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宇 《地理教育》2014,(1):24-25
一、教材分析 本节在修订版课标中要求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由于亚洲是七大洲中最大的一个洲,同时也是我们生活的大洲,按照“选择我们所在的区域”区域选择原则,教材选择亚洲作为大洲学习的案例。与旧教材相比,本节改动较大,将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从亚洲的自然环境中分离出来,独立成为一节内容。  相似文献   

2.
苏仕兰 《地理教育》2012,(Z1):43-44
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学习区域人文环境的第一节,一方面要认识亚洲的人文环境,另一方面要学会对某一区域人文环境进行分析的基本方法。本节中"人口最多的大洲",着重讲述亚洲与其它大洲的差异;"多样的地域文化"等则重点体现了亚洲内部的差异,通过大量的地理图表和数据的比较分析,培养学生阅读资料、归纳总结的能力,以此教给学生人文环境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 这一节是对亚洲自然环境的教学,教材先从位置和范围入手,研究地形和河流,接下来是气候的特点以及对农业的影响。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方法,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同时教材还强调了学生识图用图能力的培养,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从初中地理知识结构看,本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因此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描述一个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 世界七大洲中,亚洲面积最大,也是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是“认识区域”的开篇,内容承前启后,方法具有导向作用.亚洲的选取,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新课程理念.与旧版教材相比,尽管亚洲部分均分为两节,但因新版课标变化,学习内容减少,着重强调自然环境特点.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认识区域首先从“位置和范围”开始,这正是亚洲第一节的内容,也是新课标“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赵明锋 《地理教育》2015,(Z1):45-46
一、从哪些角度教(学)地理位置1.大洲尺度世界上有七个大洲,人教版教材一般以亚洲为例来学习怎样认识一个大洲。那么大洲的地理位置应从哪些方面来学习?课标要求:"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课标所指出的是教学要达到的最基本要求,所以学习大洲的地理位置必须有两个角度即"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同时这也是学习大洲其它地理要素所必需的基础。虽然课标只要求两个角度,但不同  相似文献   

6.
甄慧 《地理教育》2004,(1):23-23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个大洲的区域特征,而气候是与位置、地形、农业活动等地理要素紧密相连的,是对各地理要素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是继“世界第一大洲”后,使学生学会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第二节课,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在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地形”这个要素时主要方法和使用学习工具的指导。本节内容可分三部分:“亚洲地形特点”、“亚洲地势特点”、“亚洲河流分布与地形的关系”。本节课时为2课时。  相似文献   

8.
<正>并列结合学习法也被称为对比学习法,是一种重要并且有效的学习方法,采取此法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本文将以七年级下册的开篇《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这一章为例来具体讲述并列结合学习法是如何在地理学习中使用的。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根据课标要求,本节需要同学们能“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这为我们本学期后面学习区域和国家打下基础,因此掌握分析一个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本节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加以运用,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继续学习其它地区和国家提供基本方法与策略.通过亚洲的学习,教会学生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了解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应从哪些要素入手,并注重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本节课共分为“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和“复杂的气候”两部分,核心内容是分析亚洲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特征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中应重视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本节教学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授“亚洲的地形与河流”,第2课时教授“亚洲的气候”.  相似文献   

10.
几年来,我在地理教学中摸索出了"一看、二读、三巩固"的"三步走"教学法,效果还很不错. 一、看.指看图.新版的地理教材里,每一章内容里面都有不少地图:地形图、气象图等.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看图,从地图中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在看图时,基本上要遵循一定的顺序:首先看位置,研读该区域位于哪个国家或哪个大洲的什么位置,以及该区域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让学生有一个大的空间认识.  相似文献   

11.
崔广伟 《地理教育》2014,(Z1):36-37
正一、教学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教材分析:本章是学生认识和学习区域地理的开篇,将七年级上册所学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运用于具体区域,也为学习后续的地区与国家提供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编排仅以亚洲一例作为区域学习内容,重点是通过亚洲自然环境的分析探讨,让学生学会认识和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的基本要素与方法,并能运用此方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略)教学重点1.亚洲的位置,濒临的海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2.亚洲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河流。教学难点1.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2.亚洲的地形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教学用具1.“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课件。2.课本有关插图。教学过程犤导入犦我们知道整个世界共有7个大洲,哪位同学能把这7个大洲说出来?我们伟大的祖国位于其中的哪个大洲?(学生回答)犤板书犦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犤板书犦第一节自然环境犤课件犦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图。犤提问犦在东西半…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内容分析八年级学习的是中国地理,上册地理教材主要从总体上了解中国,使学生对我国的位置范围、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有一定的了解,为下册区域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民族"一节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的第三节,是学生在掌握我国的位置和范围以及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相关的人口特点之后,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本节主要包括中华民族大家庭和民族分布特点两部分内容。教材主要通过展示我国56个民族不同的服  相似文献   

14.
第一节概述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是世界区域地理的起始章节,较为重要,要引导学生以在总论中学过的知识,运用综合法和比较法来分析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为以后学习区域地理奠定基础。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位置和国家,地形、气候,居民和经济。东亚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  相似文献   

15.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内容,是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继东北三省后教材选择的第二个区域,本节教材以独立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为主题,由"文明的摇篮"、"风吹来的黄土"、"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四个模块组成,教材紧扣"黄土"这一区域中心事物,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黄土文明"、"黄土风情"、"黄土景观"、"黄土成因"、"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等,突出具有鲜明"黄土特色"的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位置是中国地理的基础内容,也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一节为后续中国的人口、民族、地形分布和区域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也是作为中国公民必备的知识。本节教材容量大,学生知识储备少,经常出现张冠李戴现象。针对该节教材内容,结合初中学生特点,可采用活动教学的形式进行。  相似文献   

17.
周旸  张卫青 《地理教育》2015,(Z2):78-79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分析
  本节选自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12月第3版)出版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Ⅲ》中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本节主要讲述三部分内容:分别是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的危害及荒漠化的防治。从内容的选择上来看,本节与本章的另外五节内容是并列关系。但从学习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上来看,本节是本章的第一节,为后面的学习起到引领和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内容与课标相对应的分析 人教版地理教材对区域地理的选择是亚洲;东南亚、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极地地区;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巴西.而正在使用的另一实验教材湘教版地理教材对区域的选择是亚洲、欧洲、非洲、美洲;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极地地区;日本、埃及、俄罗斯、法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1.角色扮演——我们是亚洲的"邻居"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理清亚洲周围相邻的大洲和大洋,了解亚洲与它们之间的分界线,进一步熟悉亚洲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表演、表达、表述能力与合作能力等。活动准备:①有关亚洲位置或范围的地图(如图1);②每8人一组,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并推选1人为组长。  相似文献   

20.
中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位置是中国地理的基础内容,也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一节为后续中国的人口、民族、地形分布和区域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也是作为中国公民必备的知识。本节教材容量大,学生知识储备少,经常出现张冠李戴现象。针对该节教材内容,结合初中学生特点,可采用活动教学的形式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