体上经历  相似文献   

13.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对其办学精神与环境氛围的着力营建。南京市小行小学在儿童“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以地铁等地域资源为载体,通过建设METRO学习空间,构建“1+1+X”课程群,开发METRO学习范式,形成多元评价体系,探索育人模式的深刻转型,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14.
俞丽娟 《亚太教育》2020,(1):170-171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应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从学生出发,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感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教育是一场唤醒,小学语文课堂应着重唤醒儿童内在的生命体验,引导儿童感受诗意情境,唤醒儿童对语言文字的认知,让诗意萦绕语文课堂。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基于儿童的诗意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力求为儿童打造诗意课堂,激发儿童的诗意潜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语言文字在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中熠熠生辉,成为历史长河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细细品读每一篇文本,我们不仅能够体验到中国汉字文化的厚重感,而且能够领略字里行间蕴含的诗情画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正确引领学生在阅读教材文本时,能够与文本当中的诗意情境融合到一起,并从中提炼出诗意文化,品味和享受阅读乐趣。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要求职业院校应不断加强语文课程及校园文化建设。本文从"以人为本"理念角度谈谈职业院校语文课程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探讨如何通过发挥语文课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实现职业教育新目标。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有着深厚而宽广的人文教育资源,人类文化和文明的精髓尽在其中,是一门最能激发人的灵性、启迪人的思维和想象的课程,也就是说,语文课程具有内在的吸引人的魅力。可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乃至现在,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被应试的语文教学祛魅了,因此,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就是要使之返魅。  相似文献   

18.
正有一位著名的民俗学家曾经说过:"时间线性流逝,节日就像这条直线上的刻度,有了度量,生活才有意义。"中华传统节日历经时间的磨洗,带着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和文化记忆,延续着中华民族跳动的脉搏。在笔者看来,这不只是一段浪漫表述,更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一个重要课题:节日及节日文化如何与小学语文课程相融合。  相似文献   

19.
黎族作为海南省的一个古老民族,其灿烂的民族文化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在对海南黎族聚居地区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调查中,发现存在对黎族文化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开发力度不大等问题。为了加强黎族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应不断增强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提高其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深化教师的民族文化理念,加强教师对黎族文化知识的...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德育发挥作用的载体和凭借,德育对学校文化的形成具有指引、改造、规范等作用。诗意德育强调诗意德育场的营造。对学校文化建设具有推动、凝聚与超越等功能。中山纪念中学三鑫双语学校有效地利用这些功能。规划、营造蕴含诗意精神特质的物质文化,制定、实施“管”“理”拜重的富有人性化的制度文化。延续、发扬孙中山为代表的诗性精神文化,培养、升华多元互动的教师文化以及引导、发展“自理、自立、自律、自强”的学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