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立东 《教师》2014,(20):105-107
高校辅导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职业倦怠会影响辅导员的身心健康、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影响辅导员的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外部情境因素和辅导员的归因特性是职业倦怠形成的重要原因。职业倦怠与归因互为因果,职业倦怠源于归因,归因能够影响和改变职业倦怠的程度。基于归因理论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治理倡导宽松、包容、和谐的社会心理环境;主张高校应营造科学、务实、民主、温暖的学校育人环境;辅导员应改变、改造、提升个体特征因素。  相似文献   

2.
归因理论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归因理论是人们用来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因果关系的信息理论。本文探讨了将归因理论应用到高校体育专业术科教学中对激发学生成就动机的作用,以及归因理论对提高术科课程教学质量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并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出了教师在术科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面对高校辅导员群体中出现的职业倦怠现象,要通过构建优秀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归属感;提升综合素质,契合大学生个性需求;创新工作方法,主动适应大学生个性发展;明确职业主体性,提升职业认同感;搭建学习平台,构建个性化发展机制;引入学生评价辅导员工作实绩体系,提高辅导员工作绩效等调适路径,促进辅导员走出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4.
沟通在当今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琳 《文教资料》2010,(29):186-187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的基础。学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辅导员站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直接面对学生,肩负教育、管理、服务的直接使命。本文对沟通在当今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归因理论是研究人们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行为的理论,文章利用归因理论深入分析各种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专业课中实施教学不理想的原因,并对归因理论在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及归因理论应用讨论提出了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韦纳归因理论引导学生积极归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韦纳的归因理论,分析了学生成败归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进而阐明了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成败归因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教练技术从本质上看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技术有助于自我启发、自我觉醒、自我成长,本文根据近年来在高校的教练实践,探讨如何把教练技术引入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培养"教练式辅导员",提升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水平,增强工作效果,并通过教练技术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重塑学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9.
文章提出运用归因理论,根据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归因,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动机,消除消极因素,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新形势下,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辅导员工作,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通过系统培训,辅导员能够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思想政治工作,采取真诚相待,无条件关怀,同感等方法,与学生建立具有建设性的人际关系,探索具有咨询精神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辅导员还能够进行一般的心理咨询,成为全校参与心理咨询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工作在高校一线的辅导员视角,阐述了90后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及现状的成因,并提出利用维纳归因理论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积极的干预.  相似文献   

12.
高校辅导员角色现状描述、评价及其归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省部分高校辅导员和安徽师范大学部分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从角色意识、角色学习、角色压力、角色技能、角色规划、角色关系、角色冲突、角色距离等方面对当前高校辅导员的角色现状进行描述。现状表明,高校辅导员存在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超载、角色异化等现象,可以从外部环境要素和内在主体要素两方面寻找归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中小学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对韦纳的归因理论进行概述,指出中小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方式,并善用回馈以及采取相应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4.
归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教育是归因理论最重要的应用研究领域之一,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归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大致有五个方面:⑴归因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实践意义;⑵归因理论对教育成效的影响;⑶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⑷改善女生的不适当归因方式;⑸归因训练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理论在高校学生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雪 《教育探索》2004,(8):106-107
一、心理学理论与辅导员工作 1.心理学理论。心理学,顾名思义是关于人的心理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人的心理现象是纷繁复杂的,但是,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探讨心理过程产生和心理活动的规律以及各种过程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及其与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的关系,是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一部分,也是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一些新问题,给高校管理模式和辅导员的工作方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从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论述了在辅导员工作中引入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基本途径,以期对学生管理工作产生理论和实践作用。  相似文献   

18.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从人性观、自我概念和自我实现三个层面创立了以来访者为中心、非指导性的心理辅导模式(简称来访者中心疗法),是心理辅导史上最具人文关怀的心理辅导理论,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可通过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设置心理委员及时识别问题学生等途径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品质.  相似文献   

19.
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对各种事件找原因,力求通过对这种因果关系的认识来预测和控制周围的环境和因素.大学生也不例外,面对学习成绩的高低、人际交往的成败及其他重要事件时,都会努力找出原因.因此,归因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若能对大学生从归因的角度进行心理问题的探索,找到形成问题的根源并进行积极的干预,将会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20.
归因理论认为,不同的归因信念,会对学生的成就期望和情绪情感反应等产生不同影响,从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英语学习成绩。该文简要回顾了归因理论,讨论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引导学生积极归因,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动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